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醉翁亭(醉翁亭八联)
仇英《醉翁亭图卷》(局部)
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脚下,居四大名亭之首(四大名亭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吟诗作文章的著名景点,分别是浙江杭州的胡鑫亭、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始建于北宋李青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题写命名。
清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结识了琅琊山琅琊寺方丈智贤和尚,很快成为知音。为了方便欧阳修休息,智仙特建了一个小亭子,欧阳修亲自记下了。这就是著名的“醉亭”。从那以后,欧阳修经常去亭子里和朋友们一起找乐子喝酒。“太守和客人都来这里喝酒,喝得少了也喝醉了,年纪最大,就自称酒鬼。”“醉亭”因此而得名。欧阳修不仅在这里喝酒,还经常在这里办公。有诗说:“我为政事喜兴,各官上亭。”
醉翁亭周围的建筑布局紧凑新颖,亭台楼阁精致奇特,具有江北园林特色,有醉翁亭、二仙堂、冯公祠、顾美亭、项英亭、一亭亭、顾美亭等。,气势不同。亭内对联,简洁隽永,内容丰富,对仗工整,典雅通俗,千百年来深受文人墨客和百姓的喜爱。
醉翁亭联
不喝多怎么会醉?
还没有,麦西自称翁。
翻译:
没喝多怎么会喝醉,还没老就自称老头?上联暗示他虽有才华,却得不到志气,所以即使喝得不多,也想一醉方休,摆脱烦恼。夏莲嘲笑自己。信息网络
醉翁亭对联
翁当年醉酒,欲显于山川鸟语亲人,何以不迁官,唯有范之心可证;
来到远眺处,失望的是琴声无声,梅魂不归,十亩蒿草复原,石碑刻青苔。幸运的是,紫苏的墨迹永远保留了下来。
翻译:
这幅对联是后人以欧阳修的口吻写的。第一副对联写欧阳修与范仲淹比肩。他喝醉了酒,面对眼前的美景,想着自己虽然被贬谪,却依然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充满了忧虑。夏莲说,欧死后八百年,忧郁的琴虽然没了,醉翁亭记也磨破了,但好在苏轼的墨迹还在。
二仙堂对联
去黄冈,捧着周易香默默坐着,算是消遣吗?
贬楚河不仅好玩,还设凤山论酒论文。
翻译:
王禹偁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当太守,手里拿着一卷《周易》,默默坐以根香,放松世俗的烦恼;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当知府(太守),也可以自娱自乐,喝酒写作。
二仙殿原殿建于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毁于一旦。现在的大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建的。两位圣贤,楚州太守欧阳修和王禹偁。二仙堂里有两尊太守雕像,表情肃穆,一个拿着书,一个捻着胡子。
冯公祠对联
泉水的声音像是在听醉汉说话;
琅琊山上艳阳高照。
翻译:
醉翁亭建成后,吸引了众多游客。当时太常大夫沈尊博士来此瞻仰。看完后,他创作了钢琴曲《醉翁吟》(名为《太守草》)。过了几年,欧阳修和沈尊重逢,沈尊弹着钢琴《醉翁吟》直到太阳出来。
冯公祠建于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4年),是楚人为了纪念明朝冯若愚和其子冯在南太仆寺为保护“欧文”而修建的“宝松斋”纪念碑而修建的。
艺在亭对联
酒香春香引客饮;
山水入瓶。
翻译:
这幅对联取自欧阳修的一句话,意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川”。一边喝着让泉酿造的醇酒,一边欣赏琅琊美景,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逸亭位于琅琊山灵溪石南侧,原名“全春亭”。亭子四周凿石引水,仿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情景,是游人戏水饮水的地方。
湘亭对联
影薄,水斜,水浅;
淡淡的清香在黄昏的月亮上飘荡。
翻译:
出自《梅花》这首诗中的两句话,第一句描写的是梅花的姿态,梅花的美是音乐,是哀怨之美,是疏朗之美,第二句描写的是梅花的芬芳,在黑暗中飘荡,在月色下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香亭位于琅琊山一亭阁西侧,原名“看梅婷”。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周知滁州人王次魁因能在亭北看到顾梅的倒影,闻到梅花的清香,遂改名“影香亭”。
顾美亭对联
一觉醒来胸小无疲劳感;
当你喝醉的时候,你的梦很清晰。
翻译:
传说让泉酿的酒极其醇厚,少喝会醉。醉醒了也不用担心。
亭原名“梅瑞堂”,是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滁州判官张为观赏古梅花而建。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家书法家黄颐武在堂后山崖上镌刻“顾美亭”,并改名为“顾美亭”。亭子内壁嵌有六块石碑,是清代学者张鹏敖等人题写的。欧阳修亲手在这里种了一株梅花。至今已有几千年。
顾美亭内对联
节似欧苏,千年香梅撑铁骨;
冰姿适水月,终有一日雪香春风。
翻译:
描写欧阳修在这里种下的一株梅花,在顾美馆可以看到顾梅在不同位置的各种姿势,尤其是冬天,雪映梅花,树影薄寒,梅花清冷而富有性格。(滁州市纪委)
虽然几百年来醉翁亭多次被盗,但从未被人遗忘。有人曾写过一副对联:“翁去了八百年,故乡还在;山中走六七里,亭子不寂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