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只要手机号就知对方行踪(能不能通过手机号查到对方的位置)

能不能通过手机号查到对方的位置(只要通过手机号就知道对方的行踪)

这几天很多网友在刷Tik Tok的时候都会刷一个这样的广告视频——“想知道你喜欢的伴侣的实时位置吗?你想知道当他或她不回他或她的短信,电话或其他任何人时,他或她在做什么吗?现在只要下载XXApp,输入手机号,就可以查看对方的实时位置,知道他的移动轨迹和停留时间。快来下载吧。”

这类号称可以一键查询对方位置的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袋鼠、定位宝、定位宝、定位宝、定位宝、定位宝、定位宝等等。

在新颁布的民法典中,对个人信息的具体规定比网络安全法中的要多。除了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生物特征信息、住址和电话号码之外,电子邮件地址和行踪信息等信息也属于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那么,这些软件是否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呢?为什么这种广告能在一些视频社交平台上流行?

追查下落是真是假?

那么,这个App有广告的功能吗?

首先,记者选择了智宝App。下载后,他输入同事的手机号码,然后点击查看位置,弹出一个支付界面。价格一个月138元,不算便宜,但是如果延长期限,价格马上就便宜了——一个季度148元,半年178元,一年248元。然而付款后输入同事的手机号,却发现安卓手机无法与苹果手机互联兼容。

随后,记者尝试下载了一款名为“袋鼠”的App。进入界面后也弹出购买界面,价格为每月128元。

购买后,记者输入同事的手机号,弹出一个对话框:必须对方同意,下载App并注册成功后才能实现功能。

但是这一系列操作在App广告中并没有提及。

根据提示,同事在完成同意隐私条款、注册手机号、开启手机GPS等一系列操作后,可以看到对方的位置信息、轨迹信息、停留时间信息。

从个人经验来说,获取对方地理位置信息和行踪信息的过程需要对方同意,相应的软件应用要实时在线。

宁波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研究所副所长、宁波大学互联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许巍在了解了整个过程后表示,就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这类App暂时还没有触犯法律。

他表示,根据现行法律,未经当事人同意调用其地理位置信息的,违反了《刑法》、《民法典》、《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

虽然App本身并不违法,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如果情侣或同事在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对方手机上安装并启动这个软件,然后隐藏图标,监控对方行踪,是否违法?

徐伟表示,无论夫妻、家人还是同事,在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此类软件获取对方的地理位置信息,收集他人的个人信息,属于违法行为。同时,由于地理位置信息属于敏感隐私信息,这种行为也侵犯了对方的隐私。根据《民法》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刺探、侵犯、揭露、公开等方式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另外,另一个问题是,既然这类软件只有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但在广告视频中没有提及,是否有虚假宣传诱导他人下载的嫌疑?

许巍对此也作了解释:

从法律上讲,构成虚假广告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广告内容虚假或者引人误解。二是造成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客观后果。该广告中,广告主未在广告中注明该软件需经对方同意才能查看和定位,存在故意隐瞒餐桌部分信息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但这种“隐瞒”是否构成虚假宣传,要看广告主在法律上是否有告知消费者的义务,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隐瞒都构成虚假宣传,广告主在广告中每一个细节都要说明可能影响消费者的各种信息,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我在哪里可以获得个人位置信息?

回答完法律问题,大家心里肯定有一个疑惑。这类软件是怎么知道我们的地理位置和行踪信息的?

因为要输入对方手机号,运营商泄露了吗?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三大运营商在我市的分公司,得到的答复都是否定的,各运营商均表示从未与此类软件开发公司进行过数据共享合作。

那么定位信息从何而来呢?从软件运行的机制不难看出,这类软件只有开启GPS才能定位。因此,手机用户在同意隐私条款时的默认使用权是软件开发商调用地理位置信息的关键。

此外,各类如支付宝、微信、Tik Tok、今日头条等,以及各种默认使用地理位置信息的软件,都可能是定位信息的数据源。

我市一家室内定位数据公司的负责人K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在上海数据交易中心的交易平台上,可以实时交易多种数据。中国现行法律对这些交易的约束力不是很大。

“在现实市场中,利益往往可以驱动很多事情。”他说。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app的默认使用协议中都有调用个人信息的权利,但大多数人往往不看就勾选同意。正是这些默认检查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一些数据公司的崛起。

比如在袋鼠App的隐私协议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条款。

在第一部分中,个人信息的定义包括:

个人信息:本协议中的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方式或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单独或结合其他信息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的各类信息。

本隐私政策中涉及的个人信息包括:

基本信息(包括个人姓名、生日、性别、住址、个人电话、邮箱);

个人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军官证、护照、驾驶证等。);

个人形象、声音、画面;

网络身份信息(包括系统账号、IP地址、邮箱地址及相关密码、密码和密码保护答案);

个人财产信息(交易和消费记录以及钻石等虚拟财产信息);

通讯录;

个人上网记录(包括网站浏览记录、软件使用记录和点击记录);

常见的个人设备信息(包括硬件型号、设备MAC地址、操作系统类型、软件列表中唯一的设备识别码如IMEI/android ID、SIM卡信息等。);

个人位置信息(包括行程、精确定位、住宿、经纬度等。).

在第三部分“我们如何共享信息”中,该条款提到-

我们将对您的信息保密,不会出售或出租您的任何信息。我们只会在以下情况下与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

1.事先征得你的同意或授权;

2.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行政或司法机构的要求;

3.与我们的关联公司共享您的个人信息;

4.向可信任的合作伙伴提供您的个人信息,以便他们能够根据我们的指示和本隐私政策对此信息保密;

5.只有分享你的信息,你才能提供你需要的服务或处理你与他人的纠纷或争议;

6.如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本平台相关协议、规则,需向第三方披露;

7.维护我们和我们的关联公司或用户的合法权益。

第四部分是Cookies的使用。Cookies是我们手机在本地或者云端的浏览记录。

条款中提到,为了使您的访问体验更轻松,当您访问我们的平台网站或使用我们平台提供的服务时,我们可能会通过小数据文件来识别您的身份。这些数据文件可能是Cookie、Flash Cookie、您的浏览器或相关应用程序提供的其他本地存储(统称为“Cookie”)。

当然,用户也可以修改自己对cookies的接受程度,或者拒绝自己的cookies,但是这个动作可能会影响软件的正常使用。

同时,该协议还规定,可能会有广告商或其他合作伙伴在其产品和服务上放置cookies和web beacon。这些cookies和web beacon还会收集您的非个人身份信息,用于分析用户数据和推送广告。对于第三方cookies和web beacon收集和使用此类信息,袋鼠声明不承担任何责任。

大都会有一个生活体验:在淘宝和JD.COM上搜索的商品,刷短视频就会弹出。这是AI分析软件根据Cookies提供的信息给你贴上的标签。如今今日头条旗下拥有一家名为巨人引擎的公司,负责这项技术。目前,每秒钟可以为每个使用Tik Tok的用户贴上超过240万个标签。

可见,你在使用这些软件的时候,也在不经意间“出卖”了你的个人信息,甚至你的隐私。

03定位技术

有更好的应用场景。

我们不得不承认,科技的进步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个人信息的保护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

K先生表示,5G技术的应用意味着写字楼和商业广场将安装大量微型基站和天线,使室内定位精确到米成为可能。

未来的室内定位可以标记更多的物理空信息,就像现在标记互联网信息一样。现在的电商网站都可以捕捉到各种数据,比如你的鼠标越过了,停留了几秒钟,哪些商品被点击购买而没有付款,哪些商品被加入了购物车却被取消了...这些行为数据将勾勒出更准确的消费者画像。

室内定位在商业中的应用类似于电商平台标注数据的方式。你住在哪个商店?哪些点访客多,付费人数少?哪些衣服试穿多但买的少?可以通过数据分析。

从商业广场的选址、广场内繁华店铺的设置,到商品的陈列布置、服装的版式设计,都可以通过这些定位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实现阿里巴巴提出的“C2M”新零售+新制造的概念。

还是那句话,杀人的不是刀,而是拿刀的人。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是造福人类,否则就是灾难!

在这里,也要提醒那些试图通过非法手段获得他人职位的朋友,如果他们这样做,可能会面临严厉的惩罚。其次,这些软件绝不会帮你达到非法目的,它们的视频广告只是一个噱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