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雕艺术(用心“深刻”的骨雕工匠)
魏黎明在认真做骨雕。
李玮明德工作室
用心描述
说起骨骼雕,1968年出生的魏黎明满脸兴奋,变得健谈起来。因为他在骨雕上投入了太多的心血,所以把骨雕当成了事业。
魏黎明从1996年开始与骨雕结缘。那一年,他去北京看一个展览,一件古代骨雕作品吸引了他的注意。一根扇骨上雕刻着小桥流水人家,精致地雕刻着南方小镇的山水风情。这个作品在普通人眼里可能不算什么,但在魏黎明眼里却是那么的美好。那一刻,他决定回来自己做一个骨雕。
回到呼和浩特后,魏黎明四处搜集骨骼信息资源,开始尝试雕刻一些小物件。那时候只是爱好。亲朋好友特别喜欢,纷纷找他要。这给了他一个启示,骨雕市场大有可为。于是魏黎明在1998年开始致力于骨雕,并不断推出新作品。他非常擅长用牛羊、骆驼的骨头雕刻花瓶,上面刻有蓝天、白云、牛羊、草原、蒙古包等具有蒙古族风情的画面。这些骨雕作品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很多是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也有一部分是拿到国外的。
有了骨雕的功力,魏黎明开始深挖作品,先后做出了雕花空骨雕瓶和彩色骨雕瓶。但是骨雕的制作工艺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没有那么简单。他在绘画和漂白方面绞尽脑汁。
“在骨头上画一个图案,选择什么颜料?骨头光滑坚硬。我用过铅笔、碳素笔、钢笔。”魏黎明经过反复实验发现,“彩色水泥很好。彩色水泥是一种矿物颜料。彩色水泥和水墨画能牢固地干在骨头上,遇水易清洗。”
这是漂白骨雕的最后一道工序。"如何去除骨头上的鱼腥味?"魏黎明研究了很多漂白剂,最后锁定了双氧水。他说,“双氧水浓度的分配也是一种技巧。浓度高了,骨头会变,浓度低了,杂质就去除不了。最后我选了27%的浓度,漂出来的骨头是白色的,没有异味。”魏黎明用的骨雕刀都是他自己做的。刀头有平刀、圆刀、左右斜刀、三角刀、半圆刀等。根据需要不同有很多种。
魏黎明在雕刻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先后开发了骨雕、皮雕、黄河石刻、金画等。这些艺术作品在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草原儿女的深厚感情,多次获得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的奖项。
但魏黎明还是有些遗憾。“如果骨雕这项技艺能被更多的人掌握,那么以我们内蒙古的牲畜资源,将会创造多重效益。”每次看到很多骨头原料被随意扔进垃圾桶,魏黎明都觉得很可惜。他认为,以目前的市场状况,每年新增100名骨雕艺术家并不过分。魏黎明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骨雕这项技艺中来,一起学习和分享,在草原上发展和传承这项技艺。(记者刘擎宇文/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