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秧技术(水稻育秧方法与管理技术全集)
南方稻区已逐渐进入苗期管理关键期,东北稻区刚刚进入播种育苗期。
“水稻种植者都知道的一个道理”,可见水稻秧苗的质量对水稻的生长和收获有多么重要。有什么好的育苗方法?苗期如何管理?一篇文章分享给你。
五种育苗方式总有一种适合你。
根据灌溉水管理方式的不同,水稻育秧可分为水育秧、湿育秧、旱育秧、两段育秧、塑料软盘育秧等多种形式。
1.水育苗方法
在整个育苗期间,苗场主要以淹水管理为主。在以水为床整地、以水播种、出苗的整个过程中,除了防止棉花腐烂、烂种烂苗、露地生根外,始终建立了水层。这种育苗方法往往存在种子烂种烂芽、出苗率低、苗细长弱、分蘖弱等缺点。这是中国稻区采用的传统方法,现在在生产中并不提倡。
2.湿法育苗方法
湿育秧是介于水育秧和旱育秧之间的一种育秧方式。容易调节土壤中水和气的矛盾,播种后出苗快而整齐,不易发生生理猝倒病。有利于促进苗木生根,防止烂芽死苗,通过水分管理更好地促进和控制苗木生长。已经成为代替水育苗的基本育苗方式。
比较常用的是塑料薄膜湿热保温育苗法。在湿润育苗的基础上,播种后在厢面覆盖一层薄膜,多为低拱架覆盖。这种育苗方法有利于保温、保湿、增温,而且可以适时早播,防止烂芽烂苗,提高成苗率,对于早春播种防止冻害是非常必要的。
3.干式育苗方法
在整个育苗过程中,育苗方法只保持土壤湿润,不保持水层。网盘旱育秧(温室内)、开合膜旱育秧等肥床细土塑法常用信息资源,已成为寒地及双季早稻壮苗、抗寒、抗旱、节水的重要育秧方式。
塑盘肥床细土旱栽法是用塑料软盘或纸筒在肥沃疏松的苗床上旱栽秧苗。
旱地育苗容易操作;适用于大、中、小苗培育,比塑盘湿育秧长,不串根,有利于高产品种的搭配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此外,该方法便于统一供种、集中规模育种和商品化供苗。塑盘烘干是适合机械抛秧的最佳育秧形式,前景广阔。
开合膜旱育秧。床宽1.5m,以竹子或紫穗槐条或铁丝为拱棚,中间高25 ~ 35 cm,每50cm插一根。从两侧各覆盖一层半塑料薄膜,与拱棚顶部重叠20 ~ 30cm,在幼苗通风炼苗时从顶部揭开,故称开合式。
该方法从棚顶中间开口给秧苗充气,操作方便,省工省力,方便施肥、浇水和施药,苗床内温度和光照分布均匀,秧苗生长整齐,成苗率高。炼苗时,薄膜从顶部开口向拱形棚两侧落下,起到防风作用。另外,为了防止两层膜界面的透气性影响保温,播种后可在床面上铺一层塑料薄膜,出苗后及时揭去。
4.两段育苗法
两段式育苗是将整个育苗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密植旱育秧或湿育秧培育3~4叶小苗。第二阶段为送秧阶段,将带土或不带土的小苗按一定密度翻耕耙施肥后送至送秧田,培育成多蘖大壮苗后移栽田间。
这是一种适合晚栽多茬的育苗技术。它的优点是成苗率高,用种量少,出苗早,留茬矛盾可调。特别适用于麦茬中稻晚种、双季稻和杂交水稻制种。两段育苗可以解决早播晚栽的矛盾,将抽穗期提前,避免开花期高温或灌浆期低温等不利影响。
5.塑料软盘育苗方法
这种方法是由温室育秧演变而来的育秧方法,可以提高秧稻比,降低育秧成本,便于管理,秧苗素质好,苗期不易发病。培育出来的秧苗可以用手栽,更有利于抛栽。
软盘通常是钙塑软盘,长58cm,长28cm,深2.6 ~ 2.8 cm。它们被放在田里的床面上,装上营养土,浇水,播种。人工移栽稀播,每盘70 ~ 80克;机插密植,每盘100g,其他操作同开闭式旱育秧。
软盘育苗是一项降低成本、便于集约化、节省劳动力的育苗新技术。近年来北方稻区发展迅速,具有利用园地、营养土、开闭通风和喷雾供水,以及利用硫酸或酸调节剂调节营养土中的酸等优点。播种后覆土,盖塑料薄膜,秧苗整齐健壮。另外,按照机械或人工种植的合理密度播种,可以节省秧苗,提前插秧,推迟播栽。
自检,正确管理苗木。你完成你的工作了吗?
世界上有很多育秧的方法,但水稻还是那种水稻。不管用哪种方法育苗,后期管理都很重要。
1.温度管理
播种后温度应保持在28 ~ 30℃,最适温度为25 ~ 28℃,第二叶期为25℃,第三叶期为20 ~ 22℃,最低温度不得低于10℃。水稻秧苗栽植绿化后,应揭去塑料薄膜。一般晚上揭下塑料薄膜比较好。此时温差小,幼苗适应环境快。
如果在中午气温高的时候揭下塑料薄膜,由于水分蒸腾快,根部吸水慢,容易导致幼苗生理性失水。揭开塑料薄膜后,我们可以进行小通风。随着叶龄的增长,可以增加通风炼苗的时间。2.5叶期,温度不超过25℃。如果高于25℃,要及时通风降温,防止早穗现象。如果晚上没有霜冻,我们就不能盖电影。
2.苗床水分管理
在播种前浇透水的情况下,原则上尽量不要在2叶前浇水。以后给苗床浇水要在早、晚叶端不吐,中午新长出的叶子卷曲,苗床土面发白的时候进行。早上温热的水要一次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切记不要用冷水灌溉苗床,防止冷水闷死幼苗,影响幼苗的生长发育。
尽量晾晒壮苗。俗话说“干根湿苗长”。如果幼苗包装良好,苗床的水分必须得到控制。幼苗只有在干燥条件下才能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在移栽前2 ~ 3天,以保持幼苗根系干燥。
3.控制幼苗的过度生长,矮化和促进分蘖。
培育壮苗的关键是控制过度生长。多效唑能抑制幼苗伸长,促进分蘖,增加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强酶的活性,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旱抗寒能力。
一般在出苗后15天喷施,每平方米0.2~0.3g的15%多效唑促蘖矮化效果较好。壮苗标准:苗龄30 ~ 35天,叶龄3 ~ 3.5叶,苗高12 ~ 14厘米,每苗8 ~ 11根,分蘖率30%以上。
4.水稻苗期病害防治
水稻苗期的主要病害是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的一种常见病害,可分为生理型和病理型。
生理性猝倒病的主要原因是幼苗不适应土壤的酸碱度、水、肥、气、热条件。主要症状是矮化,发黄,很少或没有新根。病情较轻时,苗床内的秧苗发黄,病心发黄如锅底,严重时,秧苗成片死亡。
致病性水稻纹枯病是由土壤中的病原真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病害,表现为幼苗基部腐烂、矮化、黄化,用手拔除植株时根部易折断。
这两种病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苗床温湿度,培育壮苗,提高苗木抗病性。发生猝倒病时,用瑞淼米青鲜毒甲霜灵溶液喷水可有效控制猝倒病。
5.苗床除草
在苗床封闭式除草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除草。如果封闭式除草效果不好,可在水稻一叶一心期使用20%敌稗。晴天上午9-10点或下午3-5点喷洒,避免高温时喷洒(棚内温度不高于30℃),每100平方米使用20%敌稗乳油100-150毫升。
6.苗床追肥
在幼苗2.5叶期发现脱肥时,每100平方米用1.5公斤硫酸铵,用100倍稀释液在叶面喷施肥料,喷施后及时用清水冲洗。
7.插秧前的准备工作
插秧前应实行“三带”。
有了土,土可以保证插秧秧苗的质量,有利于秧苗快速复壮;
二、施肥,每平方米苗床施150g磷酸二氢钾,然后浇水洗苗,可促进根系发育;
三药并用,每100平方米苗床喷洒4克千层水防治潜叶蝇,同时喷洒75%三环唑或天丰缩宫素内酯1500倍液。提倡早整地早移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