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最全面的羽毛球训练指南(学羽毛球)

学习羽毛球(最全面的羽毛球训练指南)

想学羽毛球的业余爱好者不知道怎么训练。这是我找到的最全面的羽毛球训练指南。免费送给大家。看到就能赚到!

【身体和身体素质训练】:

首先,体能训练应围绕羽毛球运动的特点来安排:

体育锻炼是指运用体育锻炼的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和新陈代谢,从而达到促进健康、提高竞技能力的目的。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往往是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即强调运动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的发展。羽毛球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相当高。在全面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上,应强调专项身体素质。

体能训练要围绕羽毛球运动的特点来安排。是身体素质的基础。羽毛球运动员虽然不强调绝对力量的发展,但要在一定绝对力量的基础上发展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以保证比赛所需的强大动作力量和上肢长时间的跑、踢、跳、跨、连续击打动作。速度素质的发展是羽毛球训练的核心。应重点加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动作频率)、急停、突然变向、变速。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拍子数量的增加,比赛时间的增加,运动员需要在50-90分钟内承受激烈活动的体能要求,速度耐力对羽毛球项目的意义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有氧代谢更好。在提高主要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身体素质的训练,尤其是柔韧性一定要从孩子开始,发展羽毛球所需要的肩、腕、腰、髋、踝等关节的柔韧性素质。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动作幅度小,韧带僵硬,影响技战术的进一步发展。

二。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1.上肢专项力量练习:

(1)羽毛球投掷和垒球投掷练习;

(2)绕腕操——在身体前方或侧面持哑铃做绕体操;

(3)挥拍练习:挥拍网球拍,着重前臂、手腕、手指的各种击球动作,发展击球力量;

(4)转臂练习——将哑铃握在身体侧面,进行内外旋转练习。

2.特殊行李箱强度:

(1)屈伸运动——用杠铃和腿站立进行屈伸运动;

(2)仰卧起坐,左右侧卧位-;

(3)俯卧俯卧撑运动——趴在垫子上,双手背在背后,头和上身向后仰;

(4)负重转体:杠铃腿站立,左右旋转;

(5)传接球练习——两人背靠背站立,两腿分开,其中一人手握实心球,两人同时向一个方向扭动,将球传给另一人,依次做。

3.下肢专项力量练习:

(1)负重深蹲——深蹲慢一点,起立快一点;

(2)负面处于半蹲半举状态;

(3)带负荷踏步;

(4)负重半蹲;

(5)跳绳练习——单腿跳、双腿跳、单摇双摇;

(6)原地纵跳、单腿跳、蛙跳;

(7)踏步跳跃练习。

第三,发展速度素质训练

1.反应速度的练习

(1)听口令,看各种起跑信号——如站、蹲、跳、落在背后立即起跑;

(2)听哨,变速跑,快速跑10-15米;

(3)听口令后转向跑——快速运动中听信号后突然转向跑10米;

(4)听口令,快速转身跑,重复几次;

(5)听完、看完信号后,突然做出相应的动作——比如教练喊1、2、3、4中某个数字时,运动员要及时做出事先指定的相应动作。

2.运动速度的练习:

(1)按照慢-快-最快-快-慢的节奏进行5”、3”、5”、3”5”迷你跑和抬腿-上-原地跑;

(2)跑楼梯频率高;

(3)快速站立支撑;

(4)高频率跨越障碍(羽毛球)——10个羽毛球球排成一排,两个球之间的距离为1.2-1.5米。

(5)20”一米十余跳;

(6)一两摇跳绳,两脚交替跳绳。

3.运动速度的练习:

(1)各种距离的快速跑(30m \ 50m、60m、100m、200m);

(2) 10-15m往返跑(需快速转弯);

(3)穿越障碍物的速度练习——以最快的速度在20米内绕过几个障碍物(锥);

(4)来回跑——向前跑8米,向后跑8米。

(5)四角跑——边长6米左右,要求在拐弯处改变方向;

(6)继电器运行。

第四,开展耐力素质的训练:

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所需的耐力素质主要是速度耐力,供能形式主要是无氧供能。其中以非乳酸无氧代谢供能为主,有适当的乳酸有氧供能。

1.以提高非乳酸无氧代谢能力为重点的运动,最大强度工作持续时间为5-15秒;以提高乳酸无氧代谢能力为重点的练习,最大强度85%-90%工作时长30-60秒。为了提高有氧能力,可以采用间歇训练和重复训练。锻炼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变化的。

(1)跑400米和800米中距离;

(2)中长跑1500米、3000米、5000米;

(3)定时跑6分钟、12分钟;

(4)越野跑——距离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间歇性特殊步法练习:

30秒-1分钟30秒/组,8-16组,快,组间休息2-3分钟;3-30分/组,1-6组,中速,组间休息2-3分。

3.多球练习:

单、综合技术——20+40+60球/大组,20、40、60组之间休息15秒,快。组间间隔2-3分。

五、开展柔性素质培训:

1.柔韧性体操;

2.延长韧带的各种练习;

3.各关节的旋转、屈伸练习。

六、发展速度耐力素质训练:

采取各种长距离变速跑练习,如800米变速跑(200米快、200米慢或直道快、慢弯道)或更长距离的变速跑练习,如1500米。

【羽毛球技术训练方法】:

一、羽毛球技术的特点和要求:

羽毛球技术包括技术和步法,其特点是:

1.技术的一致性特征:

无论是后场的多高、吊杀球,还是前场的擦、推、勾手,击球时的身体姿势,也就是前期的准备姿势、引体动作、挥拍动作都要尽可能的相同或相近,以达到动作一致性的要求。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就必须掌握战术的一致性,这样才能随机应变,给对手造成威胁,让对手在我们击球之前无法轻举妄动或者做出准确的判断。战术的一致性往往会导致对手判断错误,导致被动局面。

2.技术的灵活性和突变性。

是手动羽毛球技术的关键,能否灵活运用手指关节的发力和协调是手动技术突变的前提。在技术一致的情况下,当发现对手提前移动接住自己即将击出的球时,突然改变原本想做的动作,打出另一条球道,使对手因为重心的偏移而来不及反应。

3.步法的全方位特征:

羽毛球步法包括踏步。循序渐进。一步。基本步法步骤有五种,即踏步和跳跃,这五种基本步法步骤构成了前、后、左、右的全方位步法。只有这些基本步法步骤合理组合,协调一致,才能有助于更快地到达击球位置,赢得主动。

4.快速灵活的步法特点:

步法的开始。动起来。刹车和倒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快速灵活,提高快速移动的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否则,脚步慢的会在比赛中处于被动地位。技术的一致性和突变性与步法的快速性和灵活性相辅相成。根据场上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改变步法的组合及其幅度和频率,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根据羽毛球运动技术的这些特点和比赛中的实际需要,在技术和步法的训练中,应努力达到以下要求:

(1)技术要求:

要求全面、细腻、灵活,手部动作隐蔽、连贯、突兀,做到虚实结合,落点凶狠、犀利。

(2)按部就班生活要求:

启动、移动和制动。反转、调整和攻防转换,前后场连贯步法要快速、合理、灵活、协调。

二,全面提高阶段技术教学与训练的原则:

1.正确掌握并熟练运用手机中的基本技术:

在基础训练阶段,常采用固定路线的练习,如平高斜直挂擦网,对手回击直球后,拿起网上的挂,斜放在网前,或在半固定路线上练习为直斜挂擦网,直斜不固定挂擦网。挂钩的组合。通过正规训练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但在综合提高阶段的训练中,更多采用的是路线不固定的综合练习,如高升力控制、反控制等。高杀反击,高挂反击等。这种训练必然要求正确、熟练地运用基本技术(手法、步法),提高控制和反控制能力,反击的来回拍子多,质量高,接近实战水平。

2.不断制造困难,在对抗的情况下熟练掌握基本功。

以对抗的形式制造难度,提高技术动作质量。比如使用二一训练法,主练者的难度和负荷强度都大于一对一训练法;比如采用二比一式高挂杀反击,要求一人每回合完成八拍以上才算完成一组;30分钟的训练课,必须完成25-30组,以此类推。当然,在这种训练方式中,教练根据球员的水平,确定不同的拍子数和组数。选手一定要注意减少失误,否则失误的组数不会被统计和重新计算。

3.在发展综合技术的基础上,突出特殊技能的训练:

在这个阶段,如果在基本技术(技术和步法)上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如反手击球技术、侧身步法、防守技术和步法上的问题),那么就会成为对方进攻的主要目标,造成战术上的被动和心理上的负担。因此,狠抓薄弱环节的基本功训练,提高综合技能的掌握,是主要环节。即综合改善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然后,发展专长。作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除了掌握各种技能外,还需要花费主要精力发展自己的专项技能,使自己掌握某一项技能。在某个区域,某个时间和空,可以形成技术上的绝招,从而增加对手的压力,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和优势。

4.技术的掌握和发展必须与个人打法的特点和战术紧密配合:

综合提升阶段是形成大打小闹的阶段,技术不断快速提升。准确。同时要重视运动员个人技战术的发展,增强战术意识,确定自己的比赛战术方案,培养和形成既符合运动员个人条件,又适合羽毛球技术发展趋势的个人打法。紧密结合个人打法特点和战术需求,突出攻防主要环节,在训练中少走弯路,快速提高技战术水平。

三、技法的教学与训练方法:

在综合提高阶段的技术教学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准备的合理性:

准备动作主要是引导球拍到挥拍前的准备姿势。笔画要正确。合理,就是要缩短准备时间,最短时间准备好,用力挥杆。准备姿势要到位,使挥杆有较长的准备工作距离,有利于增加加速距离,从而提高击球的力量速度,这对于打长球、杀球、被动击球尤为重要。

2.整个机构应该协调努力:

只有腿、腰、上臂、前臂、手腕、手指等动作充分协调,才能在挥拍击球时发挥出最大的力量,节省体力。如果不能运用全身的协调力量,就无法产生最大的爆发力。

3.关键是提高奇数球运动的节奏:

动作的突然变化和连贯,除了技术的合理运用外,其实是击球动作节奏变化造成的。在每一划中,划的节奏要快。比如慢分,和打高球一样,网前擦球,还有一些动作有停顿再出手,形成了“假射”,是一种威胁性的技术。

4.提高掌握动作一致性和突变性的能力:

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打法来掌握基本功。身体素质和心理特点,在动作的一致性和突变性上下功夫,帮助运动员掌握几个一致性。当然,变异的基本技术掌握得越多越好。

5.注意击球点的选择:

打高尔夫。高萍球吊球击球点是否恰当与击球质量密切相关。高球击球点选在右肩上方(右手握拍)或稍后,挂球放在右肩或稍前;杀球在右肩稍前上方。

6.注意球和球拍的接触点和接触面。

技术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球和球拍之间的接触点和接触表面。需要用最大的力量杀球时,球要打在球拍的“甜蜜焦点”上,用正手击球。挂球时,球与球拍的接触点可以在焦点上,也可以在高于“焦点”的位置上,要用切面击球。擦网、推网、勾手的点和面和打高球、落球是不一样的。注意这些方面的差异,以提高手法的质量。

7.注意提高肩关节的柔韧性和拉伸面的训练:

要想在更大范围内击球,肩关节的柔韧性和伸展面非常重要。有的运动员肩关节柔韧性差,想伸直手臂也无法贴近耳朵,必然影响击打头球的正确动作,击球点往往过低。必须重视拉伸肩部韧带的训练。

四。步法的教学和训练方法:

1.注意站姿的合理性:

站姿和良好的步法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站姿。如果你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右手握拍)接发球,有利于正手回击。除了接发球,一般来说,右脚略靠前,左脚略靠后的站姿更方便上网和后退。被动抓杀时,双脚打开便于向两侧移动,重心降低便于踢腿和向两侧移动。

2.注意回中心的灵活性:

移回中心的位置不是静止的,也不是在场的中心。而是要根据回球后的朝向和主被动的情况来确定中心位置。

3.注意步法开始和反转的节奏:

步法有启动、反转、再启动的节奏。当对手击球时,也是我们移回中心停下的瞬间。节奏是基于击球的弧线。以及对手击球的速度。打完球不分析情况就冲回中锋位置等待下一次首发是不明智的,费力又影响第二次首发。一旦对手改变击球节奏,就很容易上当受骗。这也说明了技术节奏和步法节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4.特别注意倒车的技巧:

在教学或训练中,我们往往偏重于起跑技术,而忽视了倒车技术的训练和提高。其实后摆也是快速移动步法的关键环节。如果想快速后摆,击球时必须保持身体平衡。双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大,否则重心太低,很难快速后摆。所以开始跨步后,上网时前脚要刹车,后脚要跟着最后一小步走;向后击球时,后脚要支持重心的向后移动,击球后立即随重心的向前移动向后移动,不能有原地停滞的动作;起跳空击球时要充分利用收腹动作,使身体前倾,后脚摆动更向后。落地时,你的支撑脚要落在重心后面,这样你的身体重心才能前移,落地动作才能成为反向动作的开始。

5。注意启动技巧:

要想动得快,不仅要提高判断能力,还要注意出发前的姿势。要时刻保持膝盖微屈,将身体重心移到前脚掌。身体微微前倾,不要伸直,稍微抬起一只脚的脚跟。

6.注意髋关节柔韧性和拉伸面的训练:

此外,还要加强膝关节和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

7.注意步法的小调整技巧:

羽毛球的五个基本步法步骤-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步步为营,步步为营。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等移动的特殊步法。,基于现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被动的情况下,需要调整,而步法的小调整,大多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只有调整好,才能达到步法的一致性。羽毛球是一项强度很大的运动。在激烈的羽毛球比赛中,球员消耗的体能比踢一场足球赛还要多。所以当球员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后,如果身体素质跟不上,就会制约技术的提高。

对于羽毛球初学者来说,体能训练似乎作用不大,但随着打球时间的增加,尤其是每天或隔天打一次,就要高度重视体能训练,否则会影响水平的进步,容易出现伤病。

羽毛球不仅需要足够的耐力,还需要良好的爆发力。在基础力量训练中,职业选手通常通过推杠铃、哑铃、负重深蹲、跳绳、挥动网球拍等方式锻炼肩、肘、腕、膝、腿等部位的力量。这些部位是长期从事羽毛球运动的人最容易受伤的地方。至于专项素质训练,主要包括步法和多球训练。为了增加运动量,我们在练习步法的时候经常穿沙服,绑沙带。

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可以在没有器械的情况下进行体能训练,比如加强肩、肘的力量,利用俯卧撑,锻炼脚踝,利用原地前后摆脚尖的方法,利用仰卧起坐锻炼腰腹肌,挥动矿泉水瓶锻炼手腕力量。

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每周至少要留出一到两次固定时间进行体能训练,每次30到40分钟。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弱项有选择地练习。比如你的臂力差,可以练腕力。可以用手臂摆动网球拍、球拍甚至矿泉水瓶来练习。练习肩部力量的最好方法是练习双杠,用手举起双杠。另外,训练时要特别注意多拉韧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