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五分钟了解大清朝的八旗制度(清朝八旗)

大清八旗(五分钟了解大清八旗制度)

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电视剧市场最火的是清宫剧,尤其是康、雍、甘三代的故事都重新拍过,所以从小对清朝的历史特别熟悉。比如我们熟悉的八旗制度。虽然我们听了很多,但是真正了解八旗制度的人有多少呢?

电视剧《铁牙铜牙的纪晓岚》有这样一个情节:小沈阳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兰州调查处理重要案件,兰州的官员都对小沈阳言听计从。但是有一个人自称是大王大烟斗。不仅小沈阳彻底名誉扫地,小沈阳甚至还下跪迎接他。可以说,小沈阳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大臣,他在朝鲜与王公大臣平起平坐。为什么没有官职的金大烟袋会让他下跪?

其实这和我们今天说的八旗制度有关系。小沈阳满族属于正红旗。剧中,金大烟袋是正红旗第一代旗主戴珊的后代。因为旗主是世袭的,金大烟袋就是正红旗现在的旗主。按照规定,旗主管辖的旗号都是他的爪牙,而小沈阳是红旗人,也就是金大烟袋的爪牙,爪牙见到旗主自然要下跪。

我们知道女真是一个以水生植物为生的游牧民族。明朝满洲的女真临时成立了一个便于狩猎和征伐的军事组织,每十个人选举一个首领,人称“鲁牛甄珍”。这群十个人被称为“鲁牛”。随着建州女真的发展,鲁牛的编制也在扩大,人多了自然难以指挥。因此,为了统一指挥和作战,领导者们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于是就有了一个高于鲁牛的组织——“鼓山”,也就是中文的“旗”。

在统一努尔哈赤各部的过程中,努尔哈赤合并了很多其他部落的大臣,还有一些自愿加入的部落。为了便于管理,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重建并改革了牛录制度:每牛录有300人,牛录额贞(汉语意为“辅领”)为其首领;五牛记为旮旯,其首领为旮旯二珍(首领);五加拉是一座坚固的山,它的领导者是孤山鄂真(总司令)。固山之上,旗为各旗之主。

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更多的部落加入,努尔哈赤一下子成为辽东最大的酋长。这样的部队数量比以前多了好几倍,于是八旗系统应运而生。他把原来的红白黑三旗所统率的军队全部归类为黄征、正白、郑弘、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这是满洲八旗。

努尔哈赤是八旗中黄旗、镶黄旗的旗主,努尔哈赤的子侄、王公、贝勒是其他旗主。起初,大贝勒戴善掌管两旗,二贝勒阿敏掌管镶蓝旗,三贝勒掌管右蓝旗,皇太极掌管右白旗,杜杜掌管镶白旗。既然不同旗主辈分不同,那么八旗是否应该有个先后顺序?

八旗确实有一种旗色,但在清初的发展中有过几次变化。最初,国旗颜色排序是基于第一代旗主的等级。但皇太极即位后,为了提高皇帝的地位,阿敏和三贝勒受到打击,两蓝旗的地位下降,从而形成了两黄二红两白两蓝旗的排序。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后,因为是正白旗的主人,正白旗自然成为掌管皇帝的两个黄旗之后的第三个旗。至此,形成了黄、黄、白、红、白、红、蓝、蓝的旗色顺序,清朝没有变化。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开始执政,他把白旗置于皇帝的指挥之下,其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但这就形成了旗人的传统说法,即皇帝指挥下的两旗黄旗和白旗称为“上三旗”,其他旗称为“下五旗”。三旗自然受人尊敬,地位更高。

我们总说“满洲八旗”。大多数人不知道,清朝八旗中其实还有“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之所以这样,还是和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征服有关。后金在开发非信息资源的过程中,招募和俘虏了不少蒙古兵和汉族兵。蒙古八旗形成较早。1635年征服察哈尔后,皇太极正式将蒙古牛录纳入八旗,蒙古八旗出现。皇太极改变了将汉人纳入旗户为奴的政策,招募汉人编纂汉牛志,并于1642年将汉军牛志正式纳入八旗。

很多人以为清朝有二十四旗,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满族八旗、蒙古族八旗、汉族八旗是一个整体,即都属于一个旗主管辖。比如正白旗的旗主控制着满蒙汉军的正白旗。

清代八旗制度适应了满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战斗。可以说,骁勇善战的八旗军贯穿了满清的整个发展史,从最初的部落统一战争到以少胜多的萨尔浒之战,再到满清入关之战,八旗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清朝皇帝眼里,八旗子弟就是自己家族的成员,从旗人自称是奴隶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是统治的核心。八旗军队在打江山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自然享有很多特权。清朝入关初期,大量良田和汉人被置于旗下,称为“圈地”。旗人也免于赋税和劳役,在科举和职位上也有一定的特权。比如“实权富贵”自然是横幅优先。

但八旗制度已经衰落,八旗子弟甚至成为后世“纨绔子弟”的别称。其实康熙时期“三藩之乱”的主力是汉人绿营,当时的八旗兵已经走下坡路了。乾隆时期,旗人有个“生计”问题,除了遛鸟看戏,什么都不懂。甘龙曾经有一次阅兵,史书上说:“射一箭,箭是空的;马疾驰,人倒地。”可见八旗军队退化之严重!清朝时期,八旗子弟长期不用干活,每个月都有工资。自然就养成了懒惰颓废的习惯。封建特权制度是其衰落的根本原因。

到了清末,八旗军队受到西方列强的严厉教训。直到辛亥革命前,八旗军已不复往日辉煌。民国以后,由于“清朝的优惠条件”,八旗保留了部分职能。1938年,最后一个八旗组织锡伯族营被撤销,八旗制度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