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病树前头万树春)

病树前的万树春(《沉船边的千帆,病树前的万木春》)

白居易担任了一年的苏州刺史,在唐敬宗鲍莉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26年病倒了。这一年白居易45岁。其实他很可能不是真的病了,因为修完“山塘河”(苏州民心工程)累是有可能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心情不好。于是他向法院申诉自己有病,被允许离岗。他毫无困难地乘船回到了洛阳。前年,他刚在洛阳买了房,船沿着大运河缓缓驶向洛阳。船到扬州,遇到了刚从刺史任上回京的刘禹锡。两人都是当代文化名人,也都是失意之人。他们聚在一起吃喝,唱诗。

(刘禹锡雕像)

在酒席上,面对着已经被放出去23年,没有得到朝廷重用的刘禹锡,白居易写了一首名为《醉赠刘二十八君子》的诗,诗中写道:“拿一杯清酒来给我喝,和君子们弹一曲。诗人的手是为自己着想,但也没办法。抬头人的眼睛都荣体面,但你长期呆孤独,充分官员有自己满意的位置,但你是空的时间。我也知道我已经名不副实了,二十三年来我失去的太多了。”你举杯添酒,我为你歌唱。再有天赋,被称为国手有什么用?在命运的戏弄下,谁又能做什么呢?我们到处找,只有你一个人孤独,你在朝廷那么多官位上浪费时间。还是你天赋太高了。遇到点不幸没什么,但是二十三年的不幸太长了。这当然是为刘禹锡抱不平。其实,白居易是因为不想被重用,才邀请自己去外地做官的。感情上,基本都差不多。

白居易的诗,主要是刘禹锡的无限感慨,或许还有一点点牢骚。刘禹锡看了这首诗,写了一首诗来酬谢白居易,题目是《酬乐天扬州第一会》。在唐诗史上,这首赏诗要出名得多。如果和西方古典音乐比,堪比唐诗中的天命。全诗如下:

巴山河荒凉荒废了二十三年。乡愁空到了乡下,你会觉得自己是个烂ke。在船的一边,千帆竞赛;病树之首,万年沐逢春。今天,听你唱一首歌,喝一杯酒,振作起来。

诗不用解,白居易的字乐天,题目讲的是他们在扬州初遇,于是一起写诗,一起唱歌。

(绘画:巴山蜀水)

“巴山蜀水荒凉,已荒废二十三年。”刘禹锡于805年9月被贬北京,并于鲍莉二年返京作诗。粗略的说,持续了23年。第一次被贬的地方是郎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南常德,战国时属于楚国。后来被贬到夔州做刺史,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奉节,而夔州在秦汉时期是蜀地。所以这里的巴山蜀水,代表了刘禹锡二十三年来被贬的地方,远离长安王朝,当然是“凄凉”的。

(看象棋)

“乡愁空唱着闻着笛子傅让你下乡看起来像个烂柯。”这幅对联用了两个晋人典故,其中一个是“文帝赋”,意思是晋人项修路过好友嵇康故居时,嵇康被司马师杀死。空房子还在,朋友也去世了,于是湘绣写了一篇《想起老傅》;二、“烂柯人”,柯,指斧柄。阿津人知望有一天进山捡柴,看见两个男孩在下棋,知望就停下来看。棋局结束时,知望发现他手中的斧柄已经腐烂。当我回到我的村庄,我意识到一百年已经过去了。二十三年过去了,刘禹锡即将回到长安。仿佛是上辈子的事了,他觉得人事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时隔许久,在世事变迁下,诗人充满了陌生的目光,充满了挫败感。

(诗意图)

"千帆穿过沉船的一侧,万木春躺在病树前."这是一句千古名句,也是为了响应白居易“久孤风光,满座官位”的,但胸怀和格局更大。白居易不生气,愤愤不平,有点怨天尤人,满满的负能量。事实上,白居易第一次被贬是他人生态度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想帮助天下,但被贬到江州后,就被“冷落”了。然而刘禹锡就不一样了。他认为,沉入船中,他仍然可以看到千帆的竞争头发,在生病的树前面,有很多活力。刘禹锡虽然为自己二十三年的保级生涯感到惋惜,但并不沮丧和郁闷。他仍然充满斗志。他还是要努力奋斗,想打开新的通道,迎接新的春天。

(诗意图)

“今天听一首君的歌,我暂且拿杯酒。”今天,听了你的诗,我深受感动。暂且用酒来提神吧。他应该振作起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的确,今年之后,刘禹锡做了很长时间的地方长官。中间虽有悠闲时期,但多为实干家。公元842年病逝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十六七年过去了,才写出这首诗。刘禹锡死后,被追授为外交部大臣。很明显,朝廷终于认可了他的才华,在他死后终于给了他一个。

(不向命运低头的刘禹锡)

如前所述,刘禹锡曾掌管国家财政,但随着王继位后的倒台,他像被人遗忘一样被抛到地方政府23年。任何一个意志稍弱的人都会抑郁很久。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23年?

(贝多芬与命运)

刘禹锡不是这样的人。他的一生是不服气的一生,永恒斗争的一生。除了“神州边上的千帆,病树前的万木春”(刘禹锡确实是哲学家)的哲理诗外,还有“莫道桑榆已晚,天还满云”和“自古秋悲孤,我说秋胜春朝。”“种桃子的道士在哪里?刘郎今天又来了。”这样的名句,洋溢着乐观向上、努力奋斗的生活态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家贝多芬在完全听不到自己声音的情况下创作出大量伟大的音乐作品,以及他悲惨的一生。人生应该向上,永不屈服。如果你正在遭受不幸,如果你情绪低落,多读读刘禹锡的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