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来临(a股降温信号,还会再来吗?)
还记得去年6月底到7月中旬,指数经历了一段加速上涨期。上证指数最高达到3400点,特别是从3000点到3400点只用了几个交易日。市场终于迎来了降温信号。当时好像是部分基金停售,是媒体传来的消息,但监管一直否认,觉得没有向市场释放这样的信号。然而,就是在这种朦胧的、未知的所谓预期降温效应中,上证综指持续了半年的小箱体波动,从7月一直到年底。可以说这个侧身过程挺长的,简直是煎熬。
中间我体会到了这一届督导的智慧。其实,意志本身就是希望a股呈现慢牛市,而不是快牛市。所以这一次你会发现指数从3350到3380点左右只涨了200点,但是我感觉市场的健康程度似乎不亚于上一波500多点的行情,因为过去指数大涨后不记得卖出很容易回本,导致股市的短线思维。从去年7月份开始,市场调整的幅度很小。如果你在这期间短期买卖,如果你持有的是优质品种,而那些跟踪较好的上市公司,可以说不仅赚不到钱,反而会吃亏很多。这是目前新格局下的模式。如果你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它肯定会被淘汰。
最近总会听到索引增加了自己的账号这种苦涩的抱怨。这种现象仍然没有转向投资。那是因为它的股权结构大多是垃圾公司或者题材品种。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可以说前九只股票的风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诠释。两市有4000只股票,每天有600只左右的品种在上涨,或者说其中有100多只真的能保持独立走势。主要集中在白酒和新能源,这给市场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现在的市场,除非买白酒或者新能源,否则是赚不到钱的,于是大家的资金开始割肉垃圾公司,继续涌向以白酒和新能源为代表的这些核心资产,导致市场的风格越来越极端。从行业角度来看,消费类公司尤其震惊。
每次市场上出现极端的风格,总会有一些媒体的批评和指责。比如《证券时报》说,一些机构投资者的道德风险不容忽视。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不要为了业绩和净值而无脑地抬出自己的重仓股。这意味着哪些板块和股票一定是大家熟知的。其实这就是全部。昨天下午,又看到一个降温信号。
是金融协会转发的证券时报的消息,标题是:知情人士,“消费基金产品发行受阻”的消息不实。不知道大家怎么看,但是我觉得有点熟悉。去年7月,类似的模式再次出现,时间周期不同,性质不同。这次1月份的上涨行情,是以白酒为主,持续了很长时间。为什么说消费基金产品发行受阻的消息是不实的,而不是别的?这个故事里面的逻辑需要仔细考虑。是不是以白酒股为代表的消费股涨得太高了?尽管否认,你还是要看后续的实际行动,或者接下来的市场氛围。你千万不要想着类似的新闻,等着监管来批,这是不可能的。如果监管认同,想成为控制股市的行政手段。
一般来说要听声音,有些东西不一定需要说。的确,白酒所代表的风格过于极端。如果允许新基金继续发行,会继续给白酒带来动力,最终导致巨大的风险。就算茅台这样的公司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节奏和速度真的很重要,也不会长久。
我的意思是,不管监管怎么想,当一个市场热点被过度追捧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而不是人云亦云,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价值投资。毕竟这不是猜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