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科摆原理(简单的傅科摆)
福柯摆出现在1851年,比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晚了三个世纪。可以说我们早就知道地球在动,只是无法证明。
所以,即使在19世纪,仍然有很多人不相信日心说。这些人还在感觉不到地球在动的基础上,死守着地心说的最后堡垒。
毕竟,眼不见为净不是真的。你说地球在旋转,证明给我看。
利昂·福柯的实验以一种非常巧妙简洁的方式证明了地球真的又自转了,而且这个实验很容易被所有人重复。
我来说说为什么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地球在旋转。还有一些关于里昂·福柯的故事。
莱昂·福柯是法国物理学家,1819年出生于巴黎。起初,他学习医学而不是物理,这是他父亲对他的期望。
也许是出于对父亲的尊重,福柯也成为了一名医生,但他本人对医学并不感兴趣,而是痴迷于物理学,喜欢搞一个小发明。
所以他这个医生,也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已。他根本不在乎。有时候,一个人可能会面临一些很难做出决定的事情。他以后该怎么走?
巧合的是,他村里的一个同学就是阿曼德·自由之魂。他们属于同一个时代,有着相同的经历。他们也是在医生面前,但是心理上喜欢搞发明。
法国物理学家。斐索干涉最著名的是确定光速和傅科。
但自由灵魂本人更果断,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开始了物理学研究,于是福柯跟着自由灵魂走上了实验物理学的道路。
前期两人主要是改进摄影技术,测量光速。自由灵魂在实验室首创了测量光速的方法,福柯通过改进转镜法将光速的测量误差降低到1%。
自由灵魂的另一个伟大成就是,他在1848年独立发现了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并指出恒星的视速度可以通过恒星光谱的移动来测量,因此其运动引起的光波波长变化也被称为无多普勒灵魂效应。
最伟大最著名的傅科摆是他的傅科摆。
福柯摆实际上是一个单摆。区别在于它的规模非常大。它坐落在法国巴黎万神殿的圆顶上。钟摆长67米,而钟摆直径30厘米,重27公斤。
摆线肯定是比较细的钢索,摆长这么长,摆这么重的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减少地球自转对单摆的影响。
你看,我们平时之所以感受不到地球的自转,是因为我们站在地球表面,一直跟着地球自转。无论我们做什么,或者实验有多精密,我们都探测不到地球在运动。
傅科摆的关键在于我们可以利用摆的惯性来抵抗地球的自转。也就是地球自己转,傅科摆靠惯性摆动,不会随地球转动。
当傅科在平面上摆动时,由于只有向下的重力,没有其他外力,摆在摆动时应该只在平面上摆动。信息网络
如果地球本身不旋转,摆平面不会偏移,但真实情况是傅科摆的摆平面在旋转。
平面偏移的速度与其尺寸有关。按照巴黎的维度,福柯摆平面每小时偏移11,即转一圈需要31小时47分钟。
如果把福柯放在北极,那么福柯摆的平面偏移量是每小时15°,转一圈正好需要24小时。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而且在北半球,傅科摆摆平面的偏离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如果把实验移到南半球,就会变成逆时针方向。在赤道上,机遇号不会移动。
如上所述,福柯摆的平面不能自己移动,唯一能移动的是地球的自转。因为我们是从地球上看福柯摆,福柯摆平面的偏移方向正好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这个实验很简单,证明地球在旋转,所以很多人只要站在福柯摆前一两个小时,因为只有看着它,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地球在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