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工作总结(2020年教学研究工作总结)
教育科研关系到学校的未来发展,是学校创新力的核心。这学期,我们学校早有打算,决策准确。围绕课程教学这一关键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学科指导、理论强化、课堂实践、教学评估准备一体化”的教研体系。现将本学期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请评论。
第一,完善教研激励管理制度,从领做中见成效。
学期初,学校完善了《xx十一中教研奖激励细则》、《xx十一中教研组组长职责及评价细则》、《集体备课制度》、《优秀教研组评选细则》、《xx十一中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及评价细则》等教研规章制度,,加大了激励和考核的比重,从人力、财力、物力方面加大了教研工作的保障,从考核制度层面激发了学科组备课组和一线。
学校的业务校长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定期召开反馈整改会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领改进。开学时,学校提出教研大方向,要求课题组筹备组设计制定本学期的微课题主题,撰写微课题申报表,经学校统一审核后,分别制定教研日活动分配表。教研活动分配表每周五放学前,教务处会安排专人上交下周教研日的活动日程,报校长审核,并传递给学科教学工作小组、包组领导。科学规划,积极监督,使学校教学科研日有序高效。
第二,加强先进教研理念的学习,巩固外训内训立体推进。
为培养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为12个学科组、37个备课组、名师订阅了80余种教学刊物,开通了知网账号、学科网账号、百度方库账号,要求教师在微话题中根据自身话题进行针对性学习,参考集体备课进行集体讨论。同时将他们所学到的先进理念积极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县、市、省三级教研活动,聘请领导县教研的名师、专家到学校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鉴于以上学习要求,教师应定期撰写论文或教学反思,每月上传一份教务处电子稿,经教务处遴选后提交科研用书。本学期教师发表论文328篇,学校给予的鼓励政策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
第三,着力探索三种模式,以模式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在微课题的引导下,学校整合各学科研究方向,在十一中开展了模具研究、建模、建模等一系列教研活动。第一阶段,我校校长和业务校长到市教研室征求意见,在教研室和教科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市教研室、教科所领导为学校聘请名师,与学校骨干教师开展同堂异构活动。市局领导和省市名师现场诊断,查找我校在课堂、备课、学案、思路、评价等方面的不足和差距,特别提出了改进教学课模式的建议。
经过一段时间的完善和推广,学校在近五年受聘于“蓝色工程”的青年教师中开展了第二阶段的师徒活动,帮助教师和青年教师认真学习和钻研功课,初步构建了模型,组织评委对16对参赛选手的课进行了评价,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对,二等奖6对。建模活动不仅激发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激情,也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第四,加强校本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
一是学校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等方式,系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和学科规范。,以促使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教学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是组织教师研究近五年期中考试试题,制定中考双向分解表,将考试重点与教学相结合,通过考试研究掌握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要通过示范班、示范课、师徒传帮带等方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以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培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三是加强校本教研。学校集教育理论学习、教学论坛讨论、精品课观摩评课、同课异构活动、优质课评选观摩等一系列活动于一体。,提高教师的学科素质和专业能力。
5.“三轨并行”构建学科共同体
为了进一步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学校实行竞赛、评估、展示三轨并行拓宽课堂效益。
“三轨并行”一是蓝绿两旺,齐头并进。通过“青年教师大赛”活动,在比赛过程中,新教师寻找经验,老教师寻找创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新老教师携手合作,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即时评价,学习别人的长处。学校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竞赛课,都要求同学老师全程参与听课、评课,并检查参与者的出勤情况。每次课后都会及时点评。评论的中心话题是学生的课堂学习,反对过多评论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具体来说,评价侧重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学生之间的互助如何;思考怎么样;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等。坚持优势优先、劣势优先的原则,反对“医生诊断式”评价。任何一个老师的公开课都有自己的亮点、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体验,而听课和讨论课的人,就是要发现授课老师的课堂优势,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和方法。
三是实时展示和交流成功经验。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返校后,必须结合学科教研日活动,通过课堂向学校教师展示自己所学到、体会到的先进理念和做法。教师在日常竞赛或教学活动中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也要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等形式进行展示。通过展示,不仅激励教师不断学习,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也启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反思和创新。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我们将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以务实精神争创一流,努力工作,全面提升我校教育科研水平,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