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作品欣赏(齐白石三画)
中国画讲究含蓄。画中有画是不够的,画外也要有画。都画出来没意思。要能看到画外的东西和感受,能让人回味。比如宋徽宗的原考题:藏在深山里的古寺,竹锁桥边卖的饭馆,绿树微红的枝头等等。,注重画外之意,能引起观者的想象和思考。齐白石作为国画大师,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
画《放牛图》真的“放牛”了。
齐白石《放牛图》2015年在北京矿春的拍卖价格为2012.5万元。
齐白石写于1937年的《牧牛图》很有意思。它的名字叫《牧牛图》,但图中没有牛的迹象。而是画面上方开着桃花的桃枝占了画面近三分之二。
你在哪里突出了这幅画的主题?这就是画家的独到之处。他没有直接描绘画面中的牛,而是通过画面下方长凳上拴着牛的绳子含蓄地表达了驱赶牛的绘画主题。人们观看后不禁会心一笑,赞叹他高超的绘画技巧,也赞叹艺术家精妙的构思和画面处理。
能够有这样“调皮”的视角,与齐白石的“草根”背景有着必然的联系。齐白石从小家境贫寒,所以曾经当过牛郎。在描写童年生活的作品中,他讲了很多放牛的事,比如“老了,别嫌味道太稀,煨牛粪,放在炉子里很香。”信息网又是一个例子:“奶奶听到钟声的心跳就开始高兴,还曾经转着角放牛。”在他的画中,也许是因为牛体型巨大,比如马、虎、驴,这些都不是齐白石常见的题材。所以,在为数不多的以牛为题材的作品中,视角不是世俗的,也不是别人的,而主要是牛郎的。
这幅《牛郎图》有文人画写意的诗意,有草根的田园味道,更多的是童心的光辉。画中,你把它放进牛里就看不到牛了;外面,自然有逃跑的奶牛和贪玩的牛仔。这种表达是艺术化的,文艺的,生活化的。
画一只青蛙,没看到,但感觉像闻到了青蛙的声音。
齐白石《十里春外蛙声》1951
《春出十里蛙声》是齐白石为91岁的老舍先生画的水墨画。1951年夏天,老舍到齐白石家做客,从他的书桌上拿起一本书,翻到清代诗人查的一首诗《月韵走在第二个真正的国王的小溪边》。他特意从《山泉十里外蛙声》诗中选了一句,请齐白石用画来表达听觉器官的感受。
“蛙声”怎么画?据说老人想了两个晚上。后来他从“春”字中得到灵感,写了一篇关于“春”的文章。最后,在四尺长的立轴上,用焦墨画了两条山涧,中间是一条湍急的小溪,远处几座小山用石青点着,水里画了六只蝌蚪。当人们看到长着腮和尾巴的蝌蚪离开水源,告别妈妈时,自然会想到青蛙和青蛙的叫声。青蛙的妈妈在山的另一边,青蛙的声音沿着山涧飘出十里。
画青蛙画的时候看不到青蛙,但是观众感觉就像闻到了青蛙的声音。蝌蚪和青蛙的联想,让人从单纯的二维空飞跃到四维空,真是别出心裁,独一无二,不得不佩服!同时还融诗、情、画于一体,准确表达诗中内涵,达到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最高境界!
画一幅美人不见美人,风韵犹存。
齐白石手摘红樱桃拜美人
老舍先生自1950年初开始与老齐白石亲切交往,连同胡介卿夫人的,成为老齐的弟子。当他有机会看到这幅旧画并欣赏它时,他慢慢地开始在脑海中酝酿一个有趣而大胆的想法:让老人接受这个命题去画画怎么样?比如找一些好的诗句,让老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他觉得老人的身体、手、脑都很优秀。虽然他已经91岁了,但还处于艺术成熟的巅峰,应该还有好东西留下。
所以老舍先生在他最喜欢的诗人苏的诗《步元答云上师》中选择了那句话,既清高典雅,用词精湛,又以情动人。
公子才华横溢,海天廖阔游手好闲。
春天,我梦见了三座山,手里摘着红樱桃,崇拜着美。
同样,老人也有一个奇怪的想法。他没有画一个漂亮的女人,而是画了一个有耳朵的大花瓶。他用干墨在瓶子上画了一条龙,瓶子里插着两朵红色的樱花,一朵直立,一朵向下弯曲,看起来像是在崇拜一位美女。
上面三幅白石老人的画,
令人难忘,
在赞叹老年人奇思妙想的同时,
也在感叹中国画的无穷魅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