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纳兰容若饮水词)

纳兰·容若的饮酒词(人若喝水,便知冷暖)

我翻了翻喝水的文字,恨、冷、悲、寒、泪、梦、醉、苍凉、烧心、悲伤、忧郁、憔悴等等词语都清晰可见。

能把这些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人,出身一定很惨吧?命运不好,不是吗?当然不,你知道,《饮水词》的作者是纳兰性德,字容若。

先说他的家庭背景:

纳兰氏隶属于黄征旗,后人称之为“叶赫纳兰氏”。纳兰家族在那个时代是一个官员,曾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员,与清朝有着密切而复杂的血缘和婚姻联系。

纳兰以其才华横溢的词作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其实作为正黄旗的贵族,武功也是必修课。而他的大部分近亲也是牛逼的。他的父亲纳兰明珠,在康熙时期就有了陷入朝野的选择权;弟弟提供的官职文武双全,弟弟的儿子也很有才华。

这样的家庭是封建社会的典型。

除此之外,他的个人经历:

珍珠虽然在仕途上花了不少心思,但她也是附庸风雅,家里有很多书。那兴德从小就能接触到那些文史书籍,加上自己的天赋,所以他的天赋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17岁入太学,18岁参加顺天府地方考试。19岁参加考试,因病错过宫考。然而,22岁那年,我再次举荐,考上了进士。康熙任命他为侍卫,他很快从三等升为一等。

我年轻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和蒲松龄这种一辈子才子勉强考上的人相比,还是挺顺利的。

这样的家庭背景,这样的人生经历。纳兰为什么这么难过?

后世无数少妇甚至不知道他长什么样,甚至幻想理想中的白马王子应该是纳兰的样子。

这个男人简直太完美了。除了体弱多病,年轻丧偶,他似乎比常人拥有的要多得多。没有什么是100%完美的。纳兰性德的人生,只是看起来“很完美”“很光鲜”。

曹仁《纳兰词注序》说:明珠是一个善于操纵权力的官僚。他与人勾结谋取私利,卖官鬻爵,极其贪婪。

珠儿起初是从依附索娥图开始,羽翼丰满后才培养自己的势力,与索娥集团不和。康熙绝对是一个头脑清醒的皇帝,他把与礼仪的关系把握的很到位。让双方互相制约,尽力控制自己的权力。

在这场君臣平衡的游戏中,纳兰成了牺牲品。所以珍珠的崛起限制了纳兰空的发展。但是,纳兰不是那种一辈子都想平庸的公子。长子纳兰就更不用说了,他的两个弟弟都不如明珠显赫。

纳兰皇家门前门卫的日常就是“长时间拿着皇家书籍休闲”。在你身边很小心,斜眼看官场的虚伪冷漠,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和笼子里的黄鹂有什么区别?恐怕连无生命的雪花都比不上:冷的地方更好,没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他是丁食家的“多余人”,所以他要尽量远离那个环境,所以他最好的朋友大多是江南一带失意的汉族文人。

刚入仕途,就遇到了旧金山叛乱。他要求上战场杀敌,但国王和父亲都不允许。王国维脍炙人口的作品《夜千棚灯》《万棚室醉,星辰摇摇欲坠》不过是陪皇帝出行时所作。

“铁马金戈,仲卿黄昏路。你有多爱?山中夕阳,秋雨深。”他只能在文字中自由遐想。

几首《江南梦》也是君南巡时所作。一路江南,看遍了美景,却有一种莫名的压抑。到处旅游,哪里是安心的地方?

可以说,表面看起来“完美”的纳兰,是在努力演好每一个角色。他是个好仆人,好儿子,好哥哥,好朋友。只是,不是他自己。

他曾想过在佛道中寻求解脱,于是给自己取名为郎嘎山人。但是,以他的身份,真的可以挥一挥袖子,把那些隔阂变成过去吗?

只有在文字的世界里,他才是他自己。“各种感觉随波逐流,都还在飘。”他的出生,是他拼命想卸却卸不下的束缚。

也许是年少得志,太顺利了。纳兰的爱情生活是“玫瑰与灰色”的统一。

他和吕氏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见面没说一句话,一朵芙蓉在看秋雨。(《敏子玉兰》)不幸的是,卢氏在他们结婚三年后去世了。此后,纳兰词中出现了许多卢氏。因为吕氏不仅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知己。

“哀曲多,知己之仇尤深。”“忽然怀疑你的到来,画灯和风,数春日星辰。”

在文字的世界里,卢氏还活着。不,“十一年前我做了一个梦”。残酷的现实把他从自己的世界拉了回来,他又叹了一口气,说:“辛苦是天荒地老最可惜的。夜入擂台,夜毁人亡。”

他思念的不仅仅是妻子和红颜知己,还有梦里无法实现的桃花源。他感叹的不仅仅是流年和美好的缺失,还有对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挣扎。

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很多评论家说纳兰词题材狭窄,思想境界不高。《饮水词》的内容不过是哀死、恨别、感慨、回话,但他总能用“真”字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多层次的内心感受。

“纳兰·容若用自然的眼睛看事物,用自然的语言说话。今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之气,故可为真。”——王国维《人间词话》

他将中国诗人的自然观发挥到了极致:

一弯新月,有几颗稀疏的星,夜还未眠,人还在灯里窥视。

一抹淡淡的红色使它下雨,几抹柔和的绿色和烟雾。

秋雨,秋雨,西风吹走一半。

其中,语言是天才的素描练习;其中的情感充满了真实的情感。所以他的诗虽然充满了个性,却符合人的共性。他的歌词很受欢迎,不仅是现在,当时有句话叫“大家都争着唱喝酒的歌词”。

在宋代词学发展的巅峰时期,后人写“眼前之景”,抒写“心中之情”时,不禁感叹前面有碑文!但在清代词学复兴的形势下,纳兰性德问世了。“北宋以来,只有一个人。”他独特的悲剧命运,加上他独特的气质和才华,成就了不朽的纳兰词。毫无疑问,纳兰是个天才。

这种难受不安的灵魂,穿越空的时候,依然能让人感动。《大家都在争喝水字》里还有一句话,叫“有多少人知道纳兰心里在想什么?”换位思考真的太难了,因为别人心里的血永远不会滴到自己身上。我只能尽力去接近这个世界上忧郁的客人。

当我们在沉重琐碎的生存压力下,当我们即将为这种快节奏的生活迷失自我的时候,我们或许能抓住纳兰的隐忧。

就像在夜晚,我会摘下面具,通过写作面对真实的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