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成都必去的十大景点(成都青羊宫)

成都青羊宫(成都十大必看景点)

最近去成都做生意,闲暇时一个人去青羊宫。

杨公位于成都市西南部,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说是神仙聚会、老先生传道的圣地,有“川西第一道观”的美誉。相传该寺始于周朝,初名“青阳寺”。据考证,三国之际命名为“庆阳观”。到了唐代,改名为“玄中观”。公元880年,黄巢大军攻破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往成都,曾在成都逗留。他回到长安后,把青羊观改成了青羊宫。五代改称“青羊寺”,宋代改称“青羊宫”,直至今日。杨公在唐末成为四川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寺庙。到了明代,唐代修建的寺庙不幸被天灾人祸、兵荒马乱毁坏,损毁惨重,已非唐宋时的盛况。现存的建筑都是在清代陆续建成的。

走近青羊宫,首先看到的是雄伟的山门。山门上方高高悬挂着一块金色的横匾,上面用三个金色大字写着“青羊宫”。此匾是清乾隆年间成都华阳县令安鸿德的墨迹。是青羊宫的大文物之一。据了解,原山门建于明代,左侧有一尊土地神像和一尊青龙像。还有黄恩九龙纪念碑,建于明朝郑德十年的冬天。右边是一尊白虎雕像。而且还有七星木桩,上面刻着道藏印章的印文。

现山门与灵官殿合二为一,又称灵祖楼,清光绪年间(1875年)重修。建筑龙虎等吉祥物雕刻在飞檐壁柱上,雕刻精细,造型典雅。

进了大门后,后墙上画着太极八卦。据说此图在国内只有成都青羊宫和北京白云寺可见,真假不得而知。继续走,你会看到混元寺。

混殿是青羊宫的第二大殿。它是在清朝光绪年间重建的。有二十六根石柱和两根木柱。柱子上刻有小鹿、凤凰望月、双狮打球等雕刻图案,生动活泼。大殿正中供奉着“混元祖师”。祖师面容慈祥,持有混合的甘源昆圈。后殿供奉“慈航真人”。

寺前立着重建四川青羊宫的碑文。虽然它竖立于2000年,但碑文是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原聊城雅县知府安鸿德所写,书法被唐嫣真青收藏。碑文描述了青羊宫的起源和发展。

位于三清殿和混元殿之间的是青羊宫的标志性建筑——八卦阁,共三层,建在重台上。亭的石台底座为方形,亭身为圆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圆的古训。

正门南面是十二属太极图的浮雕,造型古朴典雅。

整个亭宇都是木石结构,榫卯相连,没有一个楔子和一个插销。这个亭子大约20米高,17米宽。栏杆上的两层是八角形的。每个檐口都雕刻有狮子、大象、老虎、豹子和其他动物。屋顶由黄、绿、紫三色琉璃瓦砌成,屋顶的莲花花瓣衬托出独特的琉璃葫芦鼎,造型精美,颇为壮观。

重檐石柱16根,全部由巨石雕刻而成。其中八根外檐石柱,浮雕空滚龙抱柱,气势磅礴,栩栩如生,是我国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珍品。

三清殿是青羊宫的正殿,又称无极殿。建于唐代,清康熙年间重建。正门南面是十二属太极图的浮雕,造型古朴典雅。檐柱上雕有六合铜儿、双狮戏球等木雕。,旁边还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着:“福地卧青牛石间,天香白鹤满岁月”。这幅对联是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宇航题写的。

跨过门槛,只见大殿宽敞宏伟。大殿前有一尊三清像,左右各有6个真人。庙里有三十六根柱子。导游说,八根木柱代表道教的八大天王。二十八根石柱代表天上的二十八颗星星。寺前左侧有一口大钟,名为“鬼钟”,明代铸造,重约3000公斤。右边有一面鼓,用于初一、十五、吉祥仪式上击鼓敲钟。想必晨钟暮鼓一定会给人一种悠远清朗的感觉,仿佛超脱于世。

来到青羊宫,你会情不自禁地在三清宫的门旁看到两个铜青羊,这是青羊宫的宝贝。左边的铜羊是一只独角羊,是清雍正元年(1723年)大学士张鹏敖(小名信阳子)从北京买来的,以盛青羊宫的名义送给青羊宫的。底座上有一首纪念诗:“首都教师大会上得的铜羊,移至成都古道场。出殷似相知,寻华阳乐未央。”下一段有“信阳分题”二字。传说是宋朝宰相贾思道的遗物。这只羊有十二种动物特征,包括羊胡子、牛身、鸡眼、鼠耳、龙角、猴头、兔背、蛇尾、猪屁股、狗肚子、虎爪和马嘴。因为形状不一般,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看,我也上前听导游讲解。另一对带角铜羊是清道光九年(1829年)由云南工匠陈文炳、顾体仁应成都张克家族之邀铸造,献给青羊宫配独角铜羊。

相传这两只铜羊是消灾辟邪的神羊。如果任何人有疾病,只要轻轻一碰就能治病救人。女人摸青羊可以生男孩。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据说光是铜羊就很神奇,摸摸就能治病,还能驱散巫医。向男人求新道,用热手摸摸他冰冷的肚子。”难怪青羊摸起来有光泽。据介绍,独角铜羊、昏暗的时钟、吕祖纪念碑、三丰纪念碑、明代钱币兑换炉等三清殿里都是珍贵的道教文物。

再往后,就是豆捞庙了。豆捞堂,也叫陈元堂,建于明朝,是一座落地式建筑,全部为木结构。窦老,供奉在庙里,是道教的女神。额头上有三只眼睛,有四个肩膀,左右有四只胳膊。她们是三眼四头八臂的女神,偶像对人很好。豆捞的右边是西王母,在民间称为太后。左边,祭祀品是大地的帝王。两边分别是南极长寿帝和北斗七星六颗南星。豆捞寺是青羊宫现存唯一的明代原始建筑。

故宫在豆捞宫的后面。据介绍,原殿建于清代(公元1821 -1850年),因建筑危房而拆除。新礼堂建于1995年。玉帝供奉在大殿的楼上,三吏皇帝供奉在楼下的前面,魏紫皇帝和真武皇帝的雕像是后来供奉的。这三个官员是天官、地方官和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邪。这三官也指福禄寿三星,所以对面照壁上镶嵌着福禄寿三字。

只见众多男女香客,闭着眼睛缓步前行,伸手触摸照壁中间的“寿”字,祈求长寿。

围绕着豆捞殿和玉皇殿呈弧形,还有青羊宫的三个后花园。后花园三座建在土坡上。

左边是“基督降生台”,据说老先生就在这里。

右边是“说台”。据说老君就是在这里向阴解释佛法的。

中间是紫金台,又称“王堂殿”。大殿建于清初,殿内有王堂李渊和他的儿子李世民的雕像。

这里有一块碑,上面写着“改玄宗观为青羊宫圣旨”。“三套的布局是关于中轴线对称的,非常严谨。王堂殿位于中轴线上部的中央,另外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两侧。平面布局呈三角形,对应天上“三颗星”的情况。”

清宫东侧是二贤寺。资料显示,这里曾是青羊宫的后花园,占地约70亩。过去它是用来接待达官贵人和名人的。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四川省按察使赵良弼来到青羊宫参访,寻求真相。我听说吕洞宾和韩湘子两位神仙来过这里,所以他们增建了寺庙。第二尼姑庵是全真道有名的密林,是全真七子之一的龙门派碧东派丘处机的祠堂。第二庵的祖师是全真龙门派碧东派创始人、著名道士陈庆觉(1606-1705)。现在二仙寺的建筑大多是后来新建的,中轴线与青羊宫中轴线并列。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文昌庙、吕祖庙和二仙庙。

(网络图片)

山门的正门在文化公园,关门了,出不去,很可惜。据道长说,康熙御书“二仙”的牌匾现在还挂在山门中间。

不过山门里面的壁画还是挺好看的。画面上“道”字写得气势磅礴。

这是文昌殿,原名玉皇殿,是清代的砖木结构,楼底重檐建筑。大殿上悬挂的“澹台壁东”匾额,是康熙皇帝觐见壁东派创始人陈清·石觉御书时所赠。左边是三皇殿,右边是100座寺庙,现在是道教文物展厅。两座寺庙都是清代建筑。

这是吕祖寺,二仙寺的主殿,占地约900平方米。自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以来,这里一直被用作供奉四川省春阳皇帝的场所,也是传道授业期间举行礼仪仪式的祭坛。2004年全面维修后,全真教创始人重阳全真教开福帝(王重阳创始人)富友大帝雕像及七尊真身供奉在中心。

第二座神仙庙,由吕洞宾和韩湘子任住持。它是一座高大雄伟的重檐建筑,大厅里有吕洞宾和韩湘子的雕像,左右两侧有张天师道陵和第30任石天·许婧·石天的雕像。

屋顶瓦片上的雕刻也相当精美。

最后一个入口是藏经楼,现在已经改成老庄书院了。外墙的两首宝塔诗值得玩味。

两殿与青羊宫融为一体,分为左殿和右殿。被誉为“川西第一道教宫观”、“西南第一丛林”的杨公第二仙人观,不仅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务院指定的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据介绍,青羊宫最珍贵的文物是一本道教经典。此版《道藏集解》,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刻本,共一万三千余件,均为梨木雕刻,每件两面雕刻,布局清晰,字迹工整。它是当今中国唯一保存下来的道教经典板,是极其珍贵的道教历史文物。

杨公确实充满了香。虽然是冬天,但人还是很多,香炉里烟雾袅袅。空空气中弥漫着香烛特有的浓郁气味,房前屋后时时刻刻响起的钟声。

杨公宫也有一个茶馆。很多人都是那么安静,坐在那里悠闲的品着香茶。似乎他们是想感受和欣赏“道法自然”的奥妙。

放眼望去,宫外高楼林立,金碧辉煌的宫殿厅,院中苍松翠竹,幽静秀丽的小径,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地方,古朴与时尚重叠的地方,让人陶醉,心旷神怡空。

22015年2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