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五蕴皆空”是怎么回事?(五蕴皆空)

五蕴空(“五蕴空”)?)

最近有网友问,心经里的“五蕴空”是什么意思?“五蕴皆空”是计时状态?还是日常生活的状态?

如果说“五蕴皆空”是一种禅定、冥想的状态,那就很好理解了。

如果“五蕴皆空”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态,那就很难理解了。一个人在“五蕴皆空”之后还能正常生活吗?你还能照顾好自己吗?

那么,是不是这样:你打坐的时候,“五蕴”是空,但是你打坐之后,日常生活中的“五蕴”不是空,你还是可以正常生活的。

“五蕴空”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利用《老子真经》中“甲骨文出处”的含义...

让“源甲骨文”向我们展示:

请看下图:

上图是“源甲骨文”展示的“完整人”的结构图。

在“重叠结构世界”中,“完整的人”由三层人体和三层意识构成。上图中,从左到右的三个黑色字体分别代表人体和意识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

普通人只能用上图,左边和中间是第一层和第二层意识,“五蕴”指的是第一层和第二层意识的意识活动。

只有经过“心智系统转化”的练习,人们才能使用上图右侧的第三层意识。

《心经》中“行深般若”讲的是“让第三层意识起主导作用”的修行方法。

第三层意识起主导作用后,第一层和第二层意识不起作用,这种状态就是“五蕴皆空”。

所以“五蕴皆空”既是禅定的境界,也是日常生活的境界。第三层意识起主导作用后,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会有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效率。

但在我们的经验中,只有第一层和第二层意识起主导作用,从未有过“第三层意识起主导作用”的经验,所以无法理解“第三层意识起主导作用”的状态。

这个问题可以借助郭店楚简《老子A——老子真镜》来理解,我们用“源甲骨文”的含义来解读。

老子真经中有一个“源甲骨文”字,专门用来描述“第三层意识起主导作用”后感知世界的模式。请看下图:

上图中“源甲骨文”字的构词法采用了内外合式。

这个字外面是“竖弯横”的笔画。

这个笔画区隔出一个范围,从左右结构看,意思是:“重叠结构世界”中的“隐藏世界”;从上下结构来看,表达也有“重叠结构世界”中的“隐藏世界”的意思。

所以“竖弯横弯”的笔画意思是:在“隐世”范围内。

这个字符的内部是:一个开放的椭圆,其起点是左下45度。这个椭圆形的笔画,在老子真经里的意思是“意识的感知方向”。这里的这个开放的椭圆形意味着第三层意识在隐性世界里感知显性世界里发生的事情。

与开放椭圆成90度角,是从左上至右下的一笔,意味着第三层意识对隐藏世界的感知范围很广。

所以“源甲骨文”这个字意味着隐性世界的第三层意识能够彻底感知显性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

《老子·真镜》中的细节描写

老子真经中,在“第三层意识起主导作用”之后,对内部运行机制的描述非常详细。

在重叠结构世界中,一切都在重叠结构世界中,既包括显性世界,也包括隐性世界。而一切事物的主体、运行动机、驱动力都在隐性世界中,这就是重叠结构世界的主体。

所以当“第三层意识起主导作用”时,第三层意识感知事物的界面就会发生变化。

第一层和第二层意识感知事物的接口在“显性世界”,第三层意识感知事物的接口在“隐性世界”。

第三层次的意识可以感知到“隐藏世界”中“事物”的“系统自动力”。

这种“系统自动力”在古代被称为“道”。

第三层意识感知到“系统自动力”后,第二层人体会自然适应这种“系统自动力”,并据此行动。

当第二层人体按照“系统的自动力”行动时,从主导世界的角度来看,这个人的言行和普通人一样正常。但是这个人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意识并没有发挥作用,也就是“五蕴空”的状态。

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五蕴空”,生活不能自理,生活不受影响,却能让生活和工作更有效果和效率!

对于这个结果,我们可以借助《金刚经》来理解为“心应生而无所居”,即“五蕴皆空”即“无所居”,在“无所居”之后,心就生了,这个“心”就是“第三层意识起主导作用”。

阅读具有“源头甲骨文”意义的郭店楚简《老子A》电子书:发现老子真经——从人类文明的全过程阅读郭店楚简《老子A》(上册)已经出版,书名为《老子真经》上架。

感兴趣的用户可以在当当云阅读、kindle、掌阅、百度阅读、JD.COM阅读搜索《老子经》。

这本书的纸质书还没有签约,有兴趣的出版社可以私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