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情操论》有感(读《道德情操论》800字)
不读《国富论》,不知道个人如何致富,如何富国富民。但读了《道德情操论》,我知道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有益,让人生更有价值,让国家更公平正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密不可分。正如温先生常说的,正确的经济学离不开高尚的伦理学。——我是匿名本科学的经济学。我的导师曾经推荐我读《国富论》。那时候我认识自由主义经济学之神亚当。斯密,但这部被誉为“经济学圣经”的巨著,却让我年轻时对其嗤之以鼻。虽然它赤裸裸的利己利益观有它的道理,但我总觉得少了一点道德和情感的味道。
我读硕士的时候在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刚好涉及行政伦理。正好文老师来人大,问我的学生有没有读过《道德情操论》。好奇心驱使我去接触亚当?史密斯的杰作。静静的学习,跟随大师的脚步,走进心灵的殿堂,厘清崇高与卑劣,简单与复杂,善与丑,真诚与虚伪。这时我才明白,只看大师的《国富论》,会曲解大师的本意,误读大师的思想。
《国富论》讲的是经济人,《道德情操论》讲的是道德人。从道德角度阐述了以同情论为基础的道德评价论和德性论,包括道德标准和道德评价的共同标准以及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强调。亚当。斯密指出,同情是人的本性,关心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把他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关心,也就是同情。实际上,亚当?也就是说,同情(利他)和利己是人的本性。因此,他指出,只有全社会的成员都以慈悲为行为准则,社会才能和谐、稳定、进步。通读全书,我们可以看到,道德情操论的核心思想是,基于自利的市场机制必须与基于利他的道德情感相协调,人不仅要利己,还要利他,通过人的这两种本性达到“利益的天然一致”。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问题。人们常常会觉得自己被自私、虚荣、嫉妒、仇恨、贪婪等不道德的情绪所包围,所以我们向往感恩、慷慨、正直、勤奋、自我克制等人类美德。但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情感和道德信息资源的氛围中,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自己,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几乎每天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即使不在现场的人也抑制不住热泪盈眶。在灾难面前,我们久违的同情想象被重新激活。在没有任何动员的情况下,人们抛开狭隘的私利,自发组织起来帮助灾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发自内心的善良、仁慈、亲情、友情、尊重等情感倾向的伦理美德,社会才团结起来而不是分崩离析,而这种最深层的美德不需要配上华丽的辞藻,只能是同情他人的想象。我想,只要这种同情的想象没有从人们心中消失,人类社会就永远有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魅力与之相近。那句话是对的:智慧超越时代、地域、宗教、种族。东方的圣人和西方的圣人,心和理是一样的。《李周》说:“德,内外之名,是心中之德,行之是行动。”儒家所说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礼智信”,“克己复礼”,“一日三省”,就是从培养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的。基于内心的探索,他们一生都在用心实践。所以,进入仕途后,大多数读过经书的文人,都期望以才治国,以仁厚为民。
的确,阅读是一种精神净化。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也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素质和一个国家的走向。此前,中央号召“官员学习”,建立学习型政党和政府。其实与其让他们读经济、政治、法律之类的书,不如从中国传统的《论语》、《道德经》或者外国的《道德情操论》开始读。温暖而有意义的话语就像涓涓细流,必须洗涤我们被世俗事务困扰的心灵,使我们忘记周围的人。只有提高我们每个人的素质,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才能让中华民族再次腾飞。
声明:文章/图片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