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浅析约翰·邓恩的诗歌特色(约翰邓恩)

约翰·邓恩(浅析约翰·邓恩的诗歌特色)

约翰·邓恩生活在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而且他很有诗歌天赋,甚至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玄学派”,从此掀起了新的诗歌浪潮。他的作品主题新颖,内容深刻。他出人意料的比喻不仅令人惊讶,而且令人印象深刻。他的诗中千变万化的格律和近乎口语化的诗歌内容令人耳目一新。在诗歌创作中,约翰·邓恩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的诗歌特色。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坛出现了一批诗人,他们以出人意料的奇特隐喻、口语化的诗歌内容和多变的格律为特征,也被称为“玄学诗人”。其主要成员包括约翰·邓恩、乔治·赫伯特、安德鲁·马维尔等。

玄学诗歌不同于传统诗歌。它喜欢用新奇的形象和奇特的比喻来丰富自己的内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境”。这些玄言诗的语言近乎口语化,在诗歌的节奏和格式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主题多样而复杂,充满了作者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其中那些奇奇怪怪的意象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约翰·邓恩是玄学派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他的诗歌不同于当时大多数流行的诗歌风格。他抛弃了过去人们在诗歌中使用的传统意象,选择了一些非常奇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特色。

1.约翰·邓恩与玄学派诗歌

17世纪,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思想冲击着那个时代的学者。很多学者在这波资本主义浪潮中接受了思想的洗礼,他们开始接受这种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新思想。同时,因为新的想法不仅仅是一个,一时间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想法。

对于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学术和思想爆炸时期,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这一时期创作出了他们有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

约翰·邓恩就是其中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家庭,从小就受到宗教的影响。但他不是迂腐的老教派。相反,他更喜欢新教,被称为异端。新教在英国建立后,他成为了一名牧师,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在以后的创作中有了浓厚的玄学气息。

(约翰·邓恩)

同时,由于他处在一个时代变迁的时期,他所处的时代存在着非常多的矛盾和冲突。在文学界更是如此。在新旧文献竞争和博弈中,有些人选择了旧文献,他们在许多先进人士眼中成了迂腐之人。一些人站在了新文学的一边,他们成为了革新的主力军。但是,约翰·邓恩特殊的创作风格很难界定,所以他并没有分成两个阵营。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但他这种风格迥异、意境深远、直指现实的诗风,很快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他们发现约翰·邓恩的诗里似乎有一种不为人知的魔力,让人想再读一遍,于是他们也开始模仿约翰·邓恩的写作风格。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模仿,这种玄学风格的诗歌创作逐渐形成了一个流派。

玄学派诗歌就是这样兴起的。可以说,约翰·邓恩是这个诗歌流派的创始人。虽然玄学派的诗歌在后来的岁月里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在17世纪,当约翰·邓恩第一次创作出这样的诗歌时,无疑对人们是一种极大的震撼。当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种充满想象力,作品中充满奇喻的诗句时,就像唐朝人看到李白的《蜀道难》时感慨万千。

(舒道楠)

约翰·邓恩的诗歌不仅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促进了后世玄学派诗歌的形成,也让想要摆脱浪漫主义颓废迹象的诗人看到了新的创作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对后世的影响会更大。

二,约翰·邓恩的诗歌意象

约翰·邓恩诗歌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无疑是他的构思。他总是在诗中加入许多奇怪的隐喻来表达他的感情。这些奇怪的比喻总是出人意料,深以为然却又合情合理,恰到好处。在约翰·邓恩的诗中,最有特色的是《跳蚤》。

(现实中的跳蚤)

约翰·邓恩选择了新颖独特的立意。他从不使用当时大众熟知的甚至是很多人写的意象来构思他的诗歌。在我们中国人的审美观念里,美好的东西就应该和美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甚至在我们赞美美好的东西的时候。

(让人向往的婚姻)

相比之下,约翰·邓恩用“跳蚤”来比喻爱情和婚姻的美好事物。人们很难从心理上接受这种恶心的虫子来比喻美好的事物。可以说,即使是当时最浪漫的诗人,也无法将讨厌的虫子“跳蚤”与我们心中神圣的爱情和婚姻联系起来,但作者做到了。

《跳蚤》这首诗写道:

看这只小跳蚤

你可以看到你对我的否定有多小。

它先吸我的血,然后是你。

我们的血液被包裹在里面。

你知道你不能把它留给任何人。

这种罪恶和耻辱,足以让女生失去理智。

然而,在求爱之前,他自得其乐。

身体由两种血液组成的血液膨胀。

这比我们要做的要勇敢得多。

请停下来,原谅这只跳蚤的三条命。

在里面,我们有一份婚姻协议。

这只跳蚤是你我的替代品。

是我们的婚床,也是婚礼的圣地。

虽然父母互相讨厌,但我们还是见面了。

在这黑色的城墙里的秘密

虽然世俗让你有了杀我的意图。

不再有自我谋杀和亵渎。

三项谋杀三条生命的罪名。

突然,残酷地,你的指甲染上了无辜的紫色血液。

而你却没有意识到。

这个跳蚤霓虹族犯了什么罪?

只是你身上的一滴血。

《跳蚤》可以说是一首难忘的玄言诗,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偏爱美好事物的人来说。跳蚤这种恶心的虫子,作为一个诗意的形象很难让人喜欢。我认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这种形象有些不同。跳蚤天生恶心,这种效果正是多恩想要的。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跳蚤作为意象来描述我们心中美好的爱情。年轻男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它先吸你的血,再吸你的,我们的血都融合在里面了。”这样,跳蚤的身体就成了情侣们的秘密婚礼场所。用跳蚤的这些行为来描述爱情和婚姻,显然让人非常不愿意接受。

诗歌中的男女因为各种原因不敢公布恋情,而看似微不足道的跳蚤在爱情面前却勇敢得多,积极得多。它“求偶前自娱自乐”,敢于把自己“肿胀”的身体暴露在人前,即使最后悲惨地死在“紫血”的指甲下。相比之下,小跳蚤瞬间显得比那个自称但胆小的人类强多了。

(年轻的约翰·邓恩)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约翰·邓恩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跳蚤,依然可以成为他诗中的意象,隐喻的是我们一直赞美和向往的爱情。因此,约翰·邓恩能够成为玄学派诗歌的先驱不是没有原因的。

三、约翰·邓恩诗歌歌曲中“爱”的表达

恩爱夫妻最痛苦的就是分离,但只要想到即使分离很久很久,彼此相隔很远,他们依然心心相印,在茫茫人海中互相关心,丈夫随妻子而动,妻子随丈夫而动,那么人们就不需要为这种分离而过于悲伤。为了说明这一点,约翰·邓恩在献给妻子的诗《临别赠别:哀》中,用“圆规”的意象来表达恋人之间的爱情,从而使这一意象成为玄学派诗人最著名的“荒诞隐喻”,这对于一向以鸳鸯蝴蝶等意象赞美爱情的中国文学来说,无疑是非常新颖的。

(摘自《告别:我的哀悼》)

诗人把一对夫妇比作指南针的脚。想想吧。圆规的脚由固定轴固定,象征夫妻之间的结合点,也就是共同的地面。画圆时,一只脚必须固定,另一只脚必须绕着固定的那只脚旋转。这说明夫妻一方跟着另一方,以另一方为中心。他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完成了一个完美的圆,夫妻双方都过上了完美的生活。

多恩的“圆规”形象,虽然看似奇怪,不可理喻,但本质上却极其贴切恰当。让世人觉得“神秘”正是多恩想要达到的目的,因为他不喜欢当时流行的绚丽诗风,他的感情不是通常的甜美诗风所能表达的。因此,他选择走一条不同于常人的新路,给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诗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现实生活中的指南针)

约翰·邓恩对爱情的赞美可以说达到了极致,但他生活在一个频繁变化的时代,旧的信念和新的理论、新的信念相互斗争,逐渐被新的信念所取代。所以,他不相信“永恒的忠诚”这样的话。他对整个生活和社会都有怀疑,尤其是对男女关系能否天长地久有怀疑。

(摘自宋托)

这符合多恩爱情诗的另一个主题:对爱情的否定。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作品是SongTo,充满了对女性不忠的赤裸裸的批判,没有任何遮掩。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女性不忠的讽刺和不屑。除此之外,语言上也经常使用口语对话,生动活泼,轻松俏皮。

(17世纪的英国)

面对“爱”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约翰·邓恩的诗歌充满了对简单爱情的赞美和向往。他渴望爱情,但同时又害怕爱情。由于处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约翰·邓恩对爱情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从他的诗歌中对爱情的否定就可以看出来。他对爱情的矛盾心理也反映了当时人们面临的一些问题。

第四,约翰·邓恩诗歌的特点

约翰·邓恩过去常常在他的诗中与别人争论。因此,他在许多诗歌中采用了辩论的语气。比如圣十四行诗的第十首,日出,成圣等等都是用这种语气写的。在格律体上,他也是平淡甜美,总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突兀而不和谐。

(节选自神圣的十四行诗)

以他诗的开篇为例。他们往往以一句命令开头,比如“请站起来听我给你上一课”(阴影的一课);“看在上帝的份上,请你闭嘴,让我去爱”(成圣)。或者是以一个问题开头,比如“我真的不明白;我恋爱前你在做什么?”(早上好);“你创造了我,你的作品就会衰落?”(《神圣十四行诗》第一首)。

甚至一个问题,比如“忙碌的老傻瓜,任性的孙,为什么要穿过窗杆,隔着窗帘来到跟我们打招呼?情侣的季节一定要和你的一样有转折吗?”(日出)。还有一种问候,如“死亡,不要骄傲”(神圣十四行诗第十首);”去吧,去捉一颗流星”(宋)等。然而,尽管突然打开,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效果。它能吸引读者的目光,抓住读者的心,让读者迅速投入到诗歌中。

(摘自《阴影中的一课》)

约翰·邓恩诗歌的这些特点,往往会给每一个读者带来新鲜感。大家在看他的作品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知道作者接下来要写什么。由于约翰·邓恩作品的形式并没有拘泥于当时很多人诗歌创作的形式,读者无法猜测作者的笔下会出现什么样的内容。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而且,作为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约翰·邓恩,他面对的是新文化与旧文化的碰撞,是一种彻底颠覆传统的文化创新。所谓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将利剑插入旧文化的心脏,从而彻底摧毁它。这对于约翰·邓恩来说无疑是一场冒险和战争,所以他与旧的文学创作观念背道而驰,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自己的诗歌特色。

结论:

通过了解约翰·邓恩诗歌创作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思想大爆炸的时代,学者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一部又一部不朽作品的过程。同时也是像约翰·邓恩这样标新立异的学者,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学术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约翰·邓恩是诗歌散文中的奇葩。作为玄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玄学派诗歌特征。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那天马兴空的想象,也可以看到他的作品对当时残酷现实的批判。他的创作为诗歌开辟了新的道路,影响了后世。他值得研究和探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