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三祖(李玮墓《桐城三祖》)
桐城三祖分别指方苞、刘大奎、姚鼐。桐城派的建立实际上在姚鼐就已形成,他建立桐城派的一个主要动机是为了与以戴震为首的古代儒家抗衡。
姚鼐故居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公园路10号桐城中学。时至今日,桐城依然以文章闻名,这里确实有太多的名人故居。桐城中学名气很大,至今仍是安徽的名校。据说它的升学率一直在全国前列。以我个人的经历来看,进学校并不容易,而姚鼐故居,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西宝轩,正好包裹在桐城中学校园内。其实这个关系应该反过来:桐城中学是在姚鼐故居的旧址上建的。我不知道我是怎么看待这个说法的,但是我的参观给这个学校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到了桐城,正好赶上国庆假期,校园里静悄悄的,但门卫依然忠于职守。我跟他解释了我来这里的目的,同时简单的夸了一下姚奈和桐城中学,但是门卫只是笑了笑,我觉得他的笑是想告诉我你的想法,不用做那么多准备。于是我她站起来,捋了捋衣服,一本正经、彬彬有礼地告诉他,我想去校园里拍姚鼐故居遗址的照片。他拿着我的旅游行程表,看了一眼,然后二话没说,向我挥了挥手。这么重要的学校进来的这么顺利,立刻让我感觉很好。
不久,我在校园里看到了吴汝纶的半身像。他是桐城中学的创始人,自然应该放在这里。然而眼前的校园早已装修一新,真正能看到的老建筑似乎并不多。拍完吴汝纶的半山亭后,我继续在校园里漫步,很快就看到了一排二楼的老建筑。楼前有一棵粗壮的银杏树。我觉得这棵树从年代上来说应该是和姚鼐有联系的。如果我真的走近了,看到树下的介绍铭牌,证明这棵树真的是姚乃亲手种的。走到近前,我想摸摸树干,这样我就能得到姚鼐的光环,也让我的文章走遍天下。不幸的是,这棵树被护栏围住了。我这样想的话,有我这种心态的人不在少数,让学校采取了这种保护措施。
虽然护栏挡住了树干,但落叶还是能飘出护栏。我从地上捡起一些落叶,把它们放进我的笔记本里。孔乙己说过,偷书不算偷。由此推论,捡起姚鼐亲手种下的落叶,就跟再偷一次一样,但这个隔膜显然起了作用,因为捡起落叶后,我虽然总在读,总在摸,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却不够高。
看到标志了。
当然,光是寻找姚鼐故居的遗址并不能满足我的好奇心。我必须去他的墓地看看。姚鼐墓位于安徽省枞阳县义津镇阮畈村。虽然从通城县到义津镇只有30公里,但是因为路好走,感觉比真实距离近很多。出租车司机长得像个大哥,虽然看起来没有我从桐城期待的那么温柔。临走前,我把名单递给他,他用眼睛扫了一眼名字,对我说:“我知道方以智。吴汝纶和姚耐的路边都有指示牌。开车的时候见过他们,但不知道刘大奎。”我告诉他刘大奎就是刘海峰,他马上说这个人听说过,还说他能知道那么多历史名人。看来地方文风真的没有完全断绝。
姚鼐墓全景
姚鼐的墓在路边不远的一个土坡上。我不得不在路边停下来。我让司机在这里等着,然后走到斜坡上。上坡不久,就看到了几个简易的窝棚。小屋后面有一片森林。姚鼐的墓在森林里。坟墓前有一片草地。这些草显然不是野生的,而是在绿化城市广场时像地毯一样铺成的。南方雨水充足。我还是用这种方法来装饰墓地。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态。但从附近的形制来看,姚鼐墓应该是原址,旁边的石柱是素无纹路,与姚鼐的锦绣文章有些出入。不过从风化程度来看,至少是个老物件,碑旁的刻石似乎也是当年的真迹。从墓碑的碑文来看,这是姚鼐夫妇合葬的墓。
按说,桐城派的势力延续到民国,那么这个学派创始人的墓应该也有太多的祭拜者。但是,墓况是现在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大灾难造就了今天的样子。但现在,桐城中学依然呼唤姚鼐。如果姚鼐的墓建得更富丽堂皇,而不是随便铺个草坪就这么乱七八糟的,我觉得会体现出人们对这篇文章的尊重。
这里还有省级文保卡。
鲍方
方苞故居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庙街。
来这里之前,我提前做了功课。网上有一篇文章说方苞故居位于庙街和新街之间。老师听到我说的话后,把我带到了新巷门口,原来是两条平行的小巷。走进这条巷子,看到了一栋老房子的后墙。仔细想想刚才的立场。这面墙应该是我进去的时候刚刚拍的方以智故居的后墙。方以智故居夹在两条小巷之间。所以,方以智故居一直在这一带。恐怕很难找到一个大地方来容纳方苞故居。方苞故居和方以智故居有什么关系?方以智和方苞同属桂林,网上有一种说法,方以智是长房,也叫“方忠义”,方苞是小房,也叫“刘中房”。所以,方以智与方苞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结论我还没有找到相应的支持材料。
寺庙中的一个景点
方以智在医院的故居
两天后,我参观了桐城文庙。之前给我带路的一位退休老师告诉我,文庙虽然在文革中被砸了,但整体还是保护得很好,还有一个方苞的牌位。既然我不确定方以智故居和方苞故居是不是同一个地方,那么去文庙找方苞的牌位,也算是我在这篇文章里对大家的纪念吧。
当我来到文庙的门口时,我看到它又旧又新。门楼上“文庙”的牌匾斑驳古朴,我无意中注意到牌匾上居然是赵朴初的签名。所以,很接近了。门楼两侧,有“桐城文庙”文物保护标志。门楼内,先有凌星门,后有池畔和小桥,再有大成殿,中间是孔子,左边是曾子和孟子,右边是晏子和子思子,随行祭祀的钟繇、尚波、尤若和朱子,两边,左右六个,就是找不到我要找的方苞。再往前走,还有一排门窗紧闭的房间,门口立着“桐城派研究会”的简单牌子。原来著名的桐城派在今天的现实中是存在的。由于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现在我找到了这个学派的研究会,也就间接找到了这篇文章中大家的遗迹。
文同寺罗星门
文庙里的桐城派研究院
刘大奎
刘大奎墓位于安徽省枞阳县金舍乡向荣村云峰队。参观方以智墓,然后让司机带我去云峰车队。进入向荣村地界后,远远地就看到路边有一座高高的纪念碑。我立刻叫住了司机,因为我觉得这很可能就是我要找的刘大奎的墓。
仔细一看,这块碑是新刻的,但制作相当精美。碑额铭文刻有圣旨二字,碑身两侧还刻有浮雕。但是,你仔细看墓碑上的字迹,就不是我要找的刘大奎了。这多少有些让我怅然若失,但碑文有“虎踞书”之名,两边对联刻着“魂飞魄散苍老,尸骨葬岗草木香”。这个人的名字集书,我本能的感觉他应该是书香世家。只有把这样的人埋在大山里,书香才能化为草木香。
墓碑上辨认出“海峰先生”的题字,题字是“姚鼐”
正要离开的时候,一转身,看见旁边有一个写满字的石雕。这个石雕很有趣。原来是安徽省文物局给一个叫胡德奎的人的回复,建议修复枞阳县梅子岭牌楼。在石头上刻一封来自信,然后站在山野,这种做法前所未见。仔细看了这篇文章,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用这种奇怪的方式回复,为什么要在public 空房间里把这封信展示给私人。
到了云峰队,我就是来找刘大奎墓的。村民马上指着池塘边的一栋房子说,就在房子后面。沿着这个人给我指的路线,我绕过池塘,看到房子对面有一座小山,房子后面有一条爬梯路。沿着这条向上的线,不远处,我看到了一座墓碑,上面刻着“公刘·海峰先生”。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地方。题词署名“愚侄姚乃”。好像刘大奎的碑也是姚鼐写的。这里的土堆很小,只是用碎石堆成半圆弧形,墓顶是水泥做的。司机站在旁边说,应该是后来装修的。我夸他很聪明,他只跟我跑了一天,居然学会了看新看旧。
刘大奎的墓被瓦砾折成半圆形。
拍完刘大奎的墓,我沿着原来的石阶下山,来到池塘边的房子。不经意间注意到这个房子的后墙正对着刘大奎墓的方向,挂着一面巨大的镜子。看来这家也是风水大师授意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在墓前盖房子呢?我只能胡乱推断:刘大奎的墓已经消失了一段时间,这家人选择了此地风水好的地方,在这里盖了房子。过了很多年,刘大奎的墓重新装修,这个墓就在他家后面,这让屋主不高兴,就挂了这么大一面镜子与之抗衡。
我沿着池塘边往外走的时候,附近的村民问我:“要拆房子吗?”他们似乎也知道这个问题,但至少名山上的刘大奎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不太可能会动墓。唯一的办法就是等相关部门来拆房子。可惜我不能为村民解决这么重大的问题,只能笑着告诉他们,我只是来祭拜前贤,房子的拆迁只能由当地相关部门解决。
刘大奎墓下的房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