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擅长学习怎么办(孩子不喜欢学习怎么办?)
2019年,13岁的儿子终于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基本上晚上十点半睡觉,早上五点起床完成背诵作业。最近两次考试排名进入全校前列,考上这里最好的高中很有希望。
儿子刚进小学的时候,是个很爱学习的孩子。他从上学那天就知道他在记录作业,他在作业纸上画了一个笑脸,表示他在学校心情很好,很喜欢上学。孩子回家主动完成作业真的很可爱,有时候会让人心疼。
二年级后,儿子开始对乐高着迷,开始上乐高课程。从那以后,他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把太多的时间花在了玩高上。后来兴趣逐渐延伸,从事音频和3D打印。结果只能挤出业余时间学习。
高二年级影响不大,但有下降的迹象。到了小学五年级,他们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直到高一结束,儿子都处于应付学习的状态,只能拿到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成绩。
初二开始,状态不好。第一次月考成绩惨不忍睹,中签率低得可怕,A率史上最差。离中考只有两年了。你这样恐怕很难上高中。
我们和儿子进行了一次谈话。经过沟通,儿子决定改过自新,改变游手好闲的旧状态,准备迎头赶上。到了期中考试,儿子成绩扶摇直上,终于赶上了优秀的大部队,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
也许那一次是一次非凡的表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继续鼓励他不要放松,第二次月考的成绩也保持了优势,有两科名列全班第一。
种种迹象表明,我的儿子是开明的,我们相信他有能力笑到最后。我想过放弃一段时间,让他走。但是老师不嫌弃你的孩子。父母为什么要轻易放弃?所以,当孩子成绩困扰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不放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只是还没到开花的时候。
回顾少儿逆袭之路,总结出“两做两不做”的方法,或许能给家长一些启示。
不要做: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标签效应。如果给孩子贴上某种标签,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与标签相符的行为现象。标签起到暗示作用,会影响人们“对个体意识的自我认同”。如果我们经常说孩子做不到,孩子就会认为“我做不到”。
看到孩子学习成绩差,我们的内心会充满焦虑,愤怒不会打架,怎么看孩子都不顺眼,对孩子的态度会变得很差,声调会变高。我经常不喜欢孩子慢吞吞的,乱七八糟的,坐着或站着,甚至说:“你真笨!这么简单是不对的。”孩子每天都被这些负面评论包围着,无形中给他贴上了标签。他会觉得“我不行”,变得更加萎靡不振,凌乱不堪。
有段时间觉得儿子做事太慢。早上起来还得鼓掌好几次。直到太晚了,我才起床。起床后没来得及吃饭。我匆忙离开了。今天早上我营养不良,饥肠辘辘。怎么才能好好学习?
后来我干脆不再催孩子,和他约定了放学时间,让他自己决定。迟到就迟到,让老师批评他。而是5点就起床了,听到他在房间看书,就在偷偷努力。因为可以早起,所以早餐会更悠闲。我整个上午都精力充沛,上课学习效果好,作业做得快,有更多的时间玩耍休息,事事开心,形成良性循环。
二、不做:不要让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的感觉
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习得性无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首先提出的。当时他用狗做实验,1975年用人做实验,取得了惊人一致的结果。
实验者被分成三组:
第一组环境有巨大的噪音,但是有一个关闭噪音的按钮;
第二组也有巨大的噪音,但是控制不了噪音;
第三组没有噪音。
让他们有一个新的环境,有巨大的噪音,有一个停止噪音的按钮。第一组和第三组都知道关掉噪音,第二组只会等待。
这个实验说明我已经习惯了无助,但是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况还是无所适从。这是习得性无助。如果孩子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再怎么努力也是无可奈何。
孩子成绩差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前面的基础没打好,下一节新课补上。孩子总是处于一种吞吞吐吐的状态,掌握不好的话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只是批评孩子“你这门课怎么这么差?好好学习!”无法改变孩子知识匮乏的问题,孩子很无助,还是学不好。
连续多次语文考试考不好的孩子,再加上他对发展物理的兴趣,往往会被暗示他是理科的料。他会认为自己语文学得不好,会厌恶学语文,甚至会把语文作业放在最后。我们都知道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我们也经常告诉孩子,“学好语文,其他学科也会学好的!”但如果孩子的语文很差,他就会认为自己学不好其他科目,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给孩子进行了语文一对一的指导,把他之前一点点漏掉的知识点补上,比如诗歌阅读、现代汉语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的步骤进行专项指导,让他学会答题的技巧,保住不该丢掉的分数,从而重拾信心。现在的考试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大部分家长可以说是外行。孩子的时间很宝贵。不要逞强耽误孩子的时间。
我们不再强调哪个课程重要,但同样重要。我们会认真对待每门课程遇到的问题,把错误当成下一次晋升的机会。一两个月,孩子对学习的信心很大,就像挂了一样。
一:让孩子觉得“值得拥有一份材料”
孩子经常会提出自己的一些需求,希望父母能满足他的要求。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很好,父母对孩子会很放心,对孩子都很满意。但是如果孩子成绩不好,他要求的时候就会不情愿。免不了我会唠叨一句“学完了再买!”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很压抑。
智虎最后一个问题是“想买什么东西,好好学习总会得到的。觉得无聊正常吗?”
一个小孩想买个阅读器,征求妹妹的意见。我姐说等他上了大学再说。他还解释了阅读器的各种优点,得到的回答是因为耽误了,太忙没时间学习。他进一步答对了,得到的答案是“等我考好了给你买!”基本上买什么都一样,但是最后很少实现。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觉得好烦!
孩子的想法应该大致相同。如果每次孩子要东西,就告诉孩子:“考完试我给你买!”孩子会把学习当成拦路虎,讨厌学习,那就不能放松吗?我不符合这个要求,还指望我好好学习。不会吧。
当孩子要东西的时候,要把物质和学习分开。不要总是讲条件,要让孩子觉得“我不配拥有一个物质”,要让孩子觉得“我配拥有一个物质”。如果不给孩子买,也要告诉他学习之外的正确理由。
我儿子有强烈的爱好。他喜欢玩一些电子零件,一个月买一次。刚开始我也会说怎么学,往往结局都不好。后来我跟他说:“妈妈给你买的,因为你喜欢研究!买下来研究一下!好好规划时间!”孩子很高兴被认可,但更努力学习。
Do:相信孩子。
当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我们会很失望,对他们没有信心,所以我们会把情绪转化成愤怒,然后发泄在孩子身上,这样会让孩子变得更差,更不自信。
要知道,孩子只要没有健康问题,智力水平也不会很差。我们相信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有聪明的大脑,但是他们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只要我们给他提供一点动力,孩子的学习一定会赶上来的。
如果我们坚信孩子会好起来,那么只有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我们才会对孩子很好。孩子愿意每天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父母交流。这时候我们坐下来和孩子好好谈一谈,听听他内心的声音,找出问题的难度,把每一个不好的结果作为下一次的跳板,孩子的成绩就会越来越好。
当孩子对我们提出要求时,我们也要虚心接受。例如,孩子们说,“你需要停止唠叨!”那我们就不唠叨了,只说重点,只说一遍。不要总催孩子“快点写作业”“快点上学”。这个年龄的孩子有时间观念。给他们定好时间就行了。我们放松,孩子不打扰。
当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受到重创的时候,你不妨多看看书,多看一些育儿视频,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状态,这样才能自信。
《孩子:挑战》《好育儿指南》《养男孩》《儿童心理学》《超脑七个习惯》都是好书,让孩子更自信更上进的八大工具,帮助男孩开始懂事的家庭训练方法也很有帮助。
标签
虽然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是我们家长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不能放任不管。我们对孩子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如果能做到“两不做”,提高孩子的学习信心,让孩子愿意和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就不会太费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