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水笙寺(罗源水笙寺历史悠久,起源于明代)
在罗源县南郊,有一座莲花山,名曰“莲花山”。山上流动的泉水像“圣水”一样甘甜醇厚,可以治病。所以,半山腰上建的一座佛寺叫“圣水寺”。
圣水寺始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年),几经修缮,现在留下的是明代万历年间重修的房屋,三进三叠,大殿。
迎面是雄伟的“天王殿”。两侧坐着四大天王,中间是赤裸上身的弥勒佛呈上。
寺庙后面有一个“宣泄池”。只见泉水“破墙”出石墙,“泻”在一池,叮叮当当。池中荷花婀娜多姿,露珠淋漓;在水里玩金色的鳞片...
水笙寺是青少年经常去的地方。可能那些年没地方玩,莲花山水笙寺安静雅致的一面成了我小时候常去玩的地方。
启东是水笙八景之一。虽然洞口只有40多平米,高一尺,口腹都很大,但却是天然的石室。宋代以前,这里叫“凌源洞”,因洞内水汽常年蒸发不掉,又叫“云起洞”。洞内有18尊碧霄罗汉,根据佛教经典记载,其中16尊由南宋石匠陈增元精心雕刻而成。造型简约质朴,具有五代画家关修的画风。造型线条虽粗糙,却能刻画出每一尊罗汉的内心感受,是不可多得的一组艺术品,目前是福建省第三核定的文物保护单位。
对于云起洞,学者和诗人一直对它情有独钟,留下了许多精彩的诗篇。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首诗是抗金民族英雄、罗源余光庭、关南阳知府金时所作的《幽栖云洞》。这首诗写道:
“去住无心洞,云巢寂寞。信息网络
远观此胜,非同一般,山川花香闻不同。"
水神庙旁的睡鹤石,是我经常独自去欣赏,流连忘返的地方。卧石,曾用名布拖峰,属花岗岩,高出地面9米,形似鹤在第一翼下觅食而眠,故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