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天下十大书法家(著名书法家)

著名书法家(世界十大书法家)

导读:在看这篇文章之前,神秘侠想说:单纯比较孰高孰低意义不大。在艺术审美观念的不断演变中,有人爱旗袍,有人爱波西米亚,同样是裙装,不同的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推而广之,这个话题可以解决中国书法史上很多有争议的话题。

理清书法的发展脉络,比较各自书法的优势,目的在于更容易建立更系统的书法审美观,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最美的一面。

因此,本文仅供参考。

第十名: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本名道士,后号福翁,又名玉先生,汉族,洪州汾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家、书法家,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与杜甫、、陈并称“三祖”(黄是其中之一)。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立业县尉、京师国子监教授、学堂录事、工部左郎、秘书程、府州别驾、安置等。诗歌方面,他和苏轼并称为“苏黄”;在书法方面,他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大家”。就词而言,黄虽曾与秦观并称,但其词学成就远不及秦观。

柱子上的铭文

第九名: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画家、书画家。子瞻,又名大苏,又名东坡居士。梅州眉山(今属四川)。和父亲苏洵、哥哥苏哲一起被称为三苏。他是文艺全才,文王洋豪放,懂流畅,与欧阳修并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瓯塑;诗歌清新浑厚,善用夸张的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风格。他们与黄庭坚被称为苏黄。词的豪放派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书法行书、楷书,能创出自己的新意,用笔跌宕起伏,有童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画和学文学是一样的。我喜欢制作枯树和奇怪的石头。论绘画,我主张形似。著有《苏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黄州冷食驿站

第八名:米菲

米菲,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法理论家。原籍太原,后迁居襄阳。天赋高,人物散,又是那么干净,沉迷。为唐人服务,多储奇石。不,是石。书画是一家人。善于识别。曾任校书记、书画博士、礼部外交大臣。擅长诗词、书法、篆刻、隶书、书法、草书等。他擅长临摹古代书法,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宋四家之一。

舒苏铁

第七名:刘公权

刘公权(778-865),唐代著名书法家,京兆花园(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汉族。官至太子,人称“刘”。刘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被称为刘燕。初学书法的王羲之,通读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和的书法最好,于是向颜欧学去,在晋人神韵和颜体飘逸苍劲的书法之间形成了自己的刘体,以刚劲有力著称,后世有“颜古”之誉。他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大唐惠元钟塔碑记》、《金刚经刻本》、《神秘塔碑》、《苏峰碑》、《神策军碑》等。此外,还有墨迹“赵萌领带”和“王献之送梨领带后记”。

神秘的宝塔纪念碑

第六名: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本名,宋雪道士,又号宫道士,人,汉族,中年时(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博览群书,精通诗文,精通经济,精于书画,擅长金石,精通书法,懂得鉴赏。尤其是书画成就最高,开创了元代绘画的新风格,被誉为“元人之冠”。又善篆、隶书、真迹、书法、草书,尤以书法、草书著称。他的文笔飘逸灵动,笔法工整,笔法圆润。他在世界上被称为“赵体”。他与颜真卿、刘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中国唐代书法家。中唐杰出的书法家。而刘公权说:“颜顾”。

丹巴片

第五名:怀素

怀素(725-785),唐朝人,出家人,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一个小小年纪的好佛,一个和尚。他是书法史上首屈一指的草书家。他的草书叫《狂草》,用笔浑圆有力,使之如环转,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他与唐代另一位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典狂”或“张颠醉”。

自我描述帖子

第四名:欧阳询

欧阳询,生于南朝武帝永定元年,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557-641年),享年84岁。我的姓欧阳,我的名,我的信本。据《唐书》记载,欧阳询是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历史上四大楷书名家之一,代表作有《九成宫礼泉铭》、《皇甫生日碑》、《花都寺碑》、《兰亭集》、《行书千字文》等。他对书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包括书法“八法”。他的楷书,借鉴了南北朝时期的大碑体系,兼有刻石本和魏晋真迹的优点。它是充满活力的,危险的,严格的。在书法史上,他的影响之大,除了二王和颜真卿,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九城宫

第三名: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唐代杰出的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本名陈清,琅琊孝(今临沂市费县朱满村)人。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做过篆书,他的母亲印石也擅长书法。他创立了“颜体”楷书,与赵孟条、刘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而刘公权说:“颜顾”。开元年间(713-741)晋升进士,入一等司。他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后移庙为御史服务。被当时权臣杨所嫌弃,贬谪到平原(今山东)当太守。它叫燕平原。肃宗到凤翔时,被授予宪司秘书,移任神医。到了一代,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被封为“严”。

多重宝塔

第二名: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321-379)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居殷珊(今浙江绍兴)。至官右军将军,必取文史,故世称,王必取。王羲之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他的叔父王逸、王导;堂兄弟王天和王洽都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誉为“书圣”。

兰亭集序

第一名:王献之

王献之(344-386年),殷珊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号官奴,汉族,祖籍山东临猗。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晋代司马昱的女婿。从官至中书令,以区别其弟王敏,称“大令”,与父王羲之并称“二王”。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上四圣”。

中秋邮报

王羲之和王献之后来被称为“二王”。但是,从他们去世到南朝宋齐时期,王献之在书法界的中始终排名第一,称霸老爸数百年。唐太宗即位后,推崇王羲之,贬低王献之。甚至为了提高王羲之的地位,下令焚烧王献之的原作,使王献之的原作几乎绝迹。罕见的中秋贴、十三行洛神赋、鸭头丸贴等。,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后世的翻版。

从二王留下的作品来看,右军整体上是高于大令的,但说谁绝对高于谁也不一定正确,因为王献之从小就有一个很好的书法老师——王羲之。然而,王献之并不满足于他父亲的基础,但他仍然寻求突破。因此,王献之在许多笔墨布局的处理上比王羲之更为巧妙。一些书法家在风格上寻求突破,但最好向王献之学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