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木桶理论的8个新解6个限制!(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木桶理论的8个新解和6个局限!)

现代管理中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它用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一个木桶的含水量不取决于木桶最长的一块板,而恰恰取决于木桶最短的一块板。

在实践中,“木桶理论”这个哲学概念被用来解释很多现象。但在最初的表述中,由于没有涉及其适用范围和约束条件,一些创新思维能力较强的学者根据不同的环境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演绎和延伸,形成了各种新版本的“木桶理论”。

◆一、“枪管斜置理论”

有人认为,毕竟要弥补对方的短板,需要更多的投入,这是一件费力却不容易的事情。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合理挖掘现有要素的潜力,即在“用”上下功夫,扬长避短,甚至刻意突出自己的长处,可能比盲目弥补自己的短处更有效。如果继续用木桶的比喻,就是把木桶斜放在长板一侧,会比现在放的多增加一个容量。这种理解看似有点狡辩或者偷换概念,但也似乎自成一体。

这个新的“木桶理论”版正在启迪人们:用人贵,用其所长。正如日本人松下幸之助所说:人无完人,只有70分的人才是好的。

◆二、“木材粘接理论”

也有人认为,对于一个木桶来说,如果木板的长度都合适,但如果木板之间有很大的间隙,就无法装满水,或者说无法达到应有的容量。所以强调要注意加强木板之间的紧密度,防止缝隙漏水。

这个版本的新“木桶理论”显然是鼓舞人心的。对于一个组织的战斗力来说,不仅取决于每个成员的能力,还取决于相互间的配合与协作。企业的竞争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不仅要平衡,而且要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所有部门和人员在各自优势和职责的基础上密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木板胶合理论”可以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要提高木质桶装水的容量,必须有两种措施配合:加长木质板,使各板结合更加紧密。

◆第三,“铁桶理论”

水桶是用来装水的。水代表水桶。一个水桶,哪怕是一个铁桶,无论它的壁有多厚多坚固,只要桶底有一个米粒大小的小洞,水就必然会流失。如果不修理,水桶就成了废物。这种现象或许可以称为“铁桶理论”。

“铁桶论”告诫人们,没有扎实的基础工作,将一事无成。古人云:“你不能控制自己想要的,但灾难会很可怕。”也有人说“铁桶”的底部不能有眼睛。历史上有过无数忽视“铁桶”底板作用,导致血本无归的惨痛教训:某地建了一座大型水库,但由于勘测选址不慎,建在了地质断层上,导致水库成了无底洞,注入的水再多,也造成了水库的浪费。

◆第四,“木板互补论”

无论你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木桶最长的板子可能是你为人所知的原因,但最短的板子才是制约你发展的根本。有人认为,如果木板质地相同,通过适当截取长板来弥补短板比增加投入来弥补短板更划算,因为前者的成本几乎为零。

这说明,对于企业来说,在现有要素的基础上,只要科学管理,合理配置,优化结构,同样可以增加效益。

五、“大桶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每个国家利用自己在生产条件上的绝对优势,生产出实际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的商品,然后用其他国家擅长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这样就会比国家本身更有优势生产出自己需要的所有商品。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理解“大桶理论”。在组织这个“大桶”中,每个人都是一块“板子”。同样,每个企业的核心优势产品,都是社会化大生产大桶里的“板子”。如果将它们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长处,就能取得更大的整体效益,这就是“大桶理论”。

“大桶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开放的视角,打破了企业普遍持有的狭隘生产思维。我们可以借助其他企业甚至国外企业的优势来造“桶”。

六、“斗沙论”

在看“木桶理论”的时候,很多人往往只关注木板的长度,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明确了木桶是装水的。如果桶里装满了沙子,那么这个理论马上就失效了。用木桶装沙子,虽然不能绝对说容量取决于最长的木板,但至少长木板对能装多少沙子起决定性作用。

传统的“木桶理论”并不适合足球,否则你无法解释为什么一个迭戈·马拉多纳就能淘汰11个球星组成的巴西队。

“木桶装沙”的理论给人,至少给足球场上的人一个启示:拔尖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体现的是一支球队“触高”的能力。

七、“木盆理论”

中国IT巨头同创集团总裁王认为,如果我们没有长板,只有许多短板,我们可以一起制作大直径的木盆,仍然比木桶盛更多的水。

王的木盆观告诉人们,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整合各种力量,整合合力,形成体系。正是因为这种理念在同创中根深蒂固,也正是因为企业构建了国内IT领域最完善的营销体系,同创才没有像海威那样领导层集体哗变,骨干力量保存得出奇的好,企业内部重组也出奇的顺利。

八、“紧箍咒理论”

“箍-箍理论”是对“木桶理论”提出的一个新的反向概念。它的定义是:先定一个目标,然后根据我们自身和客观情况,算出最终能达到目标的每个阶段的任务量。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细分成几个阶段或者几个部分。这样,在细分后的每一个阶段或部分,其难度都会大大降低,直至可以轻松克服困难,而这个阶段或部分的小任务实现具有客观可能性,几乎没有系统性风险干扰。

“套箍理论”就是用少量的时间和任务来化解“计划”的系统性风险。学习和运用“箍桶理论”时,要先箍一个适合自己素质的桶,但最好先箍小桶,等自身因素成长后再箍大桶。

◆各种理论的限制性分析

综合分析新“木桶理论”的延伸和演绎角度,应作出以下限制性规定,使“木桶理论”更加严谨:

1.底板必须稳定牢固。这是传统“木桶理论”假设的一个前提。现实中,对于一个系统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东西。有了这个条件,就无法推导出“铁桶论”、“木盆论”、“箍桶论”。在实践中可以称之为底板,比如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规模、人才的自由(如果人不自由,体力、脑力、脑力的付出都是没有意义的)等等。

●2.长、中、短板的组合一定要保密,不能有缝隙。如果这样做了,“木板胶合理论”就失去了市场。

●3.这些板必须是相互不可替代的。就是一块板子不能改造成另一块,就像人才的脑力不能代替体力一样。这否定了“董事会互补理论”。

●4.建造木桶的环境是封闭的,也就是没有外部木板的“供应市场”。这就限制了“大桶理论”的发展。

●5.每块板的功能要平衡,强度要一样。避免“报废时间”的差异,因为过于依赖一块板会缩短其使用寿命。并由此推出“斜筒放置”理论。

●6.木桶的内容物必须是“水”流体,才不会产生“木桶盛砂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