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是什么意思(民意到底是什么?)
那年端午节,我和媳妇在厨房里因为粽子该包白糖还是包肉的问题吵了一架。
把它留在这里。是民意吗?
如果你说这也是舆论,那你家的舆论引导工作真的很无奈,估计还得请佛祖亲自处理了。
如果你说这不是民意,你对什么是民意肯定有自己的判断标准,那么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按照江湖规矩,先明确要讨论的概念再讨论问题——生活在江湖的人,都被江湖规矩束缚着,但我打心底里喜欢这个规矩。否则不会在统一的概念体系下讨论,相当于鸭讲鸡讲——江湖恩怨纠纷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这一条不管用,只定义舆论。
“民意”的定义似乎很明确。为什么要重新定义?
事实上,在舆论领域,对于“舆论”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每个学者都可以用自己方便的方式为自己的学术观点定制概念。细节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不过话说回来,一个subject字段对同一件事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是很常见的。因为定义没有对错,只有优劣之分,只要一个定义足够好,我们就可以同意在统一的概念体系下顺利讨论!
那么好的定义的要求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满足以下两点:
1.定义应该包括并且只包括基本属性。所谓本质属性,就是没有这个条件,就不是这么个东西。举个反例,比如给人总结一个概念。我们经常听到人们在思考生活的说法。这里有两个基本属性。首先必须是生活。第二,你必须会思考。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就是人,不同时满足就不是人。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只会思考的狗满足以上两个条件,那它是人吗?(因为,有科学家证明狗可以做简单的逻辑推理。)还有,植物人不会思考,还是人吗?按照上面的概念,会思考的狗是人,不会思考的植物人不是人。虽然这个定义会带来一些麻烦和困惑,但如果一个学者只是这样定义人,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人。只要他的学术体系能解决定义带来的混乱,并在逻辑上自圆其说。信息网,我们不能说他的定义是错误的。充其量定义不够好。
2.一个好的定义应该能够清晰而容易地判断其内涵和外延。以人的定义为反例:人是万物之灵。什么是万物有灵论?有什么特点?万物有灵论者都是人吗?如何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万物之灵?如果一个定义是这样的,再深入下去就会很混乱。然后从理论构造要求来看,这个定义器很不好,不能用。
所以,不管其他学者怎么定义舆论。我们可以根据实用原则给出自己的定义。为了促进这个系列的内部团结。这里有一些关于舆论的基本概念。
这一节的其余部分很无聊,但非常重要。就像在任何学校两点以后只能做一点直线这种简单枯燥的公理一样。很多人忽略了简单往往意味着可靠。
定义公众舆论
舆论是在公众言论空中,一些群体围绕某一事件所表达的群体意见的总和。
注意,这里有两个子概念我想解释一下。第一个子概念是public 空 room。第二个子概念是观点。解释子概念。
公共空房间
在现代通信技术出现之前,公共空房间主要是公共场所。比如:天桥,菜市口,茶馆,新青年杂志页,陈独秀的剧院贴着传单,还有我们村口的老槐树下。
现代传播技术出现后,公共空空间逐渐扩大。广播、电视、网络、QQ、微博、微信、头条、Tik Tok都成了公共空室。信息网络
想法
意见是指人们对事件的看法、满意或不满意的思想、情感、愿望、要求和看法。为了方便定义舆论,这些统一被称为“意见”。
在我眼里,舆论是一门研究群体意见形成、传播、消退规律的科学。
所有舆论引导的方法论都必须以舆论规律为基础。不然我建议你烧香拜佛,祈祷前方没有黑天鹅等着。
之前的舆论定义,是为了方便大家透彻理解概念。忍受无聊,听我解释定义。
二、舆论概念的解读
舆论是一些群体围绕特定事件所表达的群体意见的总和,发生在公众空。它有以下几个本质属性——本质属性就是没有这个属性概念就不会成立。
属性1:出现在public 空之间
例如,根据中国的习俗,我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粽子有甜的有咸的,我和老婆没完没了的争论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如果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家庭只在自己家争吵,每个家庭只为自己的争吵,他们不知道其他家庭也有这样的争吵。这是民意吗?不算。因为不发生在公开言论空,所以不构成舆论。
属性2:围绕特定事件
围绕具体事件,也就是说,舆论有核心议题。举个例子,就是我和我老婆微博为了粽子吵了一架。如果下面有很多人留言,但是如果留言是这样的:
熊大说,“光头强又来砍树了”;熊二:“烤红薯不如蜂蜜好吃”;张三说:“今天天气真好,哈哈哈”...每个人都在自言自语。虽然他们在大众空占据了同一个场地,但他们说的不是同一个东西。这不构成民意。
属性3:群体意见的表达
舆论是群体行为,个人言论不是舆论。当个人言论没有群体反应时,应该忽略;当个体言论引起群体反应时,就构成群体行为,进而成为舆论工作的研究对象。
除此之外,我和老婆微博还争论过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如果我是个有钱人,如果微博有这个业务,而我闲着——花钱买个微博热搜榜。然后几百万人看了我老婆和我大人的微博,但是大家都觉得这个话题太无聊了,没有就这件事发表意见,只有零星的几个赞!虽然有很多人看的信息,但是没有群体意见,这不是民意。
舆论是群体的意见。在做舆论工作时,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忽略那些没有代表性、没有群众基础、没有支持的独特观点和言论。
属性4:群体意见的总和
一个完整的舆论事件的边界是围绕同一个话题形成的,是不同群体意见的总和。这就要求舆论工作必须有全局意识——这是工作的基础。否则很容易顾此失彼,按下葫芦浮起瓢——那就麻烦了!
至此,我们重新定义了舆论,并根据定义分析了舆论的四个本质属性。这些本质属性将在以后的方法论推导中反复应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