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北虫草人工栽培关键技术集成(北虫草种植技术)

蛹虫草种植技术(蛹虫草人工栽培关键技术集成)

蛹虫草人工栽培关键技术集成

蛹虫草又称蛹虫草,是与蛹虫草不同的菌种。蛹虫草作为蛹虫草的替代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鉴于蛹虫草菌种退化迅速,在栽培中经常出现减产甚至绝产的现象,造成产量的巨大损失。因此,笔者多年来研究蛹虫草菌种的选育方法,科学优化培养基,严格试管转接和继代培养,细化培养条件等环节,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栽培技术,并进行小规模生产,接种3000粒以麦粒为基质的罐装瓶培养种子,在30 m2的恒温培养室中培养,收获鲜蛹虫草50公斤,效果显著。蛹虫草栽培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可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种植者提供技术参考。

1选择优质菌株。

建议去正规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关注虫草研究的专业公司购买第一代蛹虫草母种,或者购买生长中的蛹虫草子实体,分离成试管母种。在0 ~ 4℃的冰箱中保存不超过3个月。保证试管种子在3代以内可以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大规模生产之前,需要做一次除草试验,以保证正常菌株。

2选择优化的培养基。

2.1母培养基为乳糖15 g/L,蔗糖20 g/L,蛋白胨15 g/L,牛肉膏5 g/L,磷酸二氢钾2 g/L,硫酸镁1 g/L,VB1 20 mg,VB2 10 mg,琼脂20 g/L,水1000 mL[1]。

2.2液体培养基:马铃薯100 g/L,蔗糖20 g/L,蛋白胨15 g/L,牛肉膏5 g/L,磷酸二氢钾2 g/L,硫酸镁1 g/L,VB1 20 mg,VB2 10 mg,水1000 mL[2]。

2.3固体培养基:大米20 g,25mL;水的;大米13.4克,小麦6.6克,营养液25毫升[4];25克小麦和33毫升;营养液;采用500毫升罐装瓶;小麦30克,51毫升;营养液;使用750毫升的罐装瓶。

营养液的最佳配方为:蔗糖2%,蛋白胨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2%。正常情况下,生物效率达到65%以上,视为正常出苗。

优化后的母种培养基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蛹虫草菌种的营养生长,菌丝洁白、厚实,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菌种的活力;优化的液体菌种,清澈透明,如均匀稳定的米粒,三分钟不沉淀,香味浓郁;优化后的固体栽培种能够保证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实现最小投入最大产出。

3.无光恒温细菌生成关闭

常规灭菌后,待温度降至28℃时,将5 mL液体菌种插入无菌手术台上,室温25℃,4 ~ 5天无发光菌。当培养基表面布满棉絮状白色菌丝,培养基背面有白色条纹时,说明菌丝布满培养基。

4原始分化阶段管理

适当的温差刺激是关键。可降温5℃,保持20℃,光照24小时,保持70% ~ 80%相对湿度。24小时后,白色菌丝体会逐渐变成橙色,3 ~ 5天出现大量原基。持续的充分光照,菌丝覆盖整个培养基,原基分化更早更密集,原基的密度决定了子实体的数量,这是蛹虫草稳产高产的前提。

5.恒温生长期(出草期)的子实体管理

原基分化完成后,当草长到2 cm左右时,可将室温调到22℃,在玻璃瓶盖上打孔通风,夜间光照14小时,白天不光照10小时,相对湿度增加90%,每天通风30分钟,持续20天左右。

适时收获是高产的关键。

蛹虫草的生长期为40 ~ 50天。早收会降低产量,晚收会影响子实体的商品价值。当子实体长到8 ~ 10 cm,头部膨大,散发出孢子粉时,采收,干燥一天,置于空室内,避光恒温保存。

蛹虫草难以稳定培养的关键原因在于菌种的快速降解,因此采取关键技术措施保持菌种的最大活力,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达到高产的目的。

标签

综合呼吁声明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种植户朋友参考。如果你有更专业的知识,愿意分享,就留言吧!也希望大家帮忙转发,喜欢并关注作者,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