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吸食笑气伤身致命(女孩为什么要吸笑气)

为什么女生一定要呼吸笑气(呼吸笑气是致命的)

笑气是什么?

一氧化二氮(10024-97-2),化学式N2O,也叫一氧化二氮,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气体。从名字就能猜到,它能刺激人的神经,产生兴奋感,让人不由自主地大笑——当然,如果浓度足够大,笑不了多久,就会转为抑制,然后人就会崩溃,晕倒。

事实上,氧化亚氮最早的用途是作为麻醉剂,尤其是在牙科手术中。到现在还是有一些小手术会用到。当然,随着其他更安全、更方便的麻醉气体的出现,其适用范围已经大大缩小。

除了麻醉之外,笑气还有许多其他合法用途,例如用在喷雾罐中搅打奶油或在自动咖啡机中提供驱动力。它通常被压缩成液态,然后包装在铝/钢压力瓶中。

笑气瓶图片来自:http://pn.bmj.com

笑气是怎么被滥用的?

在发现一氧化二氮的麻醉作用之初,它就已经被开发用于“娱乐”目的。现在,这种气越来越成为一些人追求快感的一种方式。

这些人经常往气球里充气体来吸烟。使用时,在安瓿瓶瓶颈处套一个放气后的气球,用圆珠笔之类的东西戳一下瓶口的弹簧塞,笑气就会迅速把气球吹起来;然后,会有人把它拿到嘴边,贪婪地吸收。因此,这种行为常被称为“吹气球”。

近年来,笑气消费在一些地区变得相当普遍。经常出现在俱乐部、聚会、音乐节等活动中。一些外地先锋青年在外地聚会后,经常可以在黎明时分看到草丛中丢弃的笑气钢瓶和气球。

在音乐节上发出笑声的人。图片来自:theguardian

如何依法治理笑气?

与其他精神药物不同,笑气的销售、持有和使用很少受到法律的明确禁止。打着合法使用的旗号,人们很容易买到一氧化二氮,获取难度远低于管制药物。

然而,一些地区已经开始限制吸入一氧化二氮的使用。例如,在英国,2016年生效的《精神活性物质法案2016》禁止供应笑气用于“娱乐”人体吸入,而医疗和食品用途仍然合法。

滥用笑气有什么风险?

用一氧化二氮处理过的乳膏不影响健康,严格控制下的医疗使用相对安全,但不代表用它吹气球不会给身体带来伤害。事实上,滥用笑气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风险,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首先,吸入一氧化二氮会在短时间内带来头晕、幻觉等一系列症状。视觉、听觉、肢体动作等。都会受到影响。就连手指和手臂,也会出现不听使唤,反复颤抖的情况。“吹气球”后,人往往会陷入全身无力、神志不清的状态,此时吸烟者的人身安全也可能受到威胁。

另外,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一个人的肺活量是有限的。当TA摄入大量笑气时,吸入肺部的氧气也会同时相应减少: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造成窒息甚至死亡。由于笑气引起的“欣快感”持续时间短,吸烟者往往反复吸入,增加了缺氧和窒息的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2012年,仅在英国,就有12人死于笑气。比如2015年7月,在英国贝克斯利,18岁的艾丽·卡尔弗特(Ally Calvert)在一个生日派对上吹了很多气球,第二天就死在了家里。

埃里克·福特生前的照片

当然,实事求是地说,“吹气球”直接导致死亡的概率还是很小的。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不良反应是大概率的事情。当笑气被长期滥用时,也会出现维生素信息资源Webogen B12的缺乏。这是因为一氧化二氮能氧化维生素B12中的钴离子,阻碍后者发挥生理功能。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神经病变和贫血。报告和病例报告中提到的四肢麻木、无力、感觉异常,都与神经病有关。

压缩空气体清洗罐:吸入和滥用的合法物质较多。

除了笑气,其他看似与“吸毒”无关的东西也有吸入滥用问题,比如压缩空气体清洁罐。

这种清洗罐最初是用来清洗键盘、电器等不能遇水的地方,将瓶中的高压气体喷入缝隙物体表面和缝隙中,将里面的灰尘和异物吹出,达到清洗的效果。但是,有些人会收集这个罐里的气体来嗅。据外媒报道,自2013年以来,英国至少有数百万青少年滥用这种压缩空气体清洁罐:先将塑料袋中的气体喷出,然后用鼻子嗅。不直接对着喷头嗅的原因也很简单:空气流速太高,非常容易刮到嘴和脸。

一名青少年滥用压缩空气体清洗罐

但这个罐子里不仅有压缩空气体,还有我们称之为“推进剂”的东西,通常是1,1-二氟乙烷、四氟乙烷等卤代烃。这种事情本身是令人恼火的,但不是主要危险。真正的麻烦是,它们的密度通常高于空气体(也高于氧气)。一旦吸入人体,就会沉积在肺底部,占据肺内部的空空间,阻碍氧气/二氧化碳的正常交换。类似的比喻就像有人按住你的胸部,让你的呼吸更加困难。

因此,在长时间嗅吸时,这种行为有导致窒息的风险——在英国和美国,有许多关于这种行为导致死亡的报道。比如19岁的Shayla Ream,来自美国俄勒冈州尤金市,因为嗅出压缩空气体清洁罐而永远离开了人世。

据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管制局(NIDA)统计,2012年至2015年间,美国因吸食压缩空气体清洁罐或类似物品(如强力胶、打火机用压缩气体)致死的人数在100至200人之间,风险不容小觑。

幸运的是,这两种奇怪的做法在中国并不常见。但考虑到法律上空的缺失,一旦这种行为大行其道,自然会带来监管问题。而他们的危险是如此的可怕,所以我们现在能做的,或许就是预警提示:珍爱生命,不要尝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