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山水画|央美丘挺造境中(画家丘挺)

画家丘挺(山水画|杨梅丘挺创作)

丘挺创作中的“接近”与“实践”

文/宋振玺

在当代水墨画中,有两种走得很艰难的艺术家,一种是退后的,一种是往前冲的。相反,和当代“流浪”的人在一起,更容易,更自然。问题在于艺术家的选择。丘挺的艺术追求是选择回去。在我看来,他的“定步”是通过“实践”达到的一种多意义的“通达”。

丘挺的“皮云”

23x53cm

丝绸水墨

2020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丘挺摆脱了一些政治和文化压迫,实现了个性解放。同时也经历了中国画教育资源的生成时期。丘挺的早期作品带有浓厚的学术气息。他把写生作为“师法自然,得心之源”的重要途径,同时非常关注笔墨之学。在校阶段师从“南北”,从中国美术学院到清华美院,再到中央美院。董其昌眼中的那些“南北宗”问题,在大学层面已经被丘挺“启蒙”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不在乎的是绘画的传承和门派。笔墨的信息资源和图像的形式处理并不是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在他看来,山水精神的根源在于人与自然的共同精神。山水画是一种与自然和人对话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绘画性在于对“创造环境”的控制。

丘挺的《虞雯河》

23x58cm

纸墨画

2020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丘挺对“创造环境”的研究不仅仅是从绘画中理解的。早在学校阶段,他对宋代园林的研究就让人看到了他绘画理论研究的渊博学识,宋元山水意境成为他“建筑”的重要来源。他给了我们一些如何从“风景”转变为“环境”的提示。关键在于对人本体情感的考量和性格的植入。本体的情感引入是诗性精神的体现,人物的植入是学养文心的表现。在丘挺“创造环境”的实践中,二者缺一不可。不难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一种纯粹而悠远的气息。不是温柔的气质,而是更直接的魅力。那些诗意的语言,放在山水的大自然中,观画的过程仿佛是在“通读”自己。从他绘画的“创造环境”风格来看,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第一,注重人的感性体验,通过画中小场景的经营表达,用诗意的语言传达人的气象和世界观。这部分作品主要由“滋养花园系列”(2013)组成。另一种是刻板的气质,抛开人情世故,将山川与人情通达融为一体,表现自然的本性,表现自然的情趣。这部分作品以《古柏寒山》(2015)为代表。两者风格虽不同,但在绘画的“实践”中表现出自己对人的态度,无论“自我”有无,“创造环境”不限,“理解”无止境。

丘挺的西湖

45x46cm

纸墨画

2020

在“创造环境”的过程中,丘挺的笔墨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技法。谈到笔墨,我们不能回避他“师古”的成就,即“了解”中国山水的笔墨世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大量临摹和研究古画,同时还要对远古的地平线有所排斥,抵御不可预知的视觉感知。丘挺的笔墨是宋元山水画的正统方式。宋画的细腻、沉稳,元画的笔墨潇洒,在他的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特别是具有细腻的意趣。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一点“新”的气息。不能说是来自西画的经验,但也逃不掉。这是丘挺个人的创新表达。比如从“淡积墨”到“淡积色”,这种奇妙的突破,作者认为这些“新”是与“环境”生俱来的,但离开了画面就无法成立,所以更像是对古代书画笔墨的一种“修”善,更适合个人的情感语言。但是,无论笔墨的创新和变化,都离不开笔墨的正统。丘挺一直把情与理中的“义”作为笔墨世界的主线,从未偏离。

丘挺的日本庭院素描三

33x33cm

银水墨画

2019

丘挺的日本庭院素描5号

33x33cm

银水墨画

2019

丘挺“创造世界”的另一种方式很难为人所知。还有就是对书法的追求。可以说,他的一些画作中的提升,只是让人感受到了他对古诗词的执着。但背后大量的临摹和对书法的研究,让他思考古今语境,找到了表现与绘画的关系,在“造境”中重新认识了“意”。

丘挺的日本素描之一

35x34cm厘米

纸墨画

201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