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故事(唐诗中最常见的10个典故)
问题:你印象深刻的典故有哪些?
序
相对而言,诗歌篇幅较短,难以用最少的字数表达丰富含蓄的内容和思想。因此,典故的恰当运用成为古诗词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典故”的解释是:“据案以古证今”。
意思是用古代的故事来说明今天的事情,用类似的例子来表达诗词的意思。使用典故时也要注意避免生僻典故,以免造成读者理解障碍;同时也要注意,不用的书太多,会变成鬼书或者书包。
如果让你列出10个最常见的典故,你会选哪个?下面老街列举了10个我认为唐诗中最常见且必须知道的典故。请看看它们是否合理。
既然是唐诗中常见的典故,那至少是隋朝以前的故事。
一、宋玉悲秋
宋玉代表作《九辩》宋玉《悲秋典》;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战国楚辞的代表人物是屈原和宋玉。关于宋玉的身世,有几种说法。《襄阳旧传》中,晋朝学会凿牙,曰:
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宋玉的作品有《九边》、《风赋》、《高》、《登徒子情欲赋》、《神女赋》等。除了宋玉的《悲秋》,下里巴人、春雪、高低歌、宋玉的《东墙》、巫山余云等典故都出自宋玉的作品。关于宋玉悲秋的诗,最著名的大概是杜甫的《古迹诗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二、《红岩书》
鸿雁传世书《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剑传二十四》: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汉朝想回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死。没想到后来汉使用了一招,说皇帝弄了一只脚上有苏武书信的射雁,让苏武回来。这个典故有几十种词形,如:上林书、赛银燕书、段宏书、晏氏、晏祖、晏殊等。用这个典故的诗简直太多了。
李白的《千里》:
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宋·秦观《阮郎归》风雨破寒初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信中的典故还包括“乐府诗之一,马殷长城石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的字母叫鲤书、鱼书、双鲤、鳞、尺等。例如,唐·李商隐给大臣令狐安的一封短信: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第三,布谷鸟泣血
关于这个典故有几种说法,但都差不多,其中一种说法是:
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国王死后,他成了一只雏鸟,又名王迪、杜甫、杜宇等。它的歌声有悲伤和想家的意思。金章华注《鸟经》说这种鸟;
夜啼达旦,血渍草木。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第四,庄
李商隐在《锦瑟》中用了上面提到的“望帝”的典故,在句子中用了“庄”的典故: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庄梦蝶出自《庄子·吴起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把这两个典故放在一起,用唐代诗人薛能在华清宫和杜舍人里有一段话:
祝寿山犹在,流年水共伤。杜鹃魂厌蜀,蝴蝶梦悲庄。五、于婕·葛峰
于婕是一个神秘的隐士。他曾歌唱嘲笑孔子看不清世界。这个典故来自对《论语》的注释。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李白有一首很多人都会背的诗,一首《鲁山刺史鲁徐州》。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六、高山流水
吕《春秋》卷十四《孝与味》: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杰笑话:不同,但和一见钟情成了知心朋友。唐代诗人傅园在一首诗中比较了这两个典故:
送李四学校的书
朱丝写别鹤泠泠,诗满红笺月满庭。莫学楚狂隳姓字,知音还有子期听。七、李广奇数
汉朝的飞将军李广,一生勇夺三军称号,却被认为不吉利(奇)。看到卫青和霍去病在军事上的巨大成就,他直到去世也没有封上皇位。《史记》卷190《李将军传》:
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馀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李广认为当年杀囚影响了他的官方,比较迷信。但他的典故经常被有才华的文人拿来诉苦。文听云,晚唐诗人,“伤文德义”;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文听云说,你,文德义,就跟李广一样。你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却封不了侯,而那些无能的人却名利双收。就像现在很多学校的老师,虽然桃李满天下,专业水平很高,但也评不上教授,抄论文的却进了北大做博士后。......
八、金屋藏娇
《吴金苍蛟》是汉武帝和陈阿娇的故事;
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馀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吴金藏娇本》是一个家庭故事,但结婚是非常悲惨的。《昭明文选》卷十六,司马长卿(相如),《长门赋序》: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陈皇后没想到自己也有失宠的一天。她住在长门宫,并不快乐。她听说会写赋,就让用百斤黄金为汉武帝写一篇文章,缓和了和汉武帝的关系。
所以这个故事是一串典故:金屋藏娇,冷落,一千块买傅等等。
李白的《白头吟》写道: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辛弃疾的在著名的《摸鱼》中写道: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对的使用,显然是隐喻了有才无志的痛苦。
九。牛郎织女
这大概是最不需要解释的故事了。早在《诗经·潇雅·大东》中就有:“见对方求援,不奉其盒。”
传说牛郎织女隔着银河,只有在七夕通过鹊桥才能短暂相聚。在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专门写这个故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晚唐时期,杜牧写了一首绝句《秋夕》,描写一个孤独的美人: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十、昭君塞
王昭君的故事有点像李广。战场上男人靠武艺,后宫女人靠美色。可惜李广的命运并不好。他在被封之前就自杀了,是个悲剧人物。王昭君的经历就传奇多了。因为不肯贿赂小人,没能得到皇帝的宠幸,被发配匈奴。当他向汉献帝禀报时,汉献帝发现自己被画家蒙蔽了,一怒之下占据了画家毛延寿。据说昭君流亡六十年: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 ,无论王昭君幸福与否,诗人仍将她视为悲剧人物:
杜甫《古迹记忆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结束语
上面老街列举的十个典故都有一定的含义。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诗人的意图,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的典故。但是,如果这些典故一定要排进前十,我们也不必当真。老街也是想写哪儿写哪儿。你认为还有哪些典故比较常见,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下面老街进入自己的歌曲《水调》:
君乃高阳客, 我自楚狂人 。相逢权尽尊酒, 休笑误儒身。 落木难栖凤鸟, 焚典还生刘项 ,何必赋长门。 狐兔谋三窟, 劳燕舞纷纷。五千岁, 沧桑事 ,几回闻 。依稀良夜幽梦 ,不似旧时春 。余既滋兰九畹, 又树蕙之百亩, 三径草成茵。 相对南山老, 钓月衣悬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