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张仃先生和他的焦墨山水画(张仃焦墨山水)

焦墨风景(张定先生和他的焦墨山水画)

张定(1917.05.19—2010.02.21),号塔山(佘潘山,张定故里)。1932年入北平美术学院,同年开始美术创作。1981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执行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学科评议组成员等。

张定先生从事艺术活动70余年,在漫画、年画、海报、壁画、国画、书法、艺术设计、艺术教育、艺术史等领域都有独到的建树。他是中国现代装饰漫画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当代装饰画的开创者之一,中国当代壁画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他在焦墨从事景观创作二十余年,堪称“独树一帜”。

张定先生风景画的创伤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和李可染、罗明一起去江南写生。回来后在北京北海公园华芳斋举办联展。那年他才37岁。中断20年后,张定重新开始他失败的风景画。

张定

焦墨景观

张定先生的山水画以焦墨山水为代表。焦墨的山水画明显继承了中国传统,用笔、构图、取材于上古,绘画气势和意境的营造,画中空的处理,数白为黑的思路,或长或短的题跋,都显示了画家深厚的传统功力。尤其是画家使用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焦墨”——体现了画家不同寻常的艺术追求。

“焦墨”原本是传统绘画中的一种水墨方法,是五色中黑色的极限,与“白”是色度的两极,中间的“灰调”被省略了。因此,需要用一种“数白为黑”、“知白为黑”的哲学观念来把握,才能充分发挥其表现力。因此,焦墨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的象征,也包含着传统文化的内涵。明末,程燧和他的邻居黄都以水墨画闻名,而的山水画则是对传统山水画的继承和发展。

张定山水画的显著特点在于具有不同于古代山水画的时代气息和雄健精神。画家的素描是其创作的基础,作品中的与素描要素融为一体。张定的画不仅传达了作者在写生时对自然的感受,还使用了大量的现实主义手法。对此,一些批评家不得不提出异议,认为山水画中的写生元素可能是一种不利因素甚至是一种滋扰,害怕“客观”元素多了,弱化了“主观”元素。其实是有的。这种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素描。素描有可能突破一些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有可能脱离表现技法上的要领化、程式化的弊端,引入生活气息、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表现个性。显然,这里所指的素描元素并不是摄影的“记录”,而是经过作者艺术思想过滤的观众席体验,但却充满了强烈的“主观”特征。在这里,“师法自然”和“师心”并不矛盾。在张定的作品中,画面或繁或简,或动或静,或放或收,大多充满了作者的深情。在这方面,的山水画与傅抱石、冉、何、等画家的山水画相似。改变了传统山水画中一些一成不变的程式,创造了新的审美风格,从而促进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张定的山水画充满了深厚的中国画,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时代精神。他的作品经得起仔细品味。最后,我不妨借用画家妻子惠娃的一句评论,或者总结一下:读张定的作品,“读诗,不仅感受到史诗的神韵,还能领略到抒情潇洒的风神,语义催人奋进,言词忠厚老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