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春天还是秋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呢)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春景还是秋景?)

北宋画家张择端绘有传世佳作《清明上河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有“中华第一名作”的美称。是一幅长卷风俗画,全长528厘米,宽24.8厘米。真实、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北宋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了解和研究当时的人文风俗具有重要价值。

《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从当时的帝王到文人墨客,都在欣赏和收藏,历时近千年。

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和含义,一直有一些争论,但自晋代以来,似乎没有人不同意这幅画描绘了清明。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欣赏者对“春明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那么,《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春景还是秋景呢?“清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下面是人们对这幅画的三种不同看法。

(1)这幅画卷描绘了春天清明节的景色。

从《清明上河图》诞生至今,一般认为这幅画描绘的是清明时节汴梁都城宋徽宗和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据明代《渭水轩日记》记载,这幅画最早的收藏者是宋徽宗赵霁,有宋徽宗亲笔题字《清明上河图》和双龙小篆,还有宋徽宗的诗,诗中有“水在春江边”一句。

根据《东京梦花录》中清明节的相关记载,研究者也认为北宋清明时节,不仅要祭祀死者,还要举行盛大的郊游,这也与画中描绘的景色相吻合。所以,这幅画描绘的应该是清明节。

以及现代当代艺术史学家郑振铎、徐邦达、张安之等。都认为《清明上河图》应该只是描绘了北宋清明时期东京汴梁的繁华景象。

然而,近年来,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二)图中描绘秋景,题中“清明”二字为地名。

上世纪末,有人对《清明上河图》中所谓的“清明节一说”提出异议,认为画中应该描绘秋景。

清明期间,黄河中游下游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摄氏度左右。但画中有很多拿着扇子的人物,还有几个孩子在街上裸体嬉闹。河边摊贩的桌子上赫然摆放着切开的西瓜、草帽、竹帽等,防暑防晒的物品随处可见。

这一切都说明这个时间不应该是北方乍暖还寒的时候,也就是说不应该是清明节。

画卷的右手边有一头驮着木炭的驴。据北宋孟元元《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开始“取暖器放炭,幕前摆酒,暖会”。如果清明节前后把木炭放在取暖器里,就违背了北宋人的生活习俗。

图中也有很多酒铺,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东京梦中国的记录显示“中秋节前,所有店铺都有新酒出售。”宋代秋天,新谷下来,要酿酒庆祝丰收。这种酒叫“新酒”。

分析画中的门楼,这幅图应该是描绘了从“清明广场”到边河口上游的繁华景象。

(三)所谓“清明”,其实就是“太平盛世,天下清明”的意思

《诗经·大雅》中有“伐大商,必有清明之日”之说,《毛传》说:“天下清明而不拜朝”,后汉班固传也说“谷兴生于清明”,其中“清明”是指人们政治开明,安居乐业。

从这个意义上说,画中的“清明”题字,应该是张择端希望得到皇帝赏识而作的悼词。

当时张择端是皇家御画院,所以用“清明”二字为宋徽宗创作这幅画,提倡“歌舞”,歌颂。

那张择端为什么选择秋景而不是描绘春景呢?因为“汴水秋风”是边程八景之首。汴水以“秋风”取胜,而边程则是汴水两岸最繁华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店铺众多,酒店茶馆顾客熙熙攘攘,纸马店门前冷清等等,恰恰揭示了张择端的绘画意图,描绘的是萍萍临江的景象,而不是所谓的清明节的景象。

总之,《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很棒,很有意义。无论后人如何琢磨它的含义,它都是反映北宋城市生活的国宝级杰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