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对联(7副与端午有关的对联)
对联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眼看端午节就要到了,你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对联?我是一只猫和一只猫,关注边肖。让我们一起欣赏与端午节有关的七副对联。对仗工整,令人难忘。
第一联:端门北,午门南,朝廷端午设宴;先在春榜,后在秋榜,考场考生春秋。
据说明朝有一位才子,名叫申英,在端午节时被皇帝召见。皇帝出了这幅对联,巧妙的与端午节的日期重合,又与宫中端门、午门结合,十分巧妙。
而沈的应该是人才济济,胸有成竹,立刻就确定了下联。他用《春秋》两榜来比喻《端午》二门,真的非常贴切,令人惊叹。
第二联:上半年,下半年,下半年;五月五日,九月九日,端阳重阳。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叫端阳。这幅对联把端午节和重阳节相提并论。每月10日为初十,初一(即初十)为新的一天。中间的第十天是中天,第十五天(也就是中天)是望日。九月初九是第九个节日,也被称为重阳。前两句是回文,最后一句嵌入了四个名字。“旬”、“日”、“月”、“阳”是重要的词汇。
第三联:端阳刚过,九月九日迎重阳;不要期待元朝破晓前的七月七日这一个适宜的夜晚。
这幅对联还把端午节和重阳做了比较。可以说,节气用节气是很巧妙的,把两个“阳”字,两个“九”字,两个“字,两个“七”字连起来。
第四联:端午;杨蛋糕。
这幅对联字数很少,却让人会心一笑,回味无穷。我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不管是甜粽子还是咸粽子,反正都是端午节粽子。重阳节,有重阳糕的美味,从食物到吃相都很精致。
第五联:一饮而尽读《离骚》,放下今人与古人的才情;狂唱湘水,可见江滩渔人之心。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说起端午节,我们离不开屈。《世说新语》记载了王小波的话:“但若无事,狂饮,细读《离骚》,则可称为名人。”上联的豪饮读《离骚》,机智勇敢,都用这句话。
夏莲的响水河是屈原跳河的地方。渔夫曾嘲讽屈原说:“沧浪之水清,可以载我缨;汹涌波涛的浑水能舔到我的脚。”而屈原却选择了“独孤天下,众人皆醉我独醒”,忠君忧国,最后纵身湘江,泪流满面。这幅对联表达了屈原离去的悲痛,并对他的爱国情怀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六副对联:哀悼孤独与忠诚的丧失,三百篇中,单氏宗亲改雅,另辟蹊径;怀沙沉没在这里,两千年后,只有海滩的声音像旧时代。
这是清代名臣郭嵩焘缅怀屈原的对联。哀是楚辞的标题,诗三百首,是诗经的代名词。上联说屈原的诗开辟了《诗经》之外的新世界,赞扬了屈原在文学艺术上的贡献,夏莲说的是沉入江中两千年后,屈原仍被铭记,表达了对屈原爱国思想的敬仰。
第7期:灵魂招魂在哪里?香草也生了三户;当年,刘香应该知道九歌的用心。
这是挂在屈原庙的对联。招魂和九歌是屈原的作品,香草是屈原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着美好的希望。“三户”指的是楚国的土地。古有“虽楚三家,秦必先亡楚”之说。哦,据说屈原在南方看到很多壁画,所以产生了怀疑,写下了名作《天问》。这幅对联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也表达了对屈原精神不朽的感叹。人们认为,屈原的宝贵精神镌刻在天地的山川河流上。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屈原和端午节的对联?欢迎留言。在娱乐化的背景下,边肖每天写关于传统文化的文章并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边肖,收藏转发边肖的文章。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好对联?欢迎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