知乐空间

关于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的精辟解析(和声大调)

和声大调(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的精辟分析)

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在上世纪50年代由前苏联传入中国。是的,因为与苏联的复交,在苏联老大哥的影响下,音乐无一例外地接受了苏联的理论和理念。

在音乐理论方面,伊杜博夫斯基、谢伏舍夫、伊博索宾、伏·索科洛夫合著的《和声声学教程》和王·译的《音乐基础理论》中介绍了所谓的和声专业和旋律专业。

当时,李重光是中国(中央)音乐学院的知名教授,著有多部作品,在国内乐坛颇具影响力。他也是这个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的推动力。在他的影响下,这两大音阶(大调音阶)在中国得到了推广,并被各国乐坛所接受。

事实上,西方中国音乐体系中并没有和声专业和旋律专业之分。专业只有一个自然专业。

小调有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是因为它有“先天缺陷”,即:

第七音,称为导音,比主音la大2度,所以缺少趋向主音的性质。鉴于这一缺陷,将它提高一个半音,使之趋向主音,与它所属的属(7)和弦一起,形成一个动态的趋向主音和弦的趋势。我们把这种第七音上升半音的音阶称为和声小调音阶(harmony minor)。

至于所谓的和声大调(大调音阶),第六音降低一个半音。我们实在查不出它是以和声小调命名的。和声小调的第七音——导音,提高了半音,解决了音阶的缺陷。但是,名为和声大调,却是第六降。我们实在看不出大调音阶有什么问题。不仅不解决任何缺陷,还制造缺陷。它只是简单地在完美大调音阶的6和7音之间制造了2度的增加,导致了不必要的缺陷。

旋律小调是由互补和声的小调音阶增加2度的缺陷构成的,两者是有联系的。但是和声专业呢?但是,和旋律专业无关。向上方向的旋律大调完全抹杀了6音的出现,回归自然的大调形式,而向下方向的6、7音则降低了一个半音。这样,阳刚明亮的大调就会变成黑暗的小调感。另一方面,旋律小调上升的6、7音抬高了半音,为了消除增量,被迫成为大调感,而下降的6、7音被还原,还原其小调感的性质。旋律大调的降级是为了破坏其大调的调性,所以我们实在看不出它存在的必要性。

大调(大调音阶),经中国春秋三分盈亏法和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泛音理论验证,是上帝创造的自然产物,在音阶结构和音阶特征上是完美的,无需添加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