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的生活(帮助你养成规律生活的四个好习惯)
玄言
心理学家刘璇的进步空
我们常说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过规律的生活,却常常不自觉地“一步一步放弃”。没有他,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监测或衡量机制来提醒自己,是时候休息,锻炼和吃饭了...
就像手机快没电了,会“滴滴答答”或者改变屏幕颜色来提醒你充电,而我们的身体不会。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身体“很怂”,或者说“容错率”太高,平时的拖延症、熬夜、小放纵都不会对其产生明显影响。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你才发现自己原地踏步了这么久,或者说很多事情已经拖延到你想放弃的地步了。
所以,想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渐走向规律的生活,就需要在生活中放几个“锚”,提醒自己有必要做出改变,迈出下一步,等等。这样,锚不用太多,但会成为你规律生活的基石。
有几个好的“主播”习惯,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下。
第一,坚持早起
早起对人的影响真的很大。它不仅使一天中有大量的可用时间,而且使事情更容易处理。也给心理学带来积极的暗示,给你持久的成就感。
我以前是个夜猫子,喜欢在半夜工作。后来有了孩子,不能熬夜,就改早起了,发现了一个新世界。这个过程,我在《早起的奇迹》这本书之前的直播里讲过,这里就不赘述了。
但是,你要注意平日早起,周末不偷懒睡觉,保持每天早起的自律习惯,坚持一段时间,你会感谢自己的。
第二,当你累的时候,切换你做的事情。
大部分人一天要工作八个小时,有时候一坐就是一整天,但是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均衡,可以稳定的供给我们。因此,工作一段时间后,我们必然会感到疲劳。
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喝杯咖啡或茶提提神,或者闭目养神一会儿,有的人再累也继续工作。但从大脑的生理特性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来看,这些都不是好办法,因为你一直在用大脑的同一个部位持续输出能量。
比较好的办法是,当你觉得累的时候,如果你不是指“困到睡不着”,而是工作累,大脑累,那么建议你再做一件和手头工作无关的事情。比如做一些运动,看一本书,或者看一个短视频。切换大脑的工作模式比单纯的休息更能激发大脑的活力。
但这需要你刻意去执行,所以你要有行动的决心。
第三,要有早起闹钟和睡眠闹钟。
电力、媒体、城市系统等现代社会的信息资源,早已将我们的生活变成了24小时狂欢的场景。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无限流量的玩和看,这已经完全打破了我们生物钟的规律。
你可能习惯了早上定个闹钟准时起床(虽然很多时候闹钟只是提醒我们还能继续睡多久),但比早起更重要的是晚上的“睡眠闹钟”。因为我们的睡眠时间不是由你早上几点开始决定的,而是由你多晚睡觉决定的。
所以,你需要一个睡眠闹钟来提醒自己。而且,你要和自己做一个约定,当睡眠闹铃响起的时候,不管你在做什么,只要不是紧急的事情,都要马上上床睡觉。如果不能马上睡觉,这次怎么弥补熬夜?
第四,每天有一个“离线”时间。
现在,我们每天在虚拟网络上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在“现实”中的时间。这么说是不是有点夸张?手机+电脑+互联网几乎锁定了我们所有的注意力,一部分是因为工作学习确实需要,另一部分是为了打发时间。
这些聚集在小手机里的社交、短视频、游戏、购物、资讯类app牢牢地抓住了我们的眼球,它们是碎片化的。令人担忧的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在这些app上投入了多少精力和时间,反而失去了对自己,对生活的关注。
往往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刷完手机,上床睡觉的时候,除了工作,想不起来今天做了什么,完成了什么,只有空好像看到了很多东西的错觉。
所以,每天留出固定的一段时间,比如二十分钟,远离手机和电脑。你可以出去散步或者锻炼。这段时间完全属于你。让自己放松下来,反思当天的表现,思考未来的计划,等等。
把这段“离线”时间作为自己不可动摇的“自留地”,为自己的身心留有空的成长调试空间。
这是我建议你尝试的四个习惯。都很简单,但是效果很明显。当你把这些好习惯养成规律的生活,即使不用刻意坚持,你也会保持这些好习惯。那么,我相信你一定能感受到生活还给你的礼物。
因为自律,给我们自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