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质地貌形成过程)
多年来:
一、岩石圈物质循环
(一)对三种岩石类型的认识
掌握三大岩石的转化
1.明确三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的箭头方向。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向外的箭头必须指向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可以转化为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可以转化为变质岩。
(3)沉积岩和变质岩都不能转化为岩浆岩。
(3)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变化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变化图一般有两个地方会发生变化:
1.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2.成为沉积岩可以先成为沉积物,再通过固化成岩的过程得到沉积岩。
(4)新老地层关系的判断方法
1.沉积岩:位置越低,岩层越老;
2.看断层:断层形成晚于破碎岩层;
3.看岩浆岩:岩浆岩(侵入岩和喷出岩)形成的时间晚于它们所切割穿过的岩层;
4.看变质岩:变质岩是在岩浆岩的影响下形成的,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5.从海底岩石的形成和扩张过程来看:如果是海底岩石,离洋脊越近,其地质年龄越晚,离洋脊越远,其地质年龄越早;或者离海沟越近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的地质年代越晚。
6.从生物进化的规律来看:由于生物进化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是比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7.①如果有大面积的层状岩石(堆积形成的地层),说明地壳在下沉。
②如果上覆地层被侵蚀(地层被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
记住:岩层上升就会被侵蚀,岩层下沉就会被堆积。
(3)如果某个时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这个地区的地壳在那个时代没有接受沉积作用,或者那个时代地壳下沉形成沉积岩,然后这个地区的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被剥蚀掉。
(2020年新课标全国第三册)图3是一个地质剖面图,其中①指断层。相应完成1 ~ 2题。
图3
1.① ② ③ ④第一种是
A.①B.②C.③D.④
2.砾石层的下边界是一个相对平坦和宽阔的表面。在该表面的形成期间,该区域可能
A.地壳继续上升,遭受侵蚀b .地壳继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被侵蚀d .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答案】1.d2.c
【解析】1。读图可见①断层截断了④灰岩,所以先形成④灰岩,后形成①断层;①断层形成后,地表被侵蚀形成侵蚀面,然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岩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③。所以① ② ③ ④最先形成,D是正确的,ABC是错误的。所以选d。
2.读图可以看到砾石层的下界有一个侵蚀面,可以看到这个面的形成时期遭受了侵蚀,BD错误。侵蚀面比较平坦和广泛,说明地壳运动比较稳定,A是错的,C是对的,所以选C。
[点睛之笔]
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它所穿透的岩层;一般来说,沉积岩在底层形成较早,在上层形成较晚。
(江苏卷,2020)图2是“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看图回答问题3~4。
图2
3.最有可能发现洞穴的山谷是()。
A.①B.②C.③D.④
4.图中的故障()
A.它自成立以来一直很活跃。b .晚于花岗岩的形成时间。
C.导致现代河谷的下切d .早于侵蚀面的形成时间。
【答案】3。A4.d
【解析】3。溶洞属于岩溶地貌,其形成是以可溶岩石为基础的,如石灰岩。根据图片,四个山谷中只有①有可溶石灰岩,其他三个山谷的岩石都是不可溶的,所以①是最有可能找到洞穴的山谷,所以选A。
4.读图分析,图中断层隔断了石灰岩和页岩,没有隔断后来形成的岩层,说明断层形成以来一直不活动,A是错的;断层没有切穿花岗岩,但花岗岩侵入断层,说明断层形成早于花岗岩,B错了。现代河谷下切是由于断层形成后该区地壳整体抬升,形成河流下切侵蚀,C错误;侵蚀面覆盖断层,断层不切穿侵蚀面,说明断层形成早于侵蚀面,D是正确的。所以选d。
二、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
(一)问题解决思路
(二)案例分析
1.嵌入式蛇音乐
位置:黄河
形成过程:在宽阔开阔的区域,以河侧侵蚀为主,形成弯曲的河道——地壳快速抬升——河流侵蚀切割凸起的基岩,形成嵌入式蛇纹石。最终,隆起的地壳形成了一座山,而蛇纹石则保持了原来的形状,镶嵌在山谷中。
阅读图片和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我们平时看到的蛇形蜿蜒景观大多是在草原或者湿地上,但是在青海省称多县文镇的热窝拉山上,我们可以看到通天河的许多连续转弯(上图右图)。河流穿山而过,仿佛嵌在岩石深处,蜿蜒如游龙。通天河这种连续的曲线和特殊的蛇形景观,被称为“嵌蛇”。据科学考察,青藏高原在上升到现在的高度之前,曾经是一个海拔低、起伏平缓的夷平面。
材料二雪莲生长在海拔4800-5800米的高山岩滩上(雪线以下和高山草甸以上的过渡地带),这里空空气稀薄,经常发生霜冻、雪雹和大风。雪莲种子在0℃发芽,在3-5℃生长,其幼苗能承受零下21℃的严寒。雪莲生长缓慢,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需要五年时间,但实际生长天数只有八个月。雪莲不好摘,数量有限。雪莲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被誉为“百草之王”、“药中极品”。青海金河藏药公司采用依多县海拔5000米雪峰上的优质雪莲,采用古法自然的传统工艺进行干燥、提取、分离,并引进美国现代工业制药技术,将粉末制成胶囊、片剂、滴丸、口服液等。产品远销国内外。据生态学家调查,近年来野生雪莲数量锐减,濒临灭绝。(1)根据材料1分析通天河“嵌入”蛇乐的形成过程。
(2)结合材料2,分析了野生雪莲濒临灭绝的原因,并提出了可行的保护措施。
答】(1)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地形平坦,通天河以侧向侵蚀为主,形成蛇纹石;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挤压(伴随板块运动),青藏高原地壳抬升;随着河流落差的增大,发生下切侵蚀,(形成“嵌入式”曲流(2)原因:自然生境差,种子发芽率低,繁殖困难;生长缓慢,产量低;药用价值大,过度采挖,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栽培,扩大生产
【解析】(1)在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曾是一个海拔低、起伏平缓的夷平面,地势平坦,通天河水流缓慢,以侧向侵蚀为主,形成了蛇形线。随着板块运动,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挤压,青藏高原地壳抬升。随着河流落差的增大,发生下切侵蚀,形成“嵌入式”曲流。(2)根据材料2,雪莲生长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发芽率低,繁殖困难。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实需要五年时间,生长缓慢,产量低。药用价值高,过度采挖导致濒临灭绝。主要的保护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人工种植扩大生产。
攀登沙丘
位置:雅鲁藏布江中游强风口段
【地理过程】外力(主要是流水)搬运沉积——河流枯水期水位下降,河漫滩和低阶阶地裸露——在风的作用下,河漫滩和低阶地上沙丘随迎风坡上升,在顶部附近堆积,然后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向背风坡下滑,形成陡峭的滑动面。
下图所示的沙洲位于西藏林芝。
丹娘镇附近的雅鲁藏布江4月至9月雨量充沛,10月至次年3月气候干燥。林芝米林机场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海拔2949米,周围是海拔4000多米的崇山峻岭。米林机场的飞机只能在早上起降,全年适航时间约100天,号称“中国飞行第一难”。
丹娘沙洲的形成时间和主要外力是
A.4月至9月的人类活动
C.10年10月至明年3月冰川D.10年10月至明年3月风力
【答案】B
[解决方案]
从图中可以看出,沙洲位于河道中间,是流水堆积造成的。根据材料“本地区4-9月雨量充沛,10-次年3月气候干燥”,可知4-9月雨量充沛,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堆积形成沙洲,B正确。
2019河南高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皮拉尔沙丘(4430'N,030'E)位于法国波尔多西南约60公里处,西临大西洋,另外三面是欧洲最大的海岸森林。该沙丘全长3000米,宽500米,高114米,是欧洲最高最大的沙丘,现在每年向东移动约5米。皮拉沙丘每年吸引100多万游客,尤其是滑翔伞爱好者。下图是皮拉沙丘的位置。
简述皮拉沙丘的形成过程。
(2)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推断了皮拉沙丘东西两侧坡度的差异,并解释了原因。
【答案】(1)西风常年盛行;在西风的作用下,邦克-德让沙洲上的沙粒被吹向岸边;被沿海森林阻挡,风力减弱,沙粒落地堆积,逐渐形成高大的沙丘。
(2)区别:西坡平缓,东坡陡峭。
原因:沙丘的西坡是西风的迎风坡,主要由风携带,坡度平缓。东坡是西风的背风坡,被森林挡住了。以沉积作用为主,坡度较陡。
3.千湖沙漠
地点:巴西东北部马拉尼昂的拉奎斯马拉格斯国家公园。
【地理过程】流水输送——流水沉积(河口大量泥沙被流速减缓和海水顶托堵塞)——风输送(旱季海风吹向陆地)——风沉积,形成沙丘——1-6月雨季,雨水或径流注入,形成潟湖——旱季,形成沙漠。
4.钙化池
地点:四川黄龙
形成过程:古海洋环境,石灰岩沉积-地壳隆升,海陆变迁-冰雪融水和地表水沿洞穴渗入地下,在石灰岩层下部形成浅层潜流,携带碳酸氢钙-构造运动,岩石断裂,局部地下潜水流出或渗出地面通过泉水、岩石裂隙等合成地表溪流。-水温上升,压力下降,二氧化碳气体溢出(尤其是在侧坝处,由于薄水效应。
5.辫状水系
位置:雅鲁藏布江
形成过程:河流坡度大,流速高,输沙强度大。汛期流水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沿多条深洪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在旱季,许多浅滩浮出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之间有许多溪流河流,它们相互分离,相互交织。洪水再来的时候,有的沙岛不会被淹没,有的会被淹没。总之,沙子和水相互竞争。雨季以水为主,旱季以沙为主。
6.北欧峡湾
地点:挪威
【地理过程】冰川侵蚀成河谷——下游水发育,被流水侵蚀,河谷河流持续发展——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海水倒灌,形成峡湾。
插图:
7.桌山
位置:四川峨眉山大洼山
【地理过程】沉积,凝固成岩石,形成石灰岩地层——岩浆活动,岩浆喷发,覆盖玄武岩层——断裂上升,形成平顶山。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高中2020年3月考试)4。阅读图形材料并完成以下要求。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附近。主峰海拔1087米。山顶像一个平坦的桌面,被称为“神桌”。桌山是地质历史上浅海海底断层整体抬升形成的,山体由石灰岩(沉积岩)构成。山顶河湖绝迹,植被低矮稀疏,一派荒芜景象。夏天,在海陆风的作用下,晴天山顶周围常有大片的云,被称为“上帝的桌布”。左图为桌山所在地,右图为桌山景观。
描述桌山主峰“桌面”形成的地质过程。
石灰岩受流水侵蚀,常有峰、洞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桌山年降水量高达1500毫米,但喀斯特地貌不发育。本文分析了气候原因。
夏季是开普敦欣赏和拍摄《上帝桌布》的最佳季节。分析原因。
“上帝的桌布”一般只围在桌子顶部,不会因为山坡气流的影响而蔓延到山下。本文分析了原因。
【答案】(1)海底形成平坦沉积岩(地质历史时期);沉积岩断层整体隆升后,内部裂缝少,顶部平坦;顶部被外力(风化、风蚀)进一步削平成“桌面”。(2)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量大,(开普敦面朝大海向西,)但风力大;夏季降水较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一年四季蒸发旺盛,山顶水少,不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3)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海陆风的形成;白天,海风带来的水汽容易在桌山形成云,弱风(和高空下沉)有利于云在山顶停留较长时间;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开普敦阳光充足,光照好。(4)桌山四周陡峭,迎风面被陡峭的山崖阻挡,气流迅速上升,形成云团,向山顶扩散(云团不易下沉);沿背风面陡坡下沉的云迅速升温,云滴蒸发,云容易消散。
8.天津贝壳堤
地点:天津滨海地区天津古海岸及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过程】黄河改道或上游植被覆盖好,流水不强,天津入海径流泥沙较少——波浪和潮汐比较强烈,贝壳被移向海岸堆积——随着贝壳的逐年堆积,形成了贝壳堤独特的海滨——黄河回归, 携带泥沙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的海岸线——黄河改道,流水排沙减弱,波浪潮汐微弱。
【2016全国卷一】贝堤是海岸带死贝堆积形成的。沿海地区有许多贝壳岩脉,表明了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是渤海湾某区域贝壳堤的分布情况。
(1)在任何贝堤形成期间,海岸线()
A.推向陆地b .推向海洋c .位置稳定d .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携带河流入海口的泥沙,堆积在贝壳堤外。从而()
A.形成新的贝壳堤b .增加贝壳堤与海岸线之间的距离
C.形成了河口三角洲d .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质是海岸线变迁的物质来源。几条贝壳岩脉的形成表明河口()
A.位置稳定,泥沙淤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淤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化,泥沙淤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化,泥沙淤积量大。
【答案】(1)C (2)B (3)D
[解决方案]
(1)贝壳堤是一种特殊的海岸堤型。根据贝壳堤的位置,可以确定古海岸的位置。根据新老贝壳堤的关系,还可以分析海岸线的演变过程和动态。图中的三条贝壳岩脉自西向东排列,反映出海岸线自古以来就在向海洋前进。但是,这个问题考察的是任何贝壳堤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状况,因为贝壳堤是由海岸带的死贝堆积而成的。如果海岸线不稳定但反复来回移动,就不会形成贝壳堤,所以在任何贝壳堤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位置都是稳定的。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携带河流入海口的泥沙,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贝壳堤外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从而加大贝壳堤与海岸线的距离。
(3)由于河流冲积物质是海岸线变化的物质来源,图中三个贝壳岩脉由西向东分布,反映了海岸线由陆地向海洋的变化,也说明河流带来了较多的泥沙,河口泥沙淤积导致了河流河口多次位置变化。
9.平顶海山
位置:太平洋海底的一部分
【地理过程】海底火山爆发,形成火山锥——火山锥在波浪作用下变平——随着海洋板块移动下沉,消失在海平面以下。
证据:从平顶海山顶部采集到圆形玄武岩砾石和浅水环境化石,如珊瑚。
插图:
替代delta
当涨潮流入潮汐通道时,三角洲由分散的水流在其入口处携带的沉积物形成。落潮流出潮汐通道时,是水流分散和携带的泥沙形成的三角洲。
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与大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其中A、B为三角洲。a .河口三角洲-河流堆积。b .沙洲的潮汐三角洲——涨潮时波浪堆积;大坝外的潮汐三角洲-低潮时的波浪堆积。
4.形成图中δA和δB的主要外力有
A.低潮时的风积和浪积b .低潮时的河积和浪积
C.高潮时的风积和浪积d .高潮时的河积和浪积
5.在全新世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变过程中,海平面是与陆地相对的。
A.上升趋势b .基本稳定c .下降趋势d .反复起伏
5.(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二)阅读图形资料,完成以下要求。(24分)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床众多,大多呈带状分布,与断层的空分布相一致。金沙江因其丰富的砂金矿(河床沉积物中的黄金)而得名。图11所示为金沙江云南段。
(4)解释金沙江裸露金矿转化为砂金矿的地质过程。(8分)
【答案】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受外力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坡度大,水流急,承载能力强,对矿石进行磨损,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降低时,河流携带的金在河床中不断沉积富集,形成砂金矿。
【分析】(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矿在谷内出露岩层中的出露概率较高。金沙江中游砂金矿形成的地质过程,首先是河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受外力风化侵蚀,矿石以较大坡度落入金沙江,随急流搬运,磨蚀矿石,进一步破碎矿石;随后,河流流速降低,承载能力减弱,河流携带的黄金会不断沉积在河床上,逐渐积累形成砂金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