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马铃薯怎样种植(马铃薯种植技术)

马铃薯种植技术(如何种植马铃薯)

马铃薯又称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前三位依次是小麦、水稻和玉米),也是世界五大作物之一(其他四种分别是小麦、水稻、玉米和高粱),中国也是世界上马铃薯产量最大的国家。

对于许多农民朋友来说,土豆可能是最常见的作物类型。现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民都已经种植或者开始种植土豆了,但是每到土豆收获的季节,很多农民都会发现不同田地种植的土豆总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差异!

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差异的原因与马铃薯的播种期、播种方式、苗期处理和田间管理密切相关。因此,在当前的马铃薯种植期,有必要让大家了解马铃薯播种和管理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实现马铃薯播种后整齐出苗,收获时高产优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马铃薯高产种植的管理方法,供农民参考。

一、马铃薯的种植时间

土豆最适合在16-18度的温度环境下生长。当温度低于4度时,马铃薯种子一般不发芽,但当温度高于25度时,高温会严重抑制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和薯块的发育。

在种植时间上,大部分地区的马铃薯一般在春季的2-3月种植,但由于我国南北温差很大,具体种植时间也有所不同。从北到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南方和西南地区由于靠近赤道,气温高,一般在10-11月可以开始种植。浙江、江西、福建、重庆、江苏、湖北、安徽等中东部地区一般在春季立春后的1-2月种植,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山西、宁夏等省份一般在春季的2-3月种植,而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内蒙古等气温相对较低的北方地区,马铃薯的种植期一般为

在播种温度方面,一般情况下,只要种植地表土下5-10厘米的土壤温度连续5天稳定在5-8度以上,就可以种植马铃薯,当当地温度达到8-10度时,马铃薯种子就可以发芽出土,当当地温度达到12-15度时,幼苗就可以迅速生长。

二、马铃薯种植用地的选择

马铃薯不适合连作,连作种植的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率比较高。为了保证马铃薯的生长、产量和质量,最好选择近2-3年没有种植过马铃薯的地块。

虽然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由于其生长期长,果实量大,对养分的需求量和消耗量大,其产量完全来自于地下薯块的扩大,因此应种植在土壤疏松透水、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沙地上,这样更有利于地下薯块的发展和扩大,也有利于后期产量的增加。

另外,土豆怕涝,要选择地势高、排灌方式好的地块种植。

三。马铃薯品种的选择

优质的马铃薯种薯是保证马铃薯高产优质的基础。品种方面,要选择发育饱满、皮色光亮光滑、头大小均匀、外观整齐一致、芽根明显、无病虫害、不冻伤、不腐烂的优质马铃薯种薯,最好选择早熟、稳产高产好、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的脱毒品种。

此外,在播种前,应提前将马铃薯种子放在阳光下暴晒2-3天,以打破种子的休眠期,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马铃薯种子表面的病菌;烘干种子时,应同时剔除有病害、虫眼、腐烂、皮裂、芽眼坏死的劣质种子。

第四,播种前催芽

马铃薯可以催芽播种,也可以不催芽播种,但对于种植期较晚的地块,最好采用催芽的方法。另外,通过催芽播种马铃薯种子,可以唤醒休眠的马铃薯种子,使其播种后发芽早、快、均匀、有活力,同时避免马铃薯种子播种后腐烂不发芽的现象。

加速马铃薯发芽的方法也比较简单:

将选好的马铃薯种薯平铺在10厘米左右厚的沙子上,再铺上一层5厘米左右厚的细湿沙,或按照底层湿沙,一层马铃薯种薯,一层湿沙的方法叠放。发芽时,沙子始终是湿的,发芽环境在15-20度左右;催芽7-10天后,待马铃薯种子长出芽头后,将马铃薯种子切成1-2个健壮芽头的种块,每个种块约20-30克;然后用草木灰、多菌灵、甲基硫菌灵、高锰酸钾和硫酸铜的稀溶液进行拌种消毒灭菌,并在阳光下晒干种子,促进马铃薯种子切口愈合,最后继续发芽至0.6-0。如果发芽时间过长,播种时很容易将马铃薯种子的芽折断。

供大家参考:马铃薯种子的切口有利于促进马铃薯种子内外的氧气交换,可以加快播种后的发芽率和出苗率。但要注意对刀具进行消毒(可用酒精或生理盐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等。)以防止病菌感染带有切割器的健康种子块。

动词 (verb的缩写)马铃薯种植方法

马铃薯可以在平地或起垄播种于。但建议采用起垄覆膜播种,病虫害少,可按穴沟播或按需播种。一般每亩播种密度可控制在5000-6500株左右。

在播种方法上,应提前15-20天进行深耕,耕深约25-30厘米。然后结合土地平整,每亩可按高氮高钾复合肥50公斤或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马铃薯专用配方肥70公斤或腐熟有机肥1500-250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氮肥15-20公斤的用量施足肥。施基肥时,要注意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并翻入土中。

马铃薯可按30厘米行距、20-25厘米株距的密度播种(早熟品种株距20厘米左右,中晚熟品种株距25厘米左右);播种马铃薯种子时,种子芽朝上,均匀,然后在马铃薯种子上覆盖5-10厘米的薄土,盖上薄膜或稻草,再淋水保湿。

不及物动词马铃薯种苗推广与管理

起垄覆膜种植的马铃薯,播种前到现蕾一般不需要过多浇水施肥,因为覆膜或秸秆保水保湿性好,播种时使用的基肥也能充分满足马铃薯前期的养分需求。马铃薯播种至出苗期间,如果表层土壤板结,应及时浅锄松土,促进马铃薯种子出苗。如果苗弱,土壤缺水,也可以用适量稀人粪尿淋苗,促进其生长。

另外,当幼苗长到1-2片叶时,只要低温没有寒潮,就要及时破膜放苗,避免薄膜灼伤幼苗,促进幼苗尽快适应外界环境。

破膜放苗的方法:选择上午9-10点和下午4-5点的阴天或晴天,在幼苗生长的塑料薄膜上剪开一个十字形的口子,然后小心地引导幼苗使其从膜中漏出。

此外,由于马铃薯幼苗在放苗前一直暴露在膜下相对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突然破膜放苗后可能不适应外界地温环境。为了提高地温,保护幼苗,可以在破膜放苗的同时,用细土将幼苗周围的塑料薄膜封严,防止风吹降低地温。

七、马铃薯种苗管理

马铃薯的田间管理主要包括中耕、除草、起垄、施肥等,但为了节省时间和劳动力投入,这些项目一般与我国信息资源的网络耕作相结合。

马铃薯的产量不仅与水肥营养是否充足有关,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环节,因为中耕起垄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疏松渗透性和保水、保温、保湿的性能,还可以促进马铃薯体内匍匐茎的萌发,匍匐茎顶端膨大可以形成马铃薯块。因此,马铃薯精细中耕起垄可以促进马铃薯长出更多的匍匐茎和块茎,同时有利于为马铃薯块茎膨大创造优良的土壤环境。

正常情况下,马铃薯生长期一般需要进行两次左右的翻耕起垄追肥,但要把握好相关时机和深度。

第一次翻耕起垄的时间可以在秧苗全部栽下后或秧高12 cm左右时进行。因为此时马铃薯的匍匐茎尚未形成,可以适当进行深耕,深度控制在8-10 cm左右即可。二次翻耕起垄的时间可控制在马铃薯植株现蕾后或苗高40 cm左右时,因为此时马铃薯已形成匍匐茎,匍匐茎顶端开始膨大结薯。为了避免对形成马铃薯块的匍匐茎产生不利影响,这种翻耕应略浅,深度可控制在4-6厘米左右。起垄厚度应控制在不小于12厘米。过早或过晚、过深或过浅的培土都不利于甘薯的高产。

在施肥管理上,除了播种时施足基肥外,还应注意在生长期的不同阶段进行覆土和根外追肥。

第一次施肥可以在马铃薯全栽后或苗高12-15厘米左右时追肥促苗(或结合第一次中耕),因为这种追肥主要是促苗和促进茎叶生长,应以速效氮肥为主,可按每亩8-10公斤氮肥量追肥。第二次追肥可在马铃薯蕾期或苗高35-40 cm左右时用于促进马铃薯施肥(也可与第二次栽培结合使用),因为这种追肥主要是为马铃薯的发育和结果提供养分供应。为了使马铃薯结出更多的马铃薯和大马铃薯,应以钾肥为主,氮肥为辅,追肥可按每亩10-15公斤硫酸钾复合肥加3-5公斤氮肥的用量使用。马铃薯开花后,一般不需要在根际追肥,尤其是氮肥,但可以通过叶面喷施来补充磷、钾和微量元素。需要注意的是,施肥后要及时浇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