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门头沟的西峰寺,你来过这里吗(门头沟西峰寺)

门头沟西凤寺(门头沟的西凤寺,你来过吗)

西凤寺位于北京的坦陀寺和戒台寺之间。它与其他两座寺庙一起形成了北京西部的三座著名寺庙,距离北京市中心30公里。该寺建于唐代,原名慧聚寺,原名玉泉寺。明元年(1436年)重修,英皇朱祁镇赐名“西凤寺”。这座寺庙在清代衰落了。末年,这里曾是咸丰弟弟恭亲王的家庙。解放后被地质部购买为疗养院。1989年成为国土资源部培训中心。这里有三个院子。第一院以天王庙为中心,根据山势打造的露台上广泛种植花草树木,让人耳目一新。

从天王殿的侧门,进入二院,有一个“如来殿”。

“福”字映在竹丛中。

第三个院子是陈圆圆故居。故居位于国土资源部现址羊胡同,后整体迁至此处。

看着院子里的桃花,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山寺桃花四月初开”。

探索北京西部的历史遗迹,可以揭示西凤寺的自然景观、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古藤缠柏:中院如来殿前有“紫藤缠柏”:这是一棵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古藤,一棵碧绿的古柏,古藤缠着古柏。春天的紫藤挂满柏枝,亲密自然。

古树荫:西凤寺现存最古老的文物是二院高大的银杏树。该树已有1800年历史,是东汉末年栽种的,比北京最早的寺庙潭柘寺早100多年。它大约有40米高,树的周围有8米。这是一棵雌树,遮荫面积一亩左右。这棵古银杏树是北京城西最高的银杏树,也是最古老、最粗壮、最茂盛、果实最多的银杏树。被人誉为树王。

离树10米左右是一棵雄银杏树。

古碑魅力:这三块碑中,有两块《西凤碑》和《西凤寺碑》立于明英宗四年(1439),另一块《西凤寺碑》立于龙四年(1570)或一两年后。西凤寺内有三处残碑,记述了该寺从唐朝到明朝八百多年的历史。纪念碑竖立至今已有500多年,时间久远,魅力独特。本文第一张图是参天银杏树前的三块石碑。

北浦刻字:在西凤寺院墙以北约500米处,有中国现代书画大师溥儒(溥心畲)的墨迹,刻在密林沟壑间的岩石上。“倚云”、“婉约”(声萧、奔放、自由)、“卷雪”等词,表达了文人隐居在自然、自由中的惬意。溥儒,北京人,是道光的曾孙。他留在京西的砚墨,是北京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狄永泉:这是西凤寺恭亲王次子王在英(溥心畲之父)的地宫。这原本是恭亲王自己修建的陵墓。因为他死后朝廷给他另外一个墓地,所以他的二儿子宰英在宣彤元年死后就葬在这里。这座地下宫殿于20世纪50年代开放,后来进行了翻修。地宫坐北朝南,建筑非常坚固。据说棺床前有沈河,沈河有一泓清泉,长年不绝。近年来,随着连年干旱,周边泉水干涸,溪流断流,但沈河水量不减。

南山卧佛:戒台寺和西凤寺周围的山统称马鞍山。它南面的山在古代被称为刘国领,最高的山峰被称为极乐峰。站在西凤寺三院,向南望去,这座山就像一尊大佛仰面躺在群山和云海中。卧佛头部轮廓清晰,额头、眉骨、下颌、颈部比例匀称。庞大的身躯微微隆起,下半身被庭院中的古银杏树遮掩,给人留下一个想象中的空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