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孩子是孤独症到底该怎么办?(孤独症孩子)

自闭症儿童(孩子有自闭症怎么办?)

有句话说得好,“什么都可以有,就是别生病。”但是当疾病来袭时,无论人们多么不情愿,他们都必须振作精神战胜疾病。有一种特殊的疾病叫做“自闭症”,社交障碍是其核心特征。

一般来说,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在3岁左右被发现,5岁以上症状明显,且多为男孩。我国学龄儿童发病率约为0.7%,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孩子一旦患上自闭症,对父母乃至整个家庭的打击将超过1.2分。可以说,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出现,会造成至少三个家庭的崩塌,父母的小家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整个家庭,心里都会蒙上一层厚厚的阴霾。

在爸爸的家庭训练营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他4岁左右的时候,他妈妈发现他和别人不一样。孩子不太爱说话,也不爱和别人交流。他经常一个人抱着爸爸给他买的机器人,拆卸,组装拆卸,重复。

妈妈认为凡凡只是内向,她认为带孩子接触外界环境和陌生人可以让他活泼起来。谁知,妈妈带他去人多的公园玩时,凡凡竟然惊恐地尖叫起来,引来了大家异样的目光。

妈妈拼命叫着凡凡的名字,他没有反应,一个人跑到人少的地方。妈妈急坏了,打电话让爸爸一起追上孩子,然后让凡凡冷静下来,把他带回家。

此时,妈妈才意识到不对劲。第二天,爸爸妈妈带着凡凡一起去医院检查,让他们很难受。原来孩子自闭,不仅语言沟通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也差,社交障碍严重。

以前,人多的地方大家都会惊慌失措,大喊大叫,这是社交障碍造成的恐惧。父母虽然伤心,但为了孩子,也想尽办法,希望他能好起来。无论你怎么努力,凡凡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出不来。渐渐的,他妈妈绝望了,不止一次想放弃。

那么,如果孩子患有自闭症,父母真的除了放弃什么都做不了,让他一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里吗?

这恐怕不是一个家长的想法,而是很多有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曾经有的想法。难怪会有这种想法,长期的陪伴和纠正永远无法提高,一次次的挫折最终会击垮父母坚强的心。

我们说自闭症孩子的能力提升和学习提升本来就比普通孩子更难,重复性更高,家长需要付出比普通人更多更辛苦的努力。父母之所以无奈,被迫放弃,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正确的方法,没有人能及时帮助。最后,他们看不到孩子的进步,导致挫败感。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如何及时发现孩子“不一样”呢?如何有效干预?

如何识别孩子是否有自闭症倾向?

我们知道,自闭症的典型特征是社交障碍、言语和非言语障碍、行为刻板、兴趣狭窄,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可诊断为自闭症。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判断孩子是否容易患自闭症。

1.孩子年龄是否超过3岁。3岁以下的孩子缺乏自我意识,社交能力也没有完全发育,很难判断是不是“自闭症”。如果3岁以上的孩子性格内向,家长就要稍微关注一下,从细节上观察,判断他们的情况。

2.孩子愿意和父母一起玩吗?这时,如果孩子只顾自己玩游戏,完全无视父母不断试图与他互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么就要警惕了,孩子可能患上了“自闭症”。这样的孩子,眼里没有别人,与外界脱节,心里只有他个人的幻想世界。

3.孩子是否有不当的情况。如果孩子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家长可以试着叫他的名字,看看他的反应。如果孩子喊了几次最后还是回答了,说明孩子只是一时太沉迷于现在的游戏,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无论叫他多少次名字都没有反应,眼神呆滞,一直盯着手里的玩具一个人玩,那么孩子十有八九是患了自闭症。

4.孩子是否有社交障碍,是否冲动。一旦到了人多的地方,孩子就会失控。比如,凡凡惊慌尖叫的时候,正是这种情况。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就得立即就医,及时进行干预训练。

5.孩子不知道行为和语言的意义,会不断重复同一个动作。他们呆滞、孤独,机械地重复着一个动作。如果别人强行打断,孩子会不知所措,可能会出现攻击性行为,也可能会更多地回避和封闭自己。

然而,很神奇的是,一直专注于某件事的孩子,却有一些惊人的能力,也许是因为自闭症。比如一直在画画的自闭症儿童,因为对这件事过于关注,往往会表现出超常的天赋。

在这里需要提醒各位家长的是,一旦发现孩子有以上所有情况,需要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专业医生指出,早期干预的孩子比后期干预的孩子恢复得更好。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自闭症”的现实

对于家长来说,医生在诊断或怀疑孩子患有自闭症时,首先是在心里打一个问号。我的孩子真的是自闭症吗?

一位家长说:“医生跟我聊天,然后看了看孩子,没怎么交流就说我儿子自闭!医生的诊断可靠吗?”

我们说自闭症的诊断需要专业人士来进行,包括对家长的访谈,对孩子行为的观察以及必要的量表和测试。也就是说,这是基于医生的经验判断和一般诊断标准得出的诊断结论。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医生的诊断呢?

首先,你可以难过,不要质疑。几乎没有家长有心理准备听医生的诊断,而一听到“自闭症”这个词,大多数家长的心都碎了。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对孩子会有多严重。

有些家长不敢相信这个结果,怀疑医生的诊断。我以为当地医院不够好,就去了省会北京上海,煞费苦心带着孩子到处求医。最后耽误了时间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其次,接受现实,不要心存侥幸。有些家长总是坚持自己的孩子只比别人发育晚一点点,过几年就会好的。其实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态度,无异于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这个游戏赢的概率太小了。

同时也不建议家长用别人的例子来安慰自己。和别人家孩子差不多,3岁不说话,4岁自己说话。这些都是例子,并不代表你的孩子就那么幸运。

再次,做出正确的选择,寻求帮助。无论父母是否掌握了治疗自闭症儿童的方法,无论父母是否准备好了,他们都需要将孩子置于某种形式的干预训练中,因为这对孩子总是有好处的。

同时,父母保持开放的态度去获取各种信息和帮助,并对这些外部信息和帮助进行分析和选择。包括来自医生、老师、家人、朋友、书籍等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他们提高和进步。最好是找一个能长期保持联系并得到持久帮助的人,在他的指导下获得长期有价值的信息。

最后,调整自己,要坚持。不管经历过什么样的情感变化,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轻易放弃的,是父母。乐观的父母总是采取积极的措施,树立信心,争取帮助,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康复过程中。

而我们经常在看到另一种景象。在爸爸家庭训练营里,有很多走过弯路的家长,很多我在实践中解决的问题都曾经困扰过他们。

为了得到一个问题的答案,很多家长反复花费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巨大的金钱和精力。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训练中本末倒置的现象比比皆是。

比如,谁已经有了模仿社会行为的能力,但母亲还在花大价钱让孩子在课堂上学习机械动作模仿;一方面剥夺了孩子使用语言的动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担心自己为什么没有语言。

如何正确引导和辅助孩子,如何实现有效和高效的训练,是所有家长面临的艰巨任务!

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孤独”

在爸爸的家庭训练营里,曾经有一位家长说:“我知道这个孩子这辈子需要靠父母来教,但是我不知道该教什么,怎么教,很难坚持下去!”

因此,许多父母不禁会问:“儿子,我该怎么帮你?”

一位自闭症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说: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长期性决定了训练必须融入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家长应该是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角。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孩子呢?

1.家长需要坚定信念,适时引导和鼓励孩子“说出来”。

有些家长心软。虽然他们尽力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动力,但在必要的时刻还是会心软,导致事倍功半。

比如孩子不懂得交流,想吃东西,要一个玩具等等。他们只会扭来扭去,用呜呜呜鬼来表达自己的需求。父母耐心的教他,要说“我要一个小熊玩具”才给你。可惜孩子反复发出怪声,家长就输了,把玩具给了他。

其他母亲做得很好。她坚持自己的信念,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她的孩子,他们必须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然后才能得到玩具。结果在多次失败后,孩子终于说出了她最想听到的话:“我要……”

需要知道,自闭症儿童一般语言能力没有问题,但是交流有障碍。因此,家长一定要坚定信念,适时引导和激励孩子“说出来”,从而激发和培养孩子学习语言的动力。

2.用孩子喜欢的东西吸引孩子学习语言学习和自我管理。

自闭症儿童的一个特点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特别关注。

专家指出,可以利用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吸引孩子学习语言学习和自我管理,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孩子对兴趣爱好的关注是一种帮助,可以帮助孩子快速学会语言表达和自我管理。

比如7岁的壮壮,最喜欢画五颜六色的花。当他的父母教他数字时,他们制作了花卡片。每个数字旁边都画着五颜六色的花。庄当然很感兴趣。每次父母教他一个数字,他都会念“1,2,3……”之后。如果把号码随意写在白纸上,他是不会看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常规训练,壮壮学会了这些数字,在父亲买回来铅笔后数着:“1,2,3……”

3.孩子的情况会在训练中反复出现,家长需要更多的耐心。

自闭症儿童需要父母长期耐心的陪伴和训练来改善病情。我怕有的父母会像凡凡的妈妈一样,面对这样反复的绝望,然后放弃。

所以,家长在耐心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孩子的情况会反复,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家长采用正确的培养和训练方法,孩子的成绩迟早会提高,甚至会出现奇迹。

孩子得了自闭症,对这些家庭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他们会尽力帮助孩子走出孤独的困境。但是,只有训练方法正确,孩子的情况才能得到改善!

当家长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形成理性认识后,需要真正行动起来,开始对抗自闭症的漫漫征途!对付自闭症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高强度的科学教育和训练。家长要学习和掌握这些主流的教育方法,并充分运用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并且能够通过努力成为自闭症教育和培训的专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