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模式(目前的养老模式有哪些?)
中国的老龄化已经非常严重。截至2018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11.9%。
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各种更好的养老模式。
现有的养老模式有很多,比如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医疗、互助养老等等。
家庭养老金
家庭养老是社会上最流行的模式。不可否认,老年人最容易接受家庭的支持。不让孩子变老,一直是我国朴素的传统观念。2014年中国老年人社会跟踪调查数据显示,69.57%的老年人认为家庭应承担首要照顾责任。在中国老年人口中,56.4%的老年人愿意与子女同住。
事实上,有护理需求的老年人仅占老年人口的7.66%,其中92.71%是承担主要责任的家庭成员。不要小看这个数字,人口超过1770万。
事实上,家庭成员提供护理的比例和持续时间是不同的。家庭养老的强弱顺序是配偶、女儿、儿子、儿媳、孙子孙女。所以,善待你的伴侣。
机构养老金
近年来,国家通过运营补贴、税收减免、贷款补贴等政策促进养老机构发展,我国养老服务机构蓬勃发展。2017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744.8万张,93.4%的养老机构提供不同形式的医疗服务,护理床位占46.4%。
机构养老的优势是基础设施完善,生活服务和医疗方便,但负担较重,一般老人负担不起养老费用。
老年人互助
比较受欢迎的是名为“时间银行”的老年人公益志愿服务。现在90%的年轻人都会把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时间省下来,老了以后可以同时享受这个公益服务机构的养老服务。2018年,国家已经明确将“时间银行”作为推进养老服务改革的试点,南京等地民政部门已经开始尝试。
家庭护理
居家养老模式是2008年国家《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的意见》提出的。“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
比如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比如餐饮、保洁、医疗、家政等服务。此外,一些社区建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或托儿所,帮助留在家中的老年人走出家门,与社区邻居一起享受社区食堂、日托、老年教育、文化娱乐等活动,为年轻人腾出时间。
毕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效应,家庭越来越核心化、小型化和空嵌套化。再加上老年人普遍不愿意离开居住环境,居家养老成为更适合社会需求的模式。
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将是未来养老服务政策的主流,重点解决老年人医疗和康复护理的服务问题。毕竟家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知识。
2015年11月,国家发布《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开始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后来,在养老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综上所述,其实最流行的模式是老人住在自己家里,社区通过完善的养老服务提供保障。在失效的情况下,应考虑机构养老,医学与护理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护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