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菠菜叶子有一块块的斑点(菠菜斑点病)

菠菜斑点病(菠菜叶子上有斑点)

菠菜生长过程中,病斑可能在任何生长期出现,但菠菜病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找到真正的原因,就得知道什么病会导致菠菜的病斑。今天,作者带你了解一下这些菠菜病害。

1.菠菜霜霉病

(1)症状识别

菠菜的病斑有很多种。这种病引起的症状是发病初期病叶会有小绿点,边缘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斑点会形成不规则的斑点。在这些斑驳的树叶后面,会有一层灰白色的霉菌层,逐渐变成紫灰色。危害严重的时候,比如干旱的情况下,病叶会变黄,潮湿的时候,病叶会腐烂。当植物的整个系统被感染时,患病的植物会萎缩,变矮,叶子收缩,变成黄绿色。

(2)发生规律

气温在10度左右时空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昼夜温差比较大,导致天气阴雨潮湿,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生病。通风条件差的地块,田里可能有积水,播种过早,作物密度过高,病害严重。

(3)预防措施

需要两到三年的轮作,脚肥,合理密度的菠菜种植。水要浇得合适,不能漫灌。雨后要及时清除积水,铲除田间杂草。发现萎缩的菠菜需要立即剔除。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58箱医用锌可湿性粉剂500倍、72.2%霜霉威盐酸盐水溶液800倍,或1:300波尔多液喷洒,注意叶面背面喷药。

2.菠菜叶斑病

(1)症状识别

这种病又叫白斑病,会危害叶子,下面的叶子先来。叶片感染时,初期发病部位中间出现黄化,外缘淡褐色或紫褐色,逐渐变成白斑。斑点呈圆形或近圆形,边缘明显。病斑直径0.5至3.5毫米空空气湿度高时,病斑会出现灰褐色霉斑。干湿转化严重时,患病部位中间容易破裂。

(2)发生规律

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发病,地势比较低洼,管理不当,土壤肥力低的地块会发病严重。

(3)预防措施

还是要进行轮作,而不是连作。要加强田间管理,保证菠菜有充足的肥水。合理密植菠菜。在化学防治的前期,可以使用以下几种药物,但要交替使用,一种不能重复使用。用400~509倍的30%碱式硫酸铜悬液,或1:0.5:160波尔多液,或700倍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洒。早期农业预防可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3.菠菜黑斑病

(1)症状识别要点

这种疾病危害树叶。病叶出现圆形和近圆形斑纹,淡褐色至褐色,直径2~6 mm,略呈同心轮纹,病斑上出现黑色发霉物质。

(2)发病规律

在多雨的年份或者田间湿度过高的时候,很容易生病。

(3)预防措施

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47%春雷王瞳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喷雾。

4.菠菜病毒病

(1)症状识别要点

这种病危害整个菠菜植株,病株叶片萎缩,或者叶片开花。老叶提前枯死脱落,或呈菠菜蜷缩成一团。菠菜地里的病株会表现出许多症状,如:叶片变小,或变形、皱缩、丛生;有的叶子甚至出现同色同阴的斑驳,叶缘向下卷曲。

(2)发生规律

病毒感染引起的。春秋两季气温较暖,属于高温低湿。蚜虫生长环境好,病害严重。避风菠菜田、茬菠菜田、早播田、窝风田、萝卜、黄瓜、桃树附近的土地等。,缺水缺肥土地,管理粗放,病害严重。

(3)预防措施

要选择通风良好、无相邻茬的地块,如菠菜、萝卜、黄瓜、桃树等。为了种植。

选择不与菠菜、萝卜、黄瓜、桃树等相邻的通风条件好的土地。到了早春或初秋,适时浇水,及早采取各种措施根治蚜虫,这是冬前根治蚜虫的关键期。发病初期,用20%硝基胍乙基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细菌毒素水溶液300倍液、0.5%蘑菇蛋白聚糖水溶液300倍液或1.5烷醇喷雾。1000倍液喷雾防治硫酸铜乳剂。

5.菠菜枯萎病

(1)症状特征

发病期将在菠菜的成虫期。该病的一个最大特点是老叶失去光泽,菠菜叶肉逐渐变黄,根部逐渐变褐死亡。早发的植株明显矮化。当天气干燥,温度很高时,植物会很快变黄。但在低温低湿的条件下,病株还能存活一段时间,遇到高温天气会很快死亡。

(2)致病特征

这些病菌主要留在土壤或种子中度过夏天或冬天,在菠菜地里有残留的病害价值。种子在地上可以携带病菌,没有经过处理的粪水就会有病菌。这些细菌会随着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并从菠菜根或植物伤口传播。地温30度,土壤湿润,肥料不分解。如果有地下害虫,线虫就容易发病。

(3)预防措施

可与其他作物轮作3至5年。避免连作。利用加工有机肥,结合配方施肥,养分的充足供应将有助于提高菠菜的抗病能力。病菠菜相当于菜地的一个传染源,所以如果在菜地发现病株,要及时处理,每半个月喷一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治瘿灵水溶液300-400倍液,连续喷两三次。

好了,作者总结到此结束。大部分斑是由上述疾病引起的,也有部分斑是管理不当引起的。如果读者朋友知道其他原因,可以留下来。哦,下次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