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棵草都有阿泰太极(一棵草,一棵树,一个太极)
人每时每刻都在与外界交流能量,通过新陈代谢来维持人与环境和自身的平衡。在所有这些环节中,除了呼吸,饮食是最重要的。因此,一旦身体生病,选择药物作为膳食替代和补充,就成为许多治疗方法的首选。在中医治疗中,药物材料的选择、药性的分析和功效原理的阐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易学的影响。换句话说,易学在中医学的理论建立和实践中都起着方法论的作用。
类比——中医体系的理论基础
《周易》的核心方法是以象比万物,其六十四卦能形象地反映各种事物。古人根据这一原理,将万物整合成一个以周易符号为核心的象的世界,进而认为在象的同一范畴下,它们的性是相通的,尤其是矿物、植物、动物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这成为中医理论的基本指导思想,体现在四气五味、升降、归经、功效。
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五味指药物的辛、甜、酸、苦、药味。但四气五味并不是空产生的,而是类似于四季五行的形象比较的结果。如明代苗希雍认为:“天气使令,主发生,寒热寒,四时之气,阳也;凝,主积,酸苦咸甘,五行之味,养阴也。”(《本草经·序》)即四气视为天的阴阳,随四时变化;五味由地而生,随五行属性而异。这样,中药的基本属性与产地和采收期密切相关,以图像为媒介,包含了一个可以涵盖一切的庞大符号系统。
升、降、浮、沉是对中医属性变化规律的概括。上升和浮动是向上和向外的函数,下沉和下降是向下和向内的函数。清代吴唐用象形字法解释这种变化:“盖芦为主长,树干和枝叶为主长,花为主长,子为主收,根为主储,木也为主源;草集全在子。万物兴起,芦苇生于茎;所有的叶子都散开了,花生在叶子里。所有的分支必须比分支更好;万根皆落,子胜于根。芦苇从出生就开始生长,但它被融化和收集,而儿子倒下又重新站起来,而它融化又站起来。这草木自有太极原理。”这说明中药的升降浮沉与药用部位和质地密切相关。如花叶、轻药多为升浮类,如辛夷、荷叶、升麻等。大部分实质重的药物有沉降作用,如紫苏子、枳实、熟地、磁石等。当然,这种以类比象的方式只是一般原则,并不排除某些药物的特殊性。
中医归经理论主要依靠五行思维。对应脏腑的象比,指药物对人体某一部位的选择性作用,包括脏腑和经络。李东垣在《东原施小芳》中论述了这一点。
中医的象比原理尤其体现在对中药疗效的判定上。根据这一原理,历代医家逐渐总结出中药的功效与药物的形态、结构、部位、状态、质地、颜色、生态等密切相关。比如吴唐在根据中医形体确定功效时,认为“乌鸡有土之象,为平中焦之圣品,因其充满情志”(《热病下焦辨》)。章太炎在论述地位和功效时,说“人皆用皮,因病,皮即皮”(《程方便读》);王姬强调了虎皮的功效。“虎之力靠胫,所以不能用来治足胫”(《曹锋集》)。其他的,比如猪肾补肾,牛眼治眼,猪膀胱治遗尿症,不胜枚举。此外,所有的显性特征和内在属性如颜色、质地、生态、结构等。,可以直观地把握,可以作为取像和比较类、鉴定药效的依据。
中医造像——方剂的应用原则
《周易》八卦与五行的关系是:水对应坎卦,火对应曲卦,金对应干支对卦,木对应运真,土对应坤根,这种关系与阴阳理论相匹配,将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易学符号体系。这也为中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方便,以图表的方式解释药物的性质和意义。李东垣曾经做过一幅《药膳阴阳补泻图》,用图表和时间解释了中医的四气、五味和盛衰表现,让人一目了然。
历代医家通过易理直接解释方剂的含义,这也成为方剂学的重要研究思路。仅从方剂命名来看,直接以卦或爻辞命名的有很多,如太极丸、梁毅膏、坎芪丹、李侃丸、清镇汤、镇元饮、循顺丸、坤顺丹、利泽通等。关于用卦象解释意义,欠缺,只举以下例子。
神丸
具有滋肾水、清心火、沟通心肾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肺结核、肾水不足、心火旺盛、失眠、腰膝酸软等。方姓中的阚、李均取自《周易》卦。在中医里,心在五行中属于火,肾在五行中属于水。因为离是火,障是水,离配心火,障配肾水。这样,脱离了屏障就是心肾的关系,或者说是水火的关系。唐海在《易经通说》中说:“太阳之精,水之灵,化生,皆依水火。盖南坤北渡成障,故后天机能皆在水火之中,人身心离火,肾离障水。”通过这个方子,心火可以降下来,肾水可以助,心肾可以相交,所以有阻隔。
交泰丸
胶丸方药主要用于心火亢盛、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交泰,《周易·泰象传》“天地之间的交泰,泰。之后,富贵成为天地之道,适合天地影响百姓。”泰国的卦象是:干为天,干为天,天有上下;坤为地,地为底,地为顶。这样天地才能灵活,故称之为泰。本方选用肉桂,性热味甘,温肾养肾,益肾水化益气。用黄连的苦寒来破心火上冲,导心火下冲。如此一来,一补一泻,一清一温,可除水火,或阴阳盛衰,则水火积济,天地交泰,故名交泰丸。
循顺丸
这是流言之一。《易经论卦传》云:“荀,入也...荀是木,风...白色...荀是鸡。”占卜是谦卑的标志,意思是谦卑。本方能清热、降逆、止血,主要用于治疗妇女月经量多。钱芳根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乌贼骨收敛止血;骨-白毛鸡和鲍鱼用于治疗女性虚脱。李时珍说:“鸡属木,骨抗黑,又受水木之精,故宜用于肝、肾、血之病。”三味药焙于鸡腹,白露水服,可清热,减轻不良反应,止血。
在中医实践中,易学最直观的应用就是方剂的命名,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其次,以阴阳五行的卦象组合作为解释意义的依据,但仍停留在易学符号(语言)的应用层面。其实,易学对中医学最根本的影响在于方法论,即它为中医学的建构提供了“取象比类”的研究方法和阴阳五行八卦等一套符号模式。这种影响深入骨髓,甚至不留痕迹。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个基础,了解了每一草一木和太极的精髓,那么中医这个宏伟的宝库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