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沿海城市争创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百年校庆)

上海海洋大学百年校庆(沿海城市争创海洋大学)

文/杨宇

沿海城市没有海洋大学还能叫沿海城市吗?

日前,厦门明确表示,要整合资源,争取建立特色海洋大学。“北有中国海洋大学,南有厦门海洋大学”,中国海洋高等教育可能迎来新格局。

从北到南,辽宁、山东、上海、浙江、广东等沿海省市纷纷成立海洋大学。2019年,江苏将淮海工学院更名为连云港江苏海洋大学,沿海城市共建海洋大学默契十足。

在高校中,海洋科学作为基础学科并不新鲜,厦门大学等老牌名校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厦门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建设一所全新的海洋大学?

同时发生

厦门海大的官方公告来自《厦门日报》近日发布的《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近年来,建设海洋大学的想法在厦门广为人知。2019年,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网站上的一篇文章提到“福建海洋大学将尽快在厦门挂牌运营”。

今年厦门两会期间,民建界提交了《关于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亚洲顶尖海洋大学的建议》提案,建议在厦门独立创办一所海洋大学,推动实现“北有中国海大,南有厦门海大”的新格局。

民建界认为,海洋大学的成立是福建建设海洋强省的迫切需要。从福建省来看,厦门海洋教育和科研资源丰富,是建设亚洲一流海洋大学的最佳地点。

纵观沿海各省,大连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从北到南分布。江苏2019年将淮海工学院改为江苏海洋大学。

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的海洋大省,海岸线长达954公里,却至今没有建立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的成立填补了空江苏没有独立海洋大学的空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楚赵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来是解决量的问题,现在是解决内涵的问题了。内涵如何发展,这段时间,各地都在思考。海洋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行业领域,在线开发信息资源的潜力是不可预测的。海洋大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淮海工学院原本就有工科背景,在海洋医药、水产品加工、海洋信息技术、港口物流等学科领域与当地相关产业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在此基础上,江苏海洋大学的成立可以进一步提升海洋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21世纪是“海洋强国”的世纪。中国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充满了广阔的潜在海洋战略利益,这使得海洋大学空的发展充满了想象空间。

2017年,位于秦皇岛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提出转型建设河北海洋大学,被列入河北省“十三五”普通高等学校建设规划。河北邻居天津,网友建议依托天津高校现有的海洋学科,与国家海洋博物馆共建渤海海洋大学。

目前沿海省份中,广西还没有看到海洋大学的规划建议书,但是网友们已经在纠结了。如果要建广西海洋大学的话,估计会建在北海,钦州,防城港,那么哪个好呢?

突破重围

不仅是海洋大学,工业大学也相继涌现,逐渐在新建大学中形成潮流。

近一年来,在高校领域不断传出筹建的消息,如电影学院,其声势堪比海洋大学。

2020年8月26日,Xi交利物浦大学、光线传媒、扬州市江都区政府举办了犀浦光线电影学院启动仪式。同年7月7日,吕梁市与山西传媒学院就建设“山西电影学院”进行了交流。2021年,海南省儋州市提出,今年内基本建成海南电影学院。

此外,甘肃敦煌艺术学院、湖北武陵山杨康学院、河北防灾科技学院等具有行业特色的院校也相继进入公众视野。提出了中国应急科技大学、中国公共卫生防疫大学等设想。

与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不同,行业型大学在专业领域不断深化学科建设,与综合性大学共同构成了我国较为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

虽然目前以海洋、航海为特色的海洋类大学数量不多,但学科特色和优势明显,对兴趣倾向明确的学生具有吸引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将成为未来的主基调。当高等教育进入提质阶段,竞争大的综合性大学成为过去时,行业特色大学可能成为各地高等教育突围的一条路。

楚认为,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大学自身应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要真正建设特色行业大学,背后必须有深层次的驱动力。这个驱动力最好是基于专业,而不是行政力量。

重复

试想“北有中国海大,南有厦门海大”,那么最好的“海大”会在厦门度过吗?

中国海洋大学2019年软科学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世界第六。

且不说山东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厦门海洋大学在当地就要面临厦大的竞争。

今年恰逢厦门大学百年校庆,厦门大海洋学学科几十年积淀。1946年,中国第一个海洋学系成立。厦门大学海洋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学科。

这种重复在广东更明显。湛江市已经有一所广东海洋大学了。随着深圳海洋大学的建成,广东未来将成为拥有两所海洋大学的省份。

早在2019年11月21日,深圳CPPCC发布的《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研究报告》中,就提到要把深圳海洋大学建设成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上最美的海岸线”。

十多年前楚考察海南大学时,认为海南大学发展海洋专业应该有很大的潜力和良好的条件,在某些领域可以成为国内领先的大学。然而十几年过去了,很可惜,海南大学的发展并没有他当时预想的那样。

现在,海南在琼州大学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热带海洋大学”。目前琼州学院已更名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与海洋大学一步之遥。

楚指出,很多地方都在争创海洋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反映了长期以来大学办学缺乏足够的论证。后续因素在这里起了作用,我们应该对这种做法本身采取理性审慎的态度。

按照地域特点办一所有自己特色的大学是有道理的,但是一旦形成后续效应,很多人会问:是不是要办沿海的海洋大学,沿江的长江大学,高原地区的高原大学,沙漠边境地区的沙漠大学,更特别的是西藏的珠穆朗玛峰大学?

楚认为,跟风的深层次原因是大学的逻辑不清晰,行政力量驱动下的大学盲目追求当前性能和效用目标。

这种驱动缺乏专业理性的论证,也缺乏对当地情况的真实调查。高等教育有其发展规律,在做决策之前应该有更扎实有效的判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