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市场(无巨头,行业仍处于红利期)
有机农业不好做:生意遇到困难,盈利难,亏损严重!
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近日,据媒体报道,5月23日上午10点左右,数十人举着“湖西岛还农民工血汗钱!!!"等待横幅,立在“北京光华路5号院”楼前,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湖西岛欠了1000多名员工工资,少则几十万,多则几万。”一位维权员工对媒体表示,参与维权的员工来自全国各地,欠薪时间从几个月到一年左右不等。
在现场,据维权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工资,湖西岛还欠着银行贷款和农场租金。
据了解,湖西岛,全称北京湖西岛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北京湖西岛”),工商信息显示,北京湖西岛于2013年注册成立,实收资本1000万元。其经营范围包括:销售预包装食品,包括冷藏冷冻食品;种植谷物、土豆、豆类、棉花、蔬菜、花卉、水果和坚果;货物、技术的进出口及代理;管理等。
而且,湖西岛的董事长是杨·。曾在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担任主持人,主持过《东芝动物园》、《中国文艺》、《快乐五洲》等节目。应该算是名人吧。2004年,杨开始在做农业。
14年,杨从源头入手,构建智慧农业种植体系,大力推进供应链模式现代化,建立全新的全渠道零售体系,利用预售模式,实现以会员制为主体的全渠道、全网营销。
但湖西岛却屡屡遭遇员工讨薪、合伙人倒戈、企业被列为失信者。
说实话!有机生意不仅仅是“看起来很美”一方面,社会资本对这个领域虎视眈眈,已经将触角伸向了这个领域。另一方面,行业内的企业面临着销售、物流、认证等问题。
01
14个现代化有机农场占地50万亩。
做有机农业,土壤或者环境很重要。
据新京报2017年报道,“毒韭菜”、“陈化粮”、“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件,让杨开始担心食品安全。
2004年前后,杨离开主持人团队,做起了有机产业的生意。
创业之初,杨就在全国各地寻找合适的有机种植基地。后来介绍,扬州宝应有个农场傻逼,在一个无名小岛上租了1000多亩地,10年不打农药不施肥。见面后,他们一见如故。杨当即决定在这个无名小岛上投资兴建农场,并将其命名为“湖西岛”,专门种植有机水稻和蔬菜。
此外,湖西岛以“有机农业投资”为主要突破点,在全国各地寻找“合适的土地”。
14年来,北京湖西岛背后的企业在全国各地投资,包括山西湖西岛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穆棱湖西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都湖西岛有机农场有限公司、扬州湖西岛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等14家子公司,官网称,湖西岛在北京、上海、四川、广东等地建设了14个现代化有机农场,总占地面积超过50万亩。
截至目前,湖西岛已成为全国大型有机产业链运营集团公司,并布局了有机食品加工基地,总投资数十亿元以上。先后收购了有机生鲜生产商北京欧格有机农场,知名日式现代调味品企业北京和田宽食品有限公司。
02
年销售额2亿,但经营陷入困境。
2019年初,笔者走访了北京一家有机农业公司,公司负责人老B告诉他,公司正在遇到两个问题:1)成本和回报不对等;2)产业链单一延伸。
老B告诉笔者,在过去的三年里,他在土地租赁、人工成本、农业设备等方面投入了近1亿元的成本。,但在年底的核算过程中,公司几乎没有盈利,甚至濒临亏损。同时,仅靠销售有机蔬菜很难实现优质的,除非进行深加工,将有机蔬菜加工成食品,但也面临品牌投入的问题。
湖西岛董事长杨在2016年接受采访时介绍,湖西岛有机蔬菜在全国超市的销量约为8吨/天,消费旺季可达10吨/天以上,年销售额约2亿元。
同时,杨曾透露,除了有机食品,湖西岛还涉及水产养殖。经过5年的筹建期,与黑龙江省穆棱市林业部门合作的长白山有机黑猪养殖基地已经建成,占地面积近百万亩,养殖规模每年上万头。有机黑猪肉将由会员宅急送供应上市。
由此可见,从行业角度来看,湖西岛整体盈利能力差强人意,或者说湖西岛缺钱。
工商资料显示,从2015年至今,北京湖西岛已有20余次被告席上,绝大部分案件都与员工工资有关。最近一次开庭审理某案件的公告日期是2019年5月6日,案件起因也是一起劳动争议。
此外,北京湖西岛已多次申请财产保全。2018年1月,北京乐途通农业有限公司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请求查封、冻结被申请人北京湖西岛名下价值1000万元的财产。2018年12月,立言创新(北京)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向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请求冻结被申请人北京湖西岛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银行存款19.9万元或者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财产。
03
农业:不是好生意。
有机农业不是好生意!
其实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做有机农业是很难的。基本上90%以上的养殖场都是亏损的,剩下的10%可能刚刚维持收支平衡。
数据记录显示,从2010年到2019年,至少有10家有机农业企业亏损、倒闭或破产。比如太青山有机食品被清算,田园牧歌倒闭,农垦倒闭,骏辉农场倒闭,第一农场持续亏损,万达投资有机农业一直不盈利,脱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亏损。...
这其中,我们就不说为什么了,但不得不说有机农业的商业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中国农业产业分析师李继安认为,有机农业有三种商业模式。
1.会员模式
目前90%以上的有机农场采用会员制模式稳定销售,实现持续购买,从而获取利润。
但是会员制也是一把双刃剑,导致有机农场无法大规模发展,只能通过定制来满足用户,从而制约了有机农场的发展。
2.全渠道模式
小玩家做会员体系,大玩家做全渠道销售,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获取渠道流量,实现销量的突破。
但是,这种模式需要有机农场的规模,也需要有机农场控制供应链。否则,全渠道销售模式将导致有机农场厌倦供应链建设。
3.产业链模型
事实上,我们看好有机餐厅。从源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可以解决物流、销售、信任的问题。
当然,有机农业的产业链模式还有一个突破,就是有机+的概念也值得研究。比如有机+休闲农业,有机+会所,有机+互联网,有机+肥料等等。
李继安也认为,有机农业是一个重工业、投资大的行业,玩家要有产业意识和跨界思维,这样才能跳出有机,做有机农业。
04
总结:没有巨头,行业还在红利期。
据最新统计,全球有机产品市场规模已达900亿欧元(一年前为800亿欧元)。有机农业的最大市场是400亿欧元,德国是100亿欧元,法国是79亿欧元,中国是76亿欧元。
与此同时,有机农业领域仍然没有巨头企业,85%以上的有机农户规模和行业都比较小。后继者有机会在规模、业态、行业上做强做大。
当然,要把握有机农业的红利,这里给每一位有机农业老板三点建议:
1.质量!质量!质量!
这就是有机农业的硬核!做有机农业,没有质量,都是扯淡。
所以做有机农业不仅是凭良心,更是一种专业的态度。通过有机农业的品质抢占市场,赢得用户。
2.规模
此前有媒体指出,有机农业的产量低于传统农业,所以这是有机农业亏损的关键之一。
所以用规模解决盈利瓶颈可能是个好办法。
3.延伸产业链
农产品的溢价不会在产品本身,可能在产业链。有机农业经营者必须延伸产业链,强化盈利点,实现多点盈利。
这就是要跳出农业就是农业的思维。我们用工业思维实现溢价,抢占新市场。
最后,有机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做人的精神,无论是对用户,对合作伙伴,还是对员工。能做好的创业者,至少做有机农业,不会输的太惨。
暂且用这句话来警醒每一个农老板:给我一个话梅,还琼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