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唯冠(小I机器人诉苹果siri侵权案重启)
8年前备受关注的小I机器人诉苹果专利侵权案近日重启。
2020年8月3日,小I机器人(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臻公司)正式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苹果公司停止Siri(智能助手)专利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要求苹果公司停止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侵犯ZL200410053749.9发明专利的产品,暂按索赔金额10计算。
确定小I机器人专利有效性的最高方法
“小机器人重启”一案,源于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对其专利效力的修改。
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对智臻公司“聊天机器人系统”专利的效力作出最新判决,撤销北京高院此前的二审判决,维持北京一中院一审判决,认为小I机器人专利有效。
根据最高法院的判决,小I机器人是中国发明专利ZL200410053749.9(一种聊天机器人系统)的持有人,该专利于2004年申请,2009年授权。该专利是我国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基础专利之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以指挥机器人用格式化语言完成任务,用自然语言进行聊天对话。
据智胜公司介绍,2011年,苹果公司在其iphone4S手机上首次引入Siri,即智能个人助理服务,随后在iphone、iPad、iTouch、MacBook、HomePod等所有产品中都安装了SiriSiri成为苹果产品人机交互的主要入口。经司法鉴定,Siri技术方案属于小I机器人的专利权利要求ZL200410053749.9的保护范围。
智胜公司表示,该公司专利的聊天机器人系统有两个功能,一是“用户可以和机器人聊天,但得到的是非常拟人化的对话”,二是用户可以“指挥”机器人为用户查找信息、玩游戏”。
“至于Siri是否属于小I机器人的专利保护范围,很多人都希望专利无效,但判断这项专利的申请要从技术本质上论证。最高法的判决也说明小I机器人的专利在技术上是非常明确的。”至真公司律师、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袁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袁洋表示,在接下来的诉讼中,小I机器人将从三个方面论证苹果的Siri侵权行为。是苹果官方介绍中对Siri功能的描述;二是测试Siri的用法和功能。三是对比Siri在海外申请的专利。
不过,袁洋也指出,实际诉讼中的情况可能更复杂,挑战也很多。“比如苹果曾经辩称siri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完全遵循专利注册的技术路径等等。”
8年前,智臻公司以侵犯苹果iPhone聊天机器人Siri为由,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因为专利效力悬而未决,侵权诉讼中止多年。最高法院改判,意味着至臻公司在后续的民事侵权诉讼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I Robot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慧远表示:“作为一名技术从业者,我非常尊重苹果,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为整个世界带来了很多价值和体验。然而,消费者为他们购买的每一件苹果产品买单。反过来,苹果应该尊重创新,使用我们的专利,并向我们支付合理的费用。”
资料显示,智臻公司于2004年进入人工智能和聊天机器人领域,在QQ上推出即时通讯软件MSN和小I机器人。从2011年开始,小I机器人正式从B2C领域转向B2B2C领域。目前,小I机器人的主要业务是通过智能交互平台、智能语音平台、知识融合平台、AI服务基础平台等核心智能产品,为合同中心、金融、政务、医疗等数十个行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和落地服务,终端客户超过8亿。
Siri在中国市场何去何从?
除了经济索赔,小I机器人在本次重启的民事诉讼中要求苹果停止Siri(助手)专利侵权,包括但不限于要求苹果停止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侵犯ZL200410053749.9发明专利权的产品。
如果小I机器人胜诉,是否意味着装载Siri功能的苹果产品将退出中国市场?对普通消费者有哪些影响?
至臻公司律师、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袁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利案件的走势一般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走完案件的诉讼程序,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另一种是侵权人支付专利使用费,实现双赢。前者意味着如果智胜胜诉,苹果将无法再使用siri。
“目前小I机器人对案件趋势持开放态度,也希望创新的价值能够得到回报。智胜公司也承认,siri的出现确实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因为小I机器人的产品刚出来的时候主要是面向2B市场,而siri打开了2c市场,让这种对话式机器人进入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袁洋说。据他介绍,小I机器人和苹果也有过专利支付方面的接触和咨询。
这并不是苹果果公司第一次在中国市场遭遇侵权诉讼。之前最轰动的案件是唯冠深圳与苹果的商标侵权案。
2000年,唯冠集团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注册了iPad的商标。次年,唯冠的内地子公司深圳唯冠注册了iPad中国商标。2009年12月,苹果公司通过其英国子公司IP Application支付3.5万英镑(约合5.5万美元),从唯冠台湾省子公司唯冠国际手中购买了iPad的全球商标权,但其中不包括iPad商标在中国大陆的权益。之后,唯冠将苹果告上法庭,要求其停止在中国大陆的商标侵权行为。
2016年7月,苹果与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案达成和解,苹果向深圳唯冠支付6000万美元。
苹果与深圳唯冠在中国的商标案和解后的第二天,有媒体曝出小I机器人在上海起诉苹果siri专利侵权。当时由于时间的“巧合”,很多网友认为小I机器人利用苹果Siri进行炒作,甚至有人指称智胜公司是“专利流氓”。
当时,慧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小I机器人获得相关专利用了5年多的时间,期间有多次专利公告。当时因为业务主要在国内,没有申请国际专利。他说,如果申请了国际专利,苹果可能会更早注意到专利问题。
对于外界的质疑,袁洋表示,很多人没听说过小I机器人,认为是热点。事实上,小I机器人早已与微软合作,为MSN的智能聊天机器人提供技术支持。“中国企业敢打这样的官司,非常可贵。过去我们看到国外公司总是技术领先,国内公司出钱买专利。其实在一两个技术领域,也有中国领先世界的情况。”
八年拔河回顾
智臻公司与苹果公司的纠纷始于8年前,期间双方就知识产权的和解展开了几轮“拉锯”。
2010年,苹果收购了Siri。公司成立于2007年,投资2亿美元。2011年12月6日,苹果首先在其发布的iphone4S上推出Siri,即智能个人助理服务,随后又在iphone5、ipad3、ipad4、ipad mini、iTouch4等产品中推出Siri。
I Robot于2004年申请了“一个聊天机器人”的发明专利,并于2009年获得正式授权。2012年6月21日,小I机器人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苹果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和苹果公司专利侵权。苹果公司主张其在中国没有诉讼材料接收机构,法院依法启动境外司法送达。
2013年7月2日,上海一中院首次开庭。同日,被告代理人否认被告申请的美国专利(12/987,982)与Siri有关。2013年8月1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第二次开庭,被告承认上述美国专利与Siri有关。根据上海浦东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的司法鉴定意见,上述美国专利记载的技术方案属于小I机器人ZL200410053749.9的专利保护范围。
随后,苹果公司展开反击,于2012年11月19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宣告小I机器人ZL200410053749.9号专利无效。
2013年9月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决定,维持小I机器人的上述专利权有效。苹果公司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决定,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为被告,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被告作出的第21307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2014年7月8日,北京一中院依法裁定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于2013年9月3日作出的第21307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苹果公司败诉,上诉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2015年4月21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苹果公司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纠纷案作出判决,撤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第21307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责令专利复审委员会重新作出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2015年5月16日,小I机器人作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和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请求启动审判监督程序。
202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17)最高法34号行政判决书,经终审程序确认小I机器人ZL200410053749.9专利权有效。2020年7月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无效宣告结案通知书》决定终结本案审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