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炭疽病(对炭疽病的深入分析)
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病害,可危害大多数果树,如葡萄、柑橘、芒果、苹果、桃、梨、李子、枣、核桃和猕猴桃,以及大多数经济作物,如草莓、辣椒、黄瓜、茄子、番茄、西瓜、甜瓜、山药、生姜、卷心菜、花生、茶树和花卉。它分布广泛并受到保护。
一般发病率为20%-40%,重病地块或大棚个别作物为80%,草莓作物为90%-100%。特别是在育苗季节,一旦发生炭疽病,整个苗场的秧苗都有可能被感染。
炭疽的危害
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也危害草莓的花、茎、茎、叶柄、匍匐茎和根。
炭疽病一般在叶片上表现为:刚开始侵染时,叶片上会出现一个针尖大的小斑点,斑点周围会有一些黄色晕圈,侵染从叶片边缘或叶片凸起部分开始,然后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斑点,呈黑褐色至灰白色,病心散在或交替出现棕黑色斑点。植物发生急性炭疽病时,发病会很快,病斑不规则。在潮湿的天气,粉红色的凝胶会出现。病后期会导致病叶变黄脱落。炭疽病又分为急性炭疽病(叶枯型)和慢性炭疽病(叶斑病型)。
胶孢炭疽菌在果实中一般表现为:初期果皮上出现褐色至黑褐色斑点,圆形或近圆形,后变黑,斑点中心凹陷,斑点中心出现许多褐色至黑色斑点,呈同心圆排列。湿度大时,病果上的小黑点呈粉红色突起,一个病果往往会有多个病斑,连接后会导致整个果实变黑腐烂。或者会出现干疤、流泪,水果在储存过程中也会被感染。该病始于果基部或其附近,起初呈浅棕色、水样,随后颜色变深变大。
茎蔓病,病斑呈黑色,圆形或纺锤形,凹陷,病斑上有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无脐点,最终导致整株死亡。草莓上发病时,茎感染会出现黑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烂,略凹陷。当病斑环绕匍匐茎和叶柄时,病斑上方的区域萎缩并死亡。在高湿度条件下,病斑上长出粉红色的粘孢子堆,后期病斑变成污黑色。如果它感染了根和茎,会导致草莓死亡。
有些果实枝条也可被侵染,如柑橘,主要从枝条中间开始,然后向下蔓延。起初病变呈卵圆形浅棕色,随后呈现梭形,稍有凹陷。当病斑包围枝条时,上面的枝条会迅速干枯死亡。它也可以在顶部死亡,主要是冷的秋梢容易生病,也称为慢性炭疽病。
有些炭疽病也会感染花卉,但这种现象很少见。
草莓的尖孢炭疽菌会引起植物的芽腐病,被感染的芽会变成褐色到黑色。持续感染会造成全株萎蔫死亡。
了解炭疽病原体
病原为少枝菌亚门的棘孢菌(无性状态)和部分子囊菌(有性状态),属于真菌病害,也属于一种弱寄生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高温度为40℃,最低温度为2℃。
当病原菌的菌丝体和无菌毛在附着于寄主的残体上越冬时,种子也可携带细菌,种子上的病原菌可存活2年。通过风雨、昆虫和花粉、雨水或灌溉水等传播。,并从伤口或毛孔或皮孔侵入叶片和果实。由于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时期,其潜伏潜伏期不同。
然而,高湿度是诱发这种疾病的主要因素。在87%-95%的持续相对湿度下,潜伏期为3天,湿度越低,潜伏期越长,发病越慢。它可在10-35℃的温度下发生,但在95%的相对湿度和28-32℃的温度下最为严重。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雨水过多,氮肥过多,通风不良,伤口过多,透光性差,密度过大,植株弱,连作地病害严重,高温多雨地易发病。
炭疽病难以控制的原因
1.胶孢炭疽菌具有一定的潜伏期,能在种子和残疾人身上存活和潜伏越冬。另外,早期感染不表现症状,感染苗也不表现症状。只是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突然爆发,完成整个感染过程只需要4-5天,有效控制的时间很少!
2.炭疽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疾病,会随着水流迅速传播。一株发病,往往会导致整个果园、菜园的感染。如果不及时预防和清除被感染的植物,它很容易全面爆发。
炭疽感染规则
1.高温高湿易发生炭疽病,中温高湿易发生甜瓜炭疽病,温度20-28℃,相对湿度90%-95%。草莓炭疽病相对湿度90%以上,温度28-32℃。苹果炭疽病在夏季高温多雨潮湿地区发病尤为严重,通常在7-8月为危害高峰期。基本上剩下的都是在高中温度高湿度大的时候容易发病。
2.胶孢炭疽菌是一种弱寄生真菌,通常在长势弱、根系受损、树势弱时易被侵染。当这种作物健壮、有营养和抗性时,不容易被炭疽菌感染。
3.氮肥过多易感病,氮肥过多增加叶片细胞间隙,抗病原菌侵染能力弱。一般嫩枝、嫩叶、幼果更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所以氮肥施用过多会大大增加炭疽病的概率。
4.在土质差、连作的地块,土壤中有害细菌多,非常有利于炭疽病的侵染。
5.排水不畅,通风透光少,种植密度高,导致田间小气候湿度增加,为炭疽病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6.高温和雨季容易发生,台风过后也容易发生。只要湿度过高,伤口增大,温度适宜,就容易发生。
检查法
农业控制:
1.加强管理,增强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能力;
2.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3、及时清除落叶、果实和枯枝。
4.保证排水灌溉畅通,防止积水,雨后及时排水。
5.与大田作物轮作,并及时对每种作物进行土壤消毒。
6.种子消毒:选择抗病、抗病品种,选择健康壮苗。种植前最好对苗圃进行消毒。
7、合理密植,保证空株间空气流通,高温多雨季节,可搭棚盖遮阳网,防晒降湿。
化学防治
育苗期间,可在幼苗缓栽后立即施用微生物菌剂,之后每半个月补充一次,抑制细菌。
预防剂:代森联、咪鲜胺、辛硫磷、代森锰锌、二氰蒽醌、百菌清、福美双、福美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乙霉威、异菌脲等。
治疗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吡唑。代森联、嘧菌酯、溴菌腈和嘧菌酯。
特效药配方:康普生·半力健+咪鲜胺,或半力健+苯醚甲环唑,对炭疽病有独特效果,用于草莓育苗时效果更明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