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空间

鲁迅文章《风筝》(鲁迅 风筝)

鲁迅的风筝(鲁迅的文章《风筝》)

“愿中国青年摆脱冷气,只管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之言。会做事,会发声。如果有一分钟的热,一分钟的光会让它像萤火虫一样发光,或者你可以在黑暗中发出一点光,不用等火炬。如果之后没有火炬,我将是唯一的光。”

以上是伟大作家鲁迅的经典语录。他提醒我们,尤其是青少年,要勇敢,要追求自己的理想。鲁迅的文章很经典,很多都选进了语文课本。其实在鲁迅去世之前,很多文章都被编进了各种教材。如1923年胡适等人主编的新学统国语课本,入选鲁迅《故乡》和《鸭子喜剧》。

建国后,鲁迅作品已成为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必备内容。鲁迅因为课本文章多,被授予“课本第一哥”的称号。但我们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鲁迅文章的比重一直在下降。也就是说,鲁迅的文章被陆续从教科书中删除。

2013年9月新学期伊始,高一新生发现,他们领到的语文课本中,鲁迅的经典文章《风筝》已被删除。媒体大量报道后,当时就引起了轩然大波。鲁迅的文章在文学性和思想深度上早就被历史证明了。《风筝》是鲁迅在1925年写的一篇散文,里面包含了兄弟情谊、游戏对儿童的意义以及鲁迅的自省精神。

很多人认为“游戏是孩子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孩子的天使”这句话说出了无数家长信息资源的心声,不应该仅凭这句话就删掉这篇文章。那么,为什么初一的语文课本会把经典文章删掉呢?

不少一线初中语文老师表示:“要看教材调整的整体效果,必须结合实际教学效果。有一点是肯定的,鲁迅的一些文章太深奥了,就是我们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弄明白,初中生很难理解。”

在所有的争议中,一位名专家的观点受到了网友的抨击。专家认为:“《风筝》这篇文章太深奥晦涩了,一个初中生是看不懂的。这样更好的让孩子接触日本宫崎骏其人漫画和自然科学。”

笔者看了初一语文教材,发现这本教材选的文章强调亲情、学习、生活,谈自然、人生经历、科学幻想等。在这个标准下,风筝的删除被认为是一个整体。因此,很多老师认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对鲁迅在《风筝》中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深度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语文这本书的主旋律存在偏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xxxxxxxx@hot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