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卢梭《忏悔录》读后感(忏悔录读后感)

反思《忏悔录》(反思卢梭的《忏悔录》)

我第一次读卢梭的《忏悔录》的时候,才二十岁。那时候我对很多人和事的看法都很幼稚。我认为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可以欺骗,调戏女人和偷东西...伟大的人应该是“完美的”,没有任何爱好。后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当我第二次重读《忏悔录》时,我觉得敢于公开自己的隐私,敢于赤裸裸地暴露自己的伤疤的卢梭,是一个人格意义上的人,是一个值得尊重和敬佩的人。然而,在当代中国传记文学创作中,我们是否应该学习一些卢梭精神?现在无论是大大小小的书店,还是大街小巷的书架上,到处都是各种名人的传记。可是,从头到尾,翻开了一本书又一本书,全书都是五关六将,却看不到他(她)去麦城。更有甚者,把自己说成一朵花,把别人说成豆腐渣,借机抬高自己,给自己立碑。简而言之,不是他或她实际上是什么,而是他或她想要什么。其实不管是自己写自传还是请别人写自传,真正写自己的成长变化和犯了什么错误,对世界都是有益的。

其实学习卢梭精神,并不是像某些明星那样,用你的小隐私来吸引读者。更多的应该是对读者和后人有指导意义的功过是非、经验教训。在一个人几十年的经历过程中,很难说他走过的路程是直的,一点也不歪。没有不犯错误的人。问题是你有没有卢梭的自我分析意识。敢于像卢梭一样暴露自己的伤疤,对自己的功过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周总理生前说过:如果我写一本书,我就把我一生中的错误写出来,让所有活着的人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