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半年工作总结(六步教你写半年工作总结)
编辑评论/注释
交易文书中,篇幅长,结构难把握,特点难写,要总结。因此,衡量写作水平,往往从所写摘要的质量就可以清楚。那么,总结写作和修改的要点是什么呢?可以从六个方面来把握:演绎政策、把握特色、寻找典型、清理材料、管理思路、删除冗余文本。
一、扣除政策
我们在写工作总结的时候,往往要对以前的工作作一个全面的、慎重的回顾,就是要考察以前的工作中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依法行政和领导的情况。所谓扣分政策,具体来说,一是是否存在违反法律、违反中央指示精神、违反客观规律、侵害群众利益的行政行为,总结为经验;二是理论提法是否符合舆论导向和党报党刊新提法;第三,引用的政策法规是否恰当。如果政策使用不当或者有错误,那么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不正确的。推广的话,是有害的,甚至是有害的。比如省疾控中心发文为免疫规划所原所长求情,这个单位发文为贪官求情等一系列工作,即使艰难费力,也不应该写进工作总结。
第二,把握特点
所谓“特色”,是指事物独特的颜色和风格。就摘要而言,一是指内容的独特风格。有的秘书写总结,喜欢套用老模式,直截了当讲故事,脑子里记个“流水账”,哪怕重点不突出,更别说有什么特色了。单位或部门的工作总结要突出“你与我无关,你有我的优势,你有我的优势”的成绩,写作重点要体现地方工作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要写出自己的“这一个”特色,就要唱好“地方戏”和“大师戏”。但是,总结中没有必要包括每年每个家庭都可以使用的“常规武器”和适用于各级甚至全国的“普通话”。这样的材料即使提交了也不会有多大用处。在当今这个“快餐”时代,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读者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读尽可能多的文字,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只有突出文章的特点,尽可能缩短文章的篇幅,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二是在形式上突出特色。工作总结的标题应突出整体工作的总体特征。文章的每一部分都要紧扣主旨,突出各方面的特点。每段的开头也要概括本段的主旨。现在流行把具体的事实和数据用粗体标注出来作为小标题,让读者在一两分钟内看完一大箱经验材料,值得借鉴。
第三,找到典型
典型作用巨大,效果明显。一个好的典型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对群众是一种非常现实、直观的教育和引导,比一般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摘要是否有用,与它所反映的内容和事迹的典型程度密切相关。有的单位或部门工作总结,东拼西凑找材料,各方面都有成绩,就是很难找到一个贯穿始终的有一定分量的典型。这样的总结对工作有什么好处?领导的总结性讲话,离不开活生生的典型经验。办公室主任最感兴趣的是下属总结出来的典型材料,而老密网的秘书为了得到一个典型,常常会断了电话甚至“断了铁鞋”。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典型呢?除了在工作中注意培养典型,还可以从效果、实践、认识三个方面寻找典型。首先,找典型效果。某项工作产生了最好的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领导的重视。对于本单位在实践中创造的最佳处置方案和工作经验,能够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优于其他地方的,要敏锐把握,及时写出。无论是集体还是先进个人,都有值得推广的科学经验。其次,从实践中寻找典型事例。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做法对于某些方面工作的成效是不可或缺的。但如果某项工作稍有成效或暂时不明显,也可以总结出比以前有所改进和进步,特别有创意的典型做法。再次,是从认识中找典型。是思想的先导,是认识的深化,是观点的亮化,是主题的升华,写进总结,仍然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第四,明确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基本元素。无论是理论材料还是事实材料,都要真实、新颖、贴切、有力。引用的政策法规、名人名言、领导讲话、群众评论等。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拼凑曲解,更不能“想当然”。总结中常见的一些所谓的“群众评论”,不像是群众的口气,更像是书记的杜撰。引用的一些政策和法规已经过时或不充分。事实更有讲究。如果是真的,就不能发明。过去“村骗乡,乡骗县,一路骗到国务院”的统计危害很大。2006年4月13日,国家发改委为了防止各地区GDP指标层层分解加码,专门下发了《关于要求各地区科学确定“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速度的通知》,可见国家对预测数字准确性的高度重视。同时,材料必须是新的,要选用最新的事实和统计数据。今年的材料可谓新。去年的材料比较新,前年的材料可能是“老芝麻”。要恰当,就要用一条红线贯穿所有材料,即围绕中心精心选材。修改和复习时,那些虚假的、过时的、“外围”的材料,要毫不犹豫地坚决丢弃。
第五,理性思考
写得好的总结,思路往往非常清晰,就像一个导游展示信息资源的色彩,提前设计好路线,有条不紊地把你一个个引到旅游景点,看完所有景点,行程一点都不乱。我们在写工作总结的时候,一般是按照“基本信息-主要做法-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下一步”的思路来架构文章的;或者用“横向结构”按照工作的各个方面来写,一边写做法、成绩、经验,一边写存在的问题、教训、计划。在总结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时,先写下做了什么,谈了重要性,再写下做法和效果,然后用典型的集体和个人的例子来说明,按照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情况和做法)——怎么做的(成绩和经验)来构思。还是只写“你做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而省略“你是怎么做的”这部分?即使是一个段落,也存在着前期和后期的思路衔接问题。
第六,删除多余的文字
梁实秋先生说:“一切文学作品都崇尚简洁,这是一切古典艺术美的终极法则。”这也是我们写总结追求的最佳状态。简洁就是简洁明了,也就是“少而精”。言简意赅,要注意立意精辟,结构精巧,材料准确,论述严谨,文字简练。看来真的要下功夫写一篇高质量的总结了。当然,“简洁”是相对的,不是越短越好,也不是所有的总结都是短文。比如全国党代会报告,一万多字都是“少”。一个企业一年的工作忠诚度,一万字也不为过。在1992年北京市好公文奖中,为自己提供一等奖的首钢总公司年度工作总结,只用了1900多字。文字有意义,短文读起来很长;没什么好说的,长话短说。有的同志热衷于“做文章”,可谓“文笔高明”,构思缜密,内容刻意剪裁,文字刻意润色。既有“40-60天”,也有百分比;既有肤浅的概括,也有典型的例子。听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却很活泼,内容却空空。如果你看它的每一句话,你会惊讶地发现,有用的句子少之又少,整篇文章除了拖延听众(读者)的时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要让文章简洁,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文章的含金量,删除所有多余的文章,力求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包含最大的信息量。一份工作总结能在最短的篇幅内传达出最大的信息量,往往给人以领导风格干练、办公室工作果断、信息来源广泛、秘书知识丰富的良好印象。既能客观评价作品,又能在快乐中启迪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