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大道堂养生(喝尿也能养生?这些怪力乱神之说千万别信!)

达道堂健康(喝尿能保持健康吗?不要相信这些怪力神话!)

中国人痴迷于“养生”,有独特的本土环境。

养生其实从一开始就是道家的宗教观念。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在他的《庄子养生大师》中就提到了养生的概念。“元大都总督自以为能让自己活下去,活一辈子,赡养亲人,服务一辈子。”庄子认为养生之道是顺应自然,不为外物所羁绊。中国历史上虽然有养生的传统,但并不像今天这样普遍。在大多数人都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养生注定是小众的追求。80年代以后,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开始超过65岁,非正常死亡率大大降低。人们普遍表现出对健康长寿的强烈渴望,养生一度成为一种时尚。

从“药食同源”到百病食疗

道家的理论与民间养生的实现真的不谋而合,就是“药食同源”。

《淮南子修武训》说:“神农尝百草之味,水泉之苦使人避之。此时一日有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没有药食之分,无毒者可以,有毒者忌之。

李玟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说,因为中医和道教同源,所以引入了很多宗教概念。例如,人体分为阴阳,食物分为寒温“四性”,再加上金木的火、水、土“五行”,阴阳五行是相互支持的。这使得即使是普通的食物也有很多神奇的功效。

在中医的饮食菜单中,阿胶的历史最悠久,信息资源最神话。唐朝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第十五版明确记载:“阿胶,煮牛皮而成,出东阿,故名阿胶。“因为北方战乱,牛皮成了战略资源,后来阿胶没办法,只好换成了驴皮。本来这种煮蛋白是给一般营养不良的古代人吃的一种营养品。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营养保健作用明显被夸大了。

山东阿胶行业协会曾表示,按照目前全国阿胶产量,每年至少需要400万张左右的驴皮。但尴尬的是,中国驴皮实际供应量不足180万张。有业内人士爆料,含有阿胶的普通食品,90%以上使用劣质阿胶,甚至根本不含阿胶。然而,这似乎并不妨碍阿胶凭借其传说中的“神奇功效”在养生市场上继续热销。

“药食同源”其实是古人在当时认知条件下对营养学的一种粗浅尝试。这在当时可能有一定的意义,但在今天,恐怕只有张悟本和马悦凌这样的“神医”才能做到。他们用“百病食疗”忽悠群众,完全把中医养生理论引向了错误的一边。

从“五禽戏”到体育养生

我们的祖先有着与自然和自身疾病作斗争的悠久历史,食疗是强身健体的方法之一。其实,现代人所倡导的体育健身观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成型。

《庄子·刻意》中提到:“呼吸,吐故纳新,熊伸鸟通,只为长寿。”这个指导的人,修形的人,彭祖寿的考生也不错。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体育养生”的文字记载。被中医称为“导术”。它是一种呼吸运动、肢体运动和精神活动相结合的锻炼方法,能起到行气活血、舒展肢体、治病祛邪的保健作用。

此外,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也有对“导”的解释。《异方论》一文中记载:“中央处地平湿,故天地万物众多,其民食杂食而不劳,故其病多为虚劳寒热,其治宜以杵为导。所以引导用户的人也会从中心走出来。”它还提倡人们应该多运动。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图》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项重要发现。这幅图描绘了44个男女老少做出的“阴折”、“熊静”、“龙灯”等40多种动作,并标明了这种动作是在模仿哪种动物的动作,这种动作方法针对的是哪种疾病。这也为我国体育保健的悠久历史和发展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黄帝内经》在“四气调神大论”一章中提出了预防疾病的思想,即“圣人未治则病不可治,不乱则治”,可见当时医生对未治则病的预防非常重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华佗逐渐认识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他继承了古代“治未病”的思想,要求人们参加劳动,锻炼筋骨,增强体质,减少疾病。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差。面对社会上的道教思潮,华佗在古人指导的基础上发起了“五禽戏”。形成一套基于动作的健身养生法。练习时,我们模仿五禽戏的姿势,用老虎练筋骨肾,用鹿练肌肉肝,用熊练肌肉脾,用猿练爪心,用鹤练皮毛肺。

自古以来,养生一直是人们强身健体、追求长寿的一种方式。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国民的身体素质也会关系到国家的荣辱。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饱受外敌欺凌。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陈公哲等有识之士把国民身体素质提高到民族兴亡、国家存亡的高度,倡导重视体育运动。据中山市档案馆记载,吴京体育会(即曾经风靡一时的霍元甲、吴京门等港剧中的“吴京门”)于1910年由陈公哲、象山人卢伟昌、江苏吴县人姚展博三人创办,宗旨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体质,抵御外侮,救助世界。

如今,运动健身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健身房打卡,擅长一场舞蹈/球类运动,拥有匀称的肌肉线条,甚至晒马甲线,都成为明星、网络名人、潮人“吸粉”的“硬件”。微信朋友圈的步数已经成为一种社交方式。其实步数是其次的。能够每天有意识地锻炼身体,释放压力,缓解紧张和疲劳,也算是一种健身方式。

运动养生源远流长,中医还有一个看似与运动矛盾实则统一的思想,就是静制动,中医理论上称之为“养神”。养神论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说得更清楚:“苍凉虚无,真气随之,精神涵养,永不得病?”休息是一种辩证的哲学,但休息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闭上眼睛,可以加速体内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吸收等。,与传统运动养生中的动静结合原则是互补的,即在精神舒适、情绪平和的状态下运动。

没有科学,养生只会让怪力陷入混乱。

当养生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时,一些“神医”的“歪门邪道”出现了,曲解了中国古代的养生理论,流行的气功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一开始,气功只是纯粹的一套关于健身健康的宣传,比如站桩,强身健体。随后,市场迅速分化,一大批旗鼓相当的气功大师相继问世。几乎所有的气功大师都有奇效治愈,其中不乏宣称治愈的达官贵人和外国政要,有的甚至宣称当场治愈。

后来在科普和科学界的打击下,除了李易大师和王林大师不走平民路线,依然在用诡计欺骗世人,其他“特异功能”大师要么原形毕露,要么销声匿迹。

为什么假神医大行其道,到处传播健康伪科学,还能俘获很多中国老年人的心?“其实健康本身并没有错,就像生病的时候吃药一样。没有外伤和内伤,但如果怕迷信,智商才是硬伤。”李玟说,你可能不信伪科学,但父母那一代人大多看过健康广告,相信“健康能延年益寿”,买过保健品。

以民间一些地方的“童子尿”为例。《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沈宏非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曾在微博中夸赞并展示自己吃鸡蛋的照片。有网友问“直接喝尿不是更好吗?”沈居然回答说有可能。事实上,有些人确实喝尿来保持健康。早在1994年,国内就有人申请成立了泌尿治疗协会。他们相信喝尿真的好,也公开回应了外界“不喝就没有发言权”的质疑。

“每个人都想知道尿液有什么营养成分,但为什么会有人相信呢?这是最大的问题,那就是迷信。”四川省人民医院草堂病房中医大学内科主任徐永春说,和所有卫校一样,不管是喝尿还是抱树,只要对养生者来说没有严重疾病,一般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有人会说,虽然看起来很假,但是如果真的有效呢?我宁愿相信。有些“养生大师”就是靠着患者的迷信,让患者错过了治疗的时机。

1952年出生于山东省招远市的刘凤军另辟蹊径,写了《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开创了《文化养生》。在他的书中,他这样解释他的访问:“三个小时内访问了254人。它依赖于《易经》的高度哲学抽象性和全息性。”《易经》的全息观察不仅“快”,而且“隔空”:刘凤军可以在人不在场的情况下通过照片观察诊断,只要是三五天内的近照,有面部和舌部图像。刘凤军在书中还列举了大道健宝治愈肺癌的案例。有些得了绝症的人很容易被他的魔术欺骗。

2010年12月,刘凤军的“医术”和“资质”被央视《焦点访谈》曝光后,他改名为刘承恩。其经营的医疗养生馆达道堂至今仍在营业。同样经历过全国媒体“打假”、声称生吃泥鳅能治疑难杂症的“健康教母”马悦凌,如今仍在保健行业苦苦挣扎,却不见了往日的高调。

缺乏良好的信息获取途径和缺乏歧视可能是一些人迷信养生的主要原因。然而,对于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成功人士来说,他们可以更好地获取信息,通常也有更强的辨别力。然而,有些人仍然痴迷于各种不可靠的健康神。似乎养生本身的仪式感和归属感已经超过了是非本身的真实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