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国医大师朱良春养生经 每天一碗长寿粥 (朱良春长寿粥)

朱良春长寿粥(中医大师朱良春养生经典每天一碗长寿粥)

国医大师朱良春,1917年8月出生于江苏镇江。早年师从孟河家庭医生马惠清先生。他就读于苏州中医学院,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从医70余年的张慈公先生。2009年被国家评为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朱良春每天喝一碗长寿粥,缓解疲劳,赢得长生不老药。

大师笔记

早饭前,她给了我一小碗(长寿粥),不多,但内容丰富。有很多种食物对我的健康有益...每天除了出差,每天在家吃一碗,对身体健康,精力恢复,延缓衰老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常年都在吃。——国医大师朱良春,提取自中药。

健身俱乐部

“又忙又累”是当今很多上班族的真实写照。我们似乎总是有做不完的工作,总是处于疲劳状态。很多人连40岁都不到,就已经身体虚弱,反应迟钝,精力旺盛,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是一个98岁的老人,每天依然忙碌,却从不觉得累。这个人就是朱良春,一位居住在江苏南通的中医大师。

2010年3月17日,中央电视台《中国医学》栏目播出了对国医大师朱良春的专访。镜头资讯资源网国医大师朱良春,声音硬朗,动作敏捷,谈笑风生,让人很难想象他是一个暮年老人。据了解,国医大师朱良春的工作量依然惊人。他每周至少要去诊所三天。他每天接诊的人数从二三十人到四五十人不等,大部分都是重症患者。此外,他还经常被邀请到中国甚至世界各地参加会议、做讲座,出门诊后还经常去机场。最令人惊讶的是,中医大师朱良春在如此高龄和高强度的工作中很少感到疲劳!他真的有所谓的仙丹吗?实际上,没有仙丹,只有一碗粥,中医大师朱良春称之为“长寿粥”。

长寿粥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

【材料】黄芪250克,绿豆50克,薏苡仁50克,扁豆50克,莲子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

【方法】将黄芪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20分钟,然后煮15分钟,将水滗出,加入一碗水,煮沸后再滗出,最后将这些一起水合,用这个水煮粥。将绿豆、薏苡仁、扁豆、莲子、大枣洗净,倒入砂锅,然后倒入黄芪水,盖上锅盖,开大火,小火煮40分钟,将洗净的枸杞倒入,再煮10分钟。

【用法】煮粥的量为五天,一次可供五人分食。也可以五天每天吃一碗。另外,如果人数不确定,可以按比例增减粥料和。

关于长寿粥的起源,要从60多年前说起。1938年,中医大师朱良春随老师张慈公在上海行医。恰逢上海霍乱流行,患者络绎不绝。中医大师朱良春每天要看上百个病人。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他逐渐感到体力不支,总是感觉很累,体重也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大师朱良春和他的母亲一起创造了长寿粥。妈妈每天给他做一碗。吃了几个月后,他的精神逐渐好转,不再觉得累了。后来,中医大师朱良春坚持每天吃,坚持了60多年。

那么,长寿粥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呢?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精神,心脏功能正常,气血运行正常,精力充沛。莲子味苦,正好清心养心。同时,绿豆也入心经,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肝血,主肌,肝经气血充足,可以养肌强身,而枸杞入肝经,是养肝佳品。脾是后天之本,负责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如果脾脏失去了健康,就会出现营养不良。大枣、薏苡仁、扁豆都是健脾的。主肺气,呼吸,管理人体氧气的供应和输送,肺气充满活力,薏苡仁有非常好的补肺、清热化痰的功效。肾精,主骨生髓,肾精不足导致脑髓失养,莲子、薏苡仁、枸杞子均入肾经,对肾脏有益。总之,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可以滋养和调和五脏,使正气充足,精力和体力旺盛。再加上黄芪的真气,确实比灵丹妙药更有效。

健康提示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缓解大脑疲劳,做好大脑保健是现代人的迫切需求。下面,我就介绍几种通过手部动作缓解疲劳的方法。

1.手指交叉法

当你觉得脑子迟钝,精力不集中的时候,让手指交叉拧在一起,可以适当缓解。哪只手的拇指放在地板上效果不一样,要交替进行。一般要3秒换一次。10次扭转后,手指转向自己,双手从手指根部交叉,手腕内侧尽量靠拢。同样,两个拇指上下交叉各10次。

2.手指敲击法

你双手的手指相对,互相撞击。这种方法刺激手指上的穴位,既锻炼了手的灵活性,又锻炼了肝气,对大脑也有好处。手脚冰凉的女生一定要经常把手指敲在一起,这样血液才能到达四肢。

3.揉核桃法

这是一些老年人喜欢使用的一种锻炼方法。其实对年轻人也是有帮助的,就是把两个核桃放在手心里搓来搓去。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活动每一个手指,空闲或等公交上班的时候多揉几下,不仅可以缓解大脑疲劳,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症。

4.射击技能

手掌合上拍击时,会发出“砰”的一声。这种声音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可以增强大脑功能。如果你喜欢早上睡懒觉,白天昏昏沉沉,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那就要拍掌了。方法很简单:首先双手向上伸,手掌拍三次。然后,双手放回胸前,拍打三次,重复。注意,手腕要用力伸展,尽量使双手中指并拢牢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