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中国人口最少的乡12年间全乡只有一家三口人(中国人口最少乡)

中国人口最少的乡镇(中国人口最少的乡镇12年只有一家三口)

在喜马拉雅山北麓,有一个安静美丽的村庄——玉麦乡。

麦香很大,面积3644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香港,10个澳门。麦香也很小,是中国最小的建制乡。至少,乡上只有一家三口人;现在很多人都是从外地迁来的,只有190人,不到200人。

玉麦乡,原名玉门乡,隶属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紫龙县。玉麦村是全乡政府管辖的行政村,乡政府驻地为玉麦村。麦香海拔高,每年有半年以上的封雪期。这里时间不多,而且因为土壤的原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每一粒粮食都需要从山上运过来。2001年修路前,玉麦人出门,要赶着马,穿越遍布沼泽的原始森林,爬上海拔5000米的日拉雪山,再走过一个个陡峭的山谷,才能到外面的世界,才能把一点点珍贵的大麦背回玉麦。

1951年以前,玉麦乡大约住着20户人家。1951年后,玉麦乡的居民逐渐迁出了山多、交通闭塞的玉麦,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以至于到1983年,玉麦乡只有三户人家。

1983年,紫龙县政府考虑到玉麦乡的困难,动员其余三户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曲松乡。然而,其中一个家庭,山治曲巴,只在曲宋乡住了一个冬天。第二年春天,他带着两个女儿卓嘎和杨总搬回了玉麦乡。

紫龙县政府别无选择,只能让桑吉曲巴留在玉麦乡,让他当乡长。于是,从1984年到1995年,玉麦乡12年只有一家三口人。父亲桑吉曲巴是乡长,两个女儿是村民。后来,山治曲巴退休,长女卓嘎继任乡长。

为什么桑曲巴一家要留在多雪的玉麦乡?用桑吉曲巴的话说,就是:“真的舍不得玉麦。毕竟这是我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用大女儿卓嘎的话说,就是:“我们是雪域边缘的乡村守望者。”

12年来,他们与高山、冰雪相伴,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在这片土地上巡逻、守望。

到了1996年,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既然桑吉曲巴不是党员,就不能当乡党委书记。1996年,紫龙县政府派了一名乡党委书记和一名副乡长(他也是医生和教师)到玉麦乡。乡党委书记、副乡长从结婚带孩子来到玉麦乡,于是玉麦乡增加了2户15人,总人口达到3户18人。麦香突然“发迹”了。

1997年,新华社记者深入玉麦乡后写了一篇报道,引起了大家对玉麦乡的关注。信件像雪片一样从大陆飘来。卓嘎和杨总看不懂汉字,就请大陆的医生扎西罗布帮忙翻译。原来这些信大多是给两姐妹求爱的。姐妹俩都是未婚,收到爱情都很害羞很开心。

当然,这并没有改变两姐妹的人生轨迹。卓嘎和杨总长大后相继结婚,丈夫是曲林乡和扎日乡两个藏族男子。

麦香桑吉曲巴一家现在怎么样了?

2001年,山治·曲巴因病去世。临终前,他力劝两个女儿坚持下去:“如果我们走了,这个地方就没人了,中国的版图就更小了。”

2018年3月1日,卓嘎、杨总获得201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称号。《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两姐妹的获奖感言中写道:“日出高原满山坡牛,我家是玉麦,我国是中国。是中国老阿爸手里缝的五星红旗。中国是一块离不开妹子们双脚的土壤信息资源之地。高原深情不断,冰雪锁不住春风,江源在北,心系祖国。"

玉香现在怎么样了?

近年来,玉麦乡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2001年,国家投资5000多万元修建了玉麦乡至扎日乡的边境公路。2003年,玉麦乡通了电话。2009年,总投资约250万元的玉麦乡电站正式通电,结束了玉麦乡无电的历史。2018年,玉麦乡居民用上了国家电网的大面积用电。

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玉麦乡的畜牧业和旅游业蒸蒸日上,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2016年,玉麦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5752元,居紫龙县首位。2018年,玉麦乡人均收入超过6万元,在内地普通乡镇不低。

多年来,紫龙县政府不断动员外来移民到玉麦乡定居。今年4月8日,紫龙县将47户159人一次性搬迁至玉麦乡。因此,全乡总人口已达56户191人。

【参考文献:卓嘎和杨总姐妹一家几代人在玉麦放牧守边的故事,两代人,守了两万多个日日夜夜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