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古墓前伫立千年的翁仲(汉代玉翁仲)

汉代玉翁仲(站在千年古墓前的翁仲)

马谡《索隐》有云:“各重千石,坐高二十尺,名曰翁仲。”

汉代玉翁仲

翁仲是中国古代常用的宫廷装饰。原指匈奴神像祭天。秦汉前后传入中原。用铜制成,与、“狄龙”并称“金人”、“铜人”、“金地”。

后来逐渐演变为站在陵墓前或神道两侧的文武百官石像,开始广泛应用于墓葬活动和许多祭祀活动中,成为极具代表性的物件。

汉代玉翁仲

也有人说,翁仲在历史上是一个真实的人,他的姓氏是阮。他是秦始皇时期的强人。据传说,翁仲身高一英尺三,高大威猛,非常凶猛。当匈奴蠢蠢欲动的时候,秦始皇命令翁仲带兵镇守临洮,这深深震撼了匈奴。

清白宇翁仲培

翁仲死后,秦始皇为他铸了一尊铜像,放在咸阳城司马门外。匈奴人到了咸阳,远远看到翁仲的铜像,误以为是翁仲本人,一时间不敢靠近。由此可见当时翁仲给匈奴造成了多大的阴影。

翁仲形象

所以翁仲有一层神秘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汉代才衍生出了可以随身佩戴,具有驱邪功能的玉翁仲。

汉代玉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日常饰品,在当时非常流行,但就其配饰属性而言,汉代玉是一个非常另类的品种。

白色大理石翁仲

替代方案在哪里?

最初,汉代玉翁仲的生产与当时一种独特的雕刻技术有关。这种技术被称为“汉八刀”,主要风格是古代。翁仲的脸只处理了两部分:眼睛和嘴巴。此外,只需三五刀就能完成,这与其他精雕细琢的玉器截然不同。有些玉翁仲甚至是素色的,甚至连眼睛和嘴巴都没有描绘出来,眼睑大多是长方形的。

白玉雕刻翁仲吊坠

汉代玉的穿孔基本都是“人”洞,从头顶向下,在玉的腹部再向两侧延伸,最后从腰部两侧出来,这样玉佩戴时就能保持站立的姿势。

汉代的玉之所以独树一帜,是因为后来出现的玉大多只是复制了形制,在一些细节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翁仲石像

秦始皇曾铸翁仲像威慑匈奴,汉朝也曾刻玉翁仲辟邪。那么是谁被沉睡在陵墓前数千年的翁仲吓住了呢?

神道上的翁仲

他们默默的站着,有的常年不见阳光,有的经常日晒风吹,模糊了面容。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当年的人和事已经不在中,却依然守护在这里,如同千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