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懂了这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治国、平天下(修身、治国、平天下:我是这么理解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纲五常”这个词显然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所谓“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父为子,夫为妻”,而“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我们都知道。但是,除了“三纲五常”,你听说过“三纲八旨”吗?

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显德,亲民(“亲”“新”),止于至善。所以,“显德”、“新民”、“止于至善”是“三纲”,也就是大学之道的三个纲领。

至于“八项”,就是“八项”,即儒家提倡的个人道德修养和经世之道的八步。这八步分为两句,后一句大家都知道,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步。但是,知道了这个之后,你只理解了一半,因为在它之前,还有一句话,也是四个步骤,那更重要。

那么,前面那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呢?即这四个步骤,加上后面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步骤,就是八步,即“八项”或“八令”。需要注意的是,这“八个顺序”的顺序是不能随意改变的。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曾经的“人品、学识、诚品、操守”这“四眼”。

“吴歌”排在第一位,那么什么是“吴歌”呢?所谓“格”,就是“探索”、“探究”的意思,“物”就是宇宙万物,在这里引申为万物的规律,所以“格”就是“探索万物的规律”,再通俗一点就是“明白道理”、“讲道理”。很明显,这是我们做人的前提。试想,如果我们什么道理都不懂,什么道理都不讲,我们的能指望什么?

知道真相,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知道”。“至”即“达到”,“知”即“知”,引申为“对知识的完美理解”,所以“知”就是对一切事物达到完美的理解。“吴歌”重在“探索”,“知道”是探索之后的“完美理解”。

我也探索明白了一切。接下来可以开始做了吗?不不不。在开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有两个步骤是不能省略的。第一个是“诚意”。“诚”就是真心,真心,真心,不欺人,不自欺,表明了我们做事之前的态度。有了这个态度,下一步才能实现。

“真心”之后,便是“真心”。有了“真诚”的态度,那么我的心才能正确。“义”,这里的“义”,有“使役用法”的意思,所谓“对”,就是“使人心转向义”。明白道理,也有态度,还要很“积极”,这样,接下来,才有可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八项”中的“前四项”,即“修物、知物、诚、廉”,这是“后四项”的前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学了《修身齐家齐家天下平》才知道一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